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民最终凶手是谁 电影《十二公民》:语言没有刀刃却是杀人的利器
当其中一个人说“那个老头听见他喊‘我要杀了你’,一秒后就有一个倒地的声音,对面楼上的那个女人说她看见那个富二代儿子把刀插在了他亲生父亲的身上,就是这儿!”说着,他用力地戳了戳自己心脏的位置。
这段证词听起来太铿锵有力了,如果听见和看见的都不是事实,那取证的意义也就失去了,我这样想着。
紧接着听见了那段对“吹毛求疵”的解读。平时的生活里我们相信别人的眼睛和耳朵,因为他们的所见所闻对我们来说并没有任何严重的影响,它无关命运,无关生死,无关病痛。
但是此刻,他们的判断所影响的是一个青年人的生死。
这里面有人是房地产商,他的几小时可能值很多钱;有人是出租车司机,他的几小时可能直接降低了他这几天的生活质量;有人是为凑数替代别人出席的小卖店店主,他完全可以不避把时间浪费在这里,草草了事。
看他们的争吵,我几次觉得很好笑,正常人对于那些无理的,暴躁的争吵无疑都是排斥的,这时我完全不想看下去了,只想知道结局,那个男孩儿,到底是不是凶手。
但当第一个问题被抛出“一个六节车厢的列车通过一个定点需要几秒”,我也开始跟着这思路一起思考,有人说,那个老头的确不可能听见;有人说,你没看到那个老头破洞的衣服和瘸了的右脚吗;有人说,我注意到那个女人鼻梁上的洼痕;有人说,这样的刀很常见,一个人接着又一个人转移了立场。
其实最开始的那个人他什么也没说,他只是带着质疑,而他们所说全是他们自己的发现,最终说服他们的也是他们自己。
一个人的感受和他的经历有关,如果你是一个没感受过父子之爱的爸爸,你很难相信这世上有儿子对父亲的那份挚爱。如果你是一个没感受过别人对你言语表示尊重的人,你很难再表达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如果你曾感受过冤枉的滋味,你更容易相信或许他也是被冤枉的。
电影看到现在,我不再迫切的想知道结局。
好的剧情是有代入感的,呈现在我眼前的是案发现场的画面。
窗外呼啸的列车,老头缓慢的拖着右脚往门口移着脚步,对面的女子在床上辗转难眠。高高瘦瘦的中年男子被一个凶神恶煞的小混混用熟练的刀法刺了一刀,直入心脏,“呲”的一声,鲜血应声溅出。
很多电影能让我们跟着它哭,跟着它笑,但最多只是它感染了我们,我们置身事外的看他们的故事,就像我们相信别人的所见所闻,这一刻的相信在走出电影院的刹那便成了过眼云烟。
我曾抱着百分之百纯消遣的态度来看电影,但想起8号先生说“这世上,毕竟没有百分之百的事儿,所谓的百分之百都是我们四舍五入的一个结果”。
至少从今天的这部电影看来,我对这句话十分认同。
商务合作或交流请加:g415658324。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