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历史史实 揭秘中国历史上九子夺嫡

2019-05-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近代也有学者认为康熙临终前召"八人同受面谕"值得怀疑.据史料记载,康熙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晚八九点钟驾崩的,召胤进畅春园是在这天的凌晨一两点钟,也就是说在胤到达畅春园之前,康熙已经将八人急召入宫,宣布了遗诏的内容.九子夺嫡历史史实 揭秘中国历史上九子夺嫡而后来雍正自己说有八人同时受诏书是他继位后的七年.如果此事是真的话,一直受人怀疑的雍正也不会等到七年之后,同受面谕的八人大都变化了时候才拿出这一证据.所以这一证据极有可能是雍正为了掩盖自己改诏篡位的事实而伪造出来的.九子夺嫡历史

近代也有学者认为康熙临终前召“八人同受面谕”值得怀疑。据史料记载,康熙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晚八九点钟驾崩的,召胤进畅春园是在这天的凌晨一两点钟,也就是说在胤到达畅春园之前,康熙已经将八人急召入宫,宣布了遗诏的内容。

九子夺嫡历史史实 揭秘中国历史上九子夺嫡

而后来雍正自己说有八人同时受诏书是他继位后的七年。如果此事是真的话,一直受人怀疑的雍正也不会等到七年之后,同受面谕的八人大都变化了时候才拿出这一证据。所以这一证据极有可能是雍正为了掩盖自己改诏篡位的事实而伪造出来的。

九子夺嫡历史史实 揭秘中国历史上九子夺嫡

但是,对于改诏一说,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首先是皇十四子的问题。康熙在选立储君问题上确实是在犹豫。开始确实有考察皇十四子允禵的意向。但是,允禵在西宁建立衙府、收受贿赂,引起康熙的不满。所以,康熙又在自己体弱多病之时让允禵回到前线,而让皇四子代为祭天。

九子夺嫡历史史实 揭秘中国历史上九子夺嫡

说明康熙此时已无传位皇十四子的意思。而对皇四子似乎更加器重。另外,雍正改“十”为“于”说也站不住脚。因为,根据清朝的用语规范,传位诏书均写为“传位皇某子”。

如果将其中的“十”字改成“于”,就成了“传位皇于四子”,就读不通了。而且清代的诏书中“于”与“於”字是不能互用的,诏书中用的都是“於”字,没办法改。此外,清代诏书都是用满、汉两种文字写的。满文是竖写的,很难更改。至于,雍正让十四弟把“祯”改为“”字,是为了表示避讳,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雍正囚禁允,只是表示雍正对允手中的军权不放心,不能以此说雍正就是篡位。

综合以上史料,可以看出雍正是合法继位的。康熙比较欣赏雍正那种雷厉风行而又粗中有细的性格,认为他能够在自己百年之后,扭转自己晚年政治上的颓风。康熙晚年让雍正代为祭天,就说明康熙早就有选立雍正为自己的继承人的考虑,因为在封建社会,祭天是天子独有的特权。

此外康熙选中胤,还因为他喜欢胤的儿子弘历,康熙生前曾将弘历接到宫中亲自指导,康熙到围场打猎或批阅奏章,都要弘历在一旁侍奉。康熙让雍正继位,也许真的有隔辈的考虑,他要为大清立下两代英主。这在乾隆陵前的《裕陵神功圣德碑》中,也可以找到佐证,这些都说明无论传位的诏书是真是假,康熙确实是要立雍正为继承人的。

关于雍正篡位的传言也许是那些不甘失败的皇子和不满雍正严厉的政风的官吏们故意制造来诋毁他的。雍正篡位的故事也只是心怀好奇的人杜撰的传奇而已。

疑点:

我感觉雍正即位确有可疑之处。

虽然说代行祭天确实可以算是一个证据,但是之前十四子出征时赐用天子仪仗且皇帝亲率全体官员送行这个性质也不比代行祭天差。两相比较,祭天是临时的,如果不是当天康熙“偶感风寒”,就自己去祭了,不会叫人代替;既然自己去不了,这样的大事又不可废,那总得有个去替皇帝行事的,派了四子只能说康熙确实很欣赏他,但要说凭这个偶然且带有迫不得已性质的“重用”就能推断是要传位于他,显然分量不足。

相反,当年十四子出征时的安排可是有意的计划好的。

至于说晚年让十四子远离身边是被排除嗣位可能的表现,我觉得也有些武断。康熙身体一向健壮,且死时也才虚岁69,并不算很老。就是最后死前这一次病,起初也不过“偶感风寒”而已,并没露出下世的光景,其病情是突然恶化的。因此不能说明是有意要使十四子在皇位交接时不在场。相反,当年那么高调地对十四子委以重任并公开表现其地位,如果任务尚未完成时忽然无故将其调回,反倒像是失宠的暗示。

最后,文中提到的下列疑点始终是无法解释的:“据史料记载,康熙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晚八九点钟驾崩的,召胤进畅春园是在这天的凌晨一两点钟,也就是说在胤到达畅春园之前,康熙已经将八人急召入宫,宣布了遗诏的内容。

而后来雍正自己说有八人同时受诏书是他继位后的七年。如果此事是真的话,一直受人怀疑的雍正也不会等到七年之后,同受面谕的八人大都变化了时候才拿出这一证据。所以这一证据极有可能是雍正为了掩盖自己改诏篡位的事实而伪造出来的。”而且宣布继位人选,所有的皇子都叫来了,单单不叫继位这个人来(这个人也一样在皇帝身边,又没像他十四弟那样在万里之外),倒也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