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富之家国语 瀚亚观察 | 解密富豪家规:大富之家都有传承

2018-07-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虽然进入21世纪,即使是有着显赫背景的人家,也很难再将祖训一条一条地装订成册,要求后代子孙一字不差的背诵,但传承一直是中国家庭最看重的一件事情.传承的是什么?是血脉.财富,更是秉性.精神,简单的说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大富之家国语 瀚亚观察 | 解密富豪家规:大富之家都有传承规定,是一个冷冰冰甚至有些冷酷无情的字眼,但如果是家庭里的规定,就变得温情得多.清朝名臣曾国藩就将持家教子归纳为"勤.孝.俭.仁.恒.谦".100多年过去,那些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企业家们,现在又在演绎着怎样的关于家

虽然进入21世纪,即使是有着显赫背景的人家,也很难再将祖训一条一条地装订成册,要求后代子孙一字不差的背诵,但传承一直是中国家庭最看重的一件事情。

传承的是什么?是血脉、财富,更是秉性、精神,简单的说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大富之家国语 瀚亚观察 | 解密富豪家规:大富之家都有传承

规定,是一个冷冰冰甚至有些冷酷无情的字眼,但如果是家庭里的规定,就变得温情得多。

清朝名臣曾国藩就将持家教子归纳为“勤、孝、俭、仁、恒、谦”。100多年过去,那些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企业家们,现在又在演绎着怎样的关于家规的故事?

大富之家国语 瀚亚观察 | 解密富豪家规:大富之家都有传承

李嘉诚家规:培养独立的意志品格,不能溺爱娇生惯养

一次,在长江商学院组织的30多位内地企业家拜会李嘉诚的活动上,有人向李嘉诚发问:“您有两个儿子,我也有两个。您是怎么管理他们的?”李嘉诚的回答斩钉截铁,“应该让孩子吃些苦,让他们知道穷人是怎么生活的。”

大富之家国语 瀚亚观察 | 解密富豪家规:大富之家都有传承

李嘉诚坚持认为,教育孩子应该培养他们独立的意志品格,不能溺爱娇生惯养,这与有多少家财没有关系。

所以当李泽钜、李泽楷两兄弟去美国斯坦福读书期间,李嘉诚只给他们最基本的生活费。有谁能想到,现在人称“小巨人”的李泽楷当年还曾经在麦当劳卖过汉堡,在高尔夫球场做过球童,甚至背高尔夫球棒时曾弄伤了肩胛骨,直至现在伤患还会时常发作。

李嘉诚为了让儿子从小就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是那么简单,做生意需要不停地召开会议,依靠很多人的帮助。所以,他很早就让两个儿子旁听公司的董事会。

他认为富家子弟就好像温室的花朵,根基不稳,经不起风吹。李嘉诚将自己的艰难创业比喻成在岩石夹缝中生长壮大的小树。他说,根基不稳的植物,在外界的压力下,不易存活,而夹缝中的小树,却能傲立风霜而不倒。因此,他绝不放纵自己的两个儿子,他希望,儿子能够自强自立,独立面对打击,面对困境。

周福仁家规:贫困是资本,而不是障碍

西洋集团董事长周福仁生活在一个偏远山区里,父母没有文化,把对子女的要求写在条条框框里是不可能的,因此,周福仁小时候所受的教导都是自然形成的,正所谓“因地制宜”。

在周福仁10岁时,父亲溘然辞世,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出工干活,缺少了劳动力,生活更是窘迫。那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全国都是低销量,吃粮食的时候很少,平时都是把玉米秆碾碎了,掺上棒子面吃。周福仁当时正在读小学,经常饿的走不动路。

等到周福仁十七八岁的时候,当时还是缺少粮食,主要的口粮是“菜团子”,萝卜缨子、白菜帮子剁碎,攥在一起,表面上糊些面,下锅蒸熟,这种菜团子在周福仁看来“非常难吃”。做菜团子时,锅里会熬些粥,也是水多米少。

周福仁就生在这样一个贫困家庭里,然而,从小受到的教育却很严格,父母期望子女有所作为,稍有错误就棍棒相加。周福仁对此这样评论:生活标准不高,但要求很高。

无论是小时候挨的打还是长大后受的责骂,周福仁都记忆深刻,他甚至说,如果我没有那种家庭出身,就没有我今天。因为贫困已经成为他的资本,而不是他的障碍。就像他经常和员工说的:我现在什么苦都能吃。

周福仁经常和子女讲这些事情,他也自信地认为自己的孩子肯定比在城市里长大的能吃苦,因为他们也是生在农村,小时候也干过活,也经历过山区里不易的生活。对于孩子,周福仁认为,只要语言上加以引导,他们就会做的很好。

但无论是有钱还是没钱,周福仁节俭的习惯却没有改变。他出差从来都是坐经济舱,而不去做头等舱、公务舱。他的部下经常对他说,现在住宿、坐飞机、开车,都要选择和自己身份一致的,这并不是浪费。但周福仁的回答是:现在不管怎样,都比以前好多了,额外的花销没必要。他心里想的是:一定要为子女、为员工做一个榜样。

刘永好家规:不断学习新的东西,才能站得更高

刘永好的父亲出身贫寒,学生时期非常努力地读书,抗战时又义无反顾地冒着生命危险参加地下党,解放后一直在政府相关的技术部门工作。他的一生有着很大的抱负,他总是跟刘永好兄弟讲要不畏困难,敢于去闯,还要有社会责任感。

实际上,学习是这个知识分子家庭传承下来的良好习惯。刘永好说:“我的母亲是个乡村教师,她平生总是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在学习中寻找乐趣,她也一直在学习,直到去世。”

据说刘永好有一个秘书班子,专门为他搜集各种信息,对于一个有很大规模的企业来说,紧跟社会发展非常重要,而作为企业领袖应该不断去学习新的东西,这样才能站得更高,才能更好地掌舵企业。

刘永好认为自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别人打高尔夫的时间用来学习”,而无论与人谈话还是接受采访,他都可能因为对方一句话很有道理而掏出随身带的笔和本子立刻记录下来。“肯学习其实是我们整个家族的一个共性,无论到哪里去,坐飞机、坐车,只要有闲暇时间,我们几乎都是在读书看报,每天晚上我们都会拿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去看书学习。”

现在,学习也是刘永好要求女儿刘畅的一条“家规”。

“过去家里很穷,所以我们肯拼肯吃苦,而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新一代年轻人有着更优越和富裕的生活,但他们也面临着一个更加现代化和知识国际化的社会,他们的空间其实更大,不过要想成功,首先要学好本领。”

1996年,刘永好送女儿刘畅前往美国求学,2002年,22岁获得MBA学位的刘畅回国一露面就已经是四川南方希望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然而,刘永好立下规矩,十年之内不允许女儿在媒体面前曝光。如此用心良苦的低调处理,其实他只是为了让女儿能有一个宽松的环境继续学习。

“我希望将来她能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但现在她首要做的还是不断去学习、积累,这是我对她的要求。”刘永好心里非常清楚的是,刘畅现在还不可能承担得起操控全局的压力,但传承家族肯学习的传统必然能使女儿终有一天挑起大梁。

柳传志家规:坚定选择,坚持走下去

73岁的柳传志在40岁那年怀揣20万元创办联想,彼时他的儿子柳林14岁,他的女儿柳青只有6岁。30年后,联想成为中国最成功的企业之一,柳传志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大佬”。和很多“富二代”不同,柳传志的儿女们经历了父亲“由苦到甜”的整个创业过程,而不是只限于分享父辈的荣耀与财富。这一经历,造就了柳家后代们的独特气质。

柳传志多年自律的身教与关键时刻的提点,使得严谨、坚持、自信的品质传承给了柳青,即便在高盛时期,柳青的一举一动也都带着父亲的烙印。

“父亲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他培养了我的性格、意志和品质。”柳青如是说。

出生于1978年的柳青,2000年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毕业;2002年获得哈佛大学理学硕士学位。毕业时,她选择了高盛。当年,正值互联网泡沫破灭,就业形势惨淡,高盛所招聘的初级研究员的名额缩减到6个,竞争更为激烈。

柳青没有放弃,面对即将到来的“18个面试官”的多轮面试,她“几乎熬了整个通宵,天文地理,把能准备的都准备了。”终于收到offer让柳青狂喜,她被派到了香港,上班的第一天,她才发现,在所有初级分析员中,自己是为数不多的来自内地的员工,而其他几乎所有的同事都是“老外”。

进入高盛仅仅是这份“地狱”工作的开始。在柳青刚进入投行的第一年,平均每周工作超过100个小时。

不到半年的时间,同进高盛的人走了一半,在柳青自我怀疑的时刻,柳传志的告诫来得及时而锐利:“突然被球砸着会感觉很疼,主动顶球的时候就不会觉得疼,因为这是你自己的选择。既然是自己的选择,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在美国和欧洲,很多大家族都会把后代送到投行去历练一番,当做是“军训”。在中国,投行以及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也已经成为一代富豪们锻炼二代的通用选择。

与她的父亲一样,柳青既有着不屈不挠的实业家精神,也善于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周旋。她用自己的柔软姿态,以柔克刚地去获得了公众的信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