秦良玉文言文 何处纪念女英雄秦良玉?(组图)
“对石柱人民来说,秦良玉的最大功绩是安民、爱民,使明末战乱中的石柱成为川东世外桃源。”蒋屏说,当时,四川久经战乱,十室九空,川东地区(石柱除外)仅剩数万人,新建立的清廷不得不从湖广大规模移民入川。而在秦良玉的保护下,石柱成为当时川东百姓远离兵燹之苦的唯一乐土,附近丰都、忠县、梁平、万州等地民众纷纷进入石柱避难,至清初战乱结束时,石柱人口不但没有减少,还增加了近十万人。
正因如此,秦良玉一直得到官方与民间的双重认可。
蒋屏介绍,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朝廷将位于石柱的秦良玉大都督府改建为太保祠,并纳入国家祀典,直至解放前,石柱每年春秋都会举行重大祭祀,以纪念秦良玉。
抗战期间,秦良玉文物展曾在重庆隆重开展,各界名流竞往瞻仰。宋氏三姐妹也前往观展并分别捐款、题词、签名留念。那时关于民族英雄秦良玉的电影、戏剧也纷纷出炉,鼓舞抗战士气。
解放后至今,全国各地关于秦良玉的学术、影视作品仍不断出现,仅石柱文管所就有《秦良玉故事》、《秦良玉大事年表》等近10万字资料收集。
秦良玉遗迹保护力度不够
然而,与百姓的认知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良玉遗迹的保护力度还远不够。
据了解,从明末至今,关于秦良玉的文化遗址主要有太保祠、秦良玉陵园、万寿寨等几处。其中,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当属太保祠,但已于2004年左右在旧城改造中被拆除,开发为农贸市场。至于秦良玉曾经屯兵御敌的万寿寨,也由于各种原因荒废已久。
如今,当地秦良玉遗迹最重要一处,就是位于县东3公里回龙山上的秦良玉陵园。
8月25日,当记者随石柱县文管所所长何玢华来到这处陵园时,砖木结构的三清殿以及左右厢房的石梯上覆盖着青苔,中庭长有杂草。
“三教寺占地2800平方米,曾由山门、藏经楼、三清殿、玉皇殿等组成,保存下来的已不多。”何玢华介绍道。
穿过三清殿,走过一段林间山路,就是秦良玉与其部将等的墓葬区。在记者采访时看到,这条山路被林间倒下的横七竖八的树木阻断,行走十分艰难。
好不容易手脚并用走进墓葬区,记者看到,神道入口处,有一块较大的凹陷地,里面填满杂草与树根。
“石柱县每年都会投一笔钱对陵园进行一些修缮,但由于资金问题,尚未进行整体打造。”何玢华向记者透露,一份《秦良玉陵园保护规划》已经出炉,规划中,山门、藏经楼等将得到修复,神道也将被重新开辟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