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生智的三姨太照片 长沙橘子洲上 唐生智公馆与叱咤风云无关吗?
1926年7月11日唐生智领导的北伐军进入长沙。
北伐战争功臣唐生智。1949年参加湖南和平起义,解放后任湖南省副省长等职。
岛上居民为看唐生智三姨太,久久守候?
实事求是地评价民国历史人物唐生智,可用上“英雄”二字。
也许正因为他算得上是“英雄”,一些人便像歌手屠洪刚所唱的那样,为这位曾经站在历史的“猎猎风中”中的“英雄”,谱写出“美人”的歌词:“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爱你那一种”,即使“归去斜阳正浓”。
于是,在报纸上,看到不少人写橘子洲上的民国老建筑——唐生智公馆,说,这里是唐生智“藏娇的金屋,香艳的处所”。因为,传说这里就住着唐生智“千娇百媚的三姨太”。更有人撰文说,有岛上居民为看三姨太一眼,不惜在后门久久守候。
这类故事,在我个人看来,大抵属于小说家言, 按鲁迅先生的说法,焦大会不会喜欢林妹妹,确实是个问题。普通人会不会经常蹲守在人家的后门就为看人?除非是追星,不过要追星,人们也不会跑去追着看唐生智的“三姨太”要求签名,“追星族”要追的应当是唐生智弟弟唐生明的爱人徐来。徐来是民国时期最著名的电影演员之一,曾被评为民国“四大美女”之一。
但这类关于唐生智的不可信的“风流韵事”流传既广,有人姑妄言之,也不妨让人家姑妄听之,以无奈地作为娱乐吧。
不过,有作者似乎曾对橘子洲上的唐生智公馆下推论说:“橘子洲上的唐生智公馆与叱咤风云无关。” 这种说法,随着橘子洲建设得越来越美丽,并且对游人开放,而唐生智公馆“修旧如旧”,颇引发人们的好奇探秘之心,一批关于唐生智与橘子洲的新鲜史料正被发现。并生动地证明,橘子洲上的唐生智公馆,“犹有不灭雄杰气”,唐生智最英雄、最叱咤的风云转折,正是在橘子洲唐生智的公馆里生动展开。
八角楼头,唐生智决心做北伐的先锋
今天橘子洲上的唐生智公馆,仍保存当年的原貌:这是一幢两层高“中西合璧”式的洋楼,坐北朝南,平面呈曲尺型,每层七八个房间,一字排开,上有长沙公馆建筑常见的八角形阁楼。
根据最新发现的史料,就是在橘子洲上的唐生智公馆,唐生智一拍桌子,开始了他由一个地方实力派“军阀”,转变为改变中国现代历史进程、赫赫有名的北伐“英雄”。
话说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北洋军阀已分裂为直、奉、皖三大军阀派系,混战不止;而广东革命运动的发展如火如荼,当时正忙着平定陈炯明等军阀的叛乱。在此时期,由于南北双方自顾不暇,在赵恒惕的统治下,湖南政府标榜中立自治。
到了1925年,像唐生智的手下李品仙等人均已看到“以湖南人立场而论,确保中立自治,以期不介入战争漩涡,原不可厚非。不过,湖南乃四战之地,如南北之争终不可免,则必有一天要卷入其中,这是当时湘军高级干部一般的看法。
”等到广东革命政府的国共合作时期,湖南年轻人受孙中山革命主张的感召,“革命思潮澎湃,咸认为欲挽救中国必先求全国的统一,而统一则非铲除一切军阀不可”(《李品仙回忆录》)。当时,湘军共有四个师,其中实力最强大的为唐生智的第四师。唐生智本人亦倾向于革命。就在毛泽东来到橘子洲头写下千钧之重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句子的同一年,在橘子洲唐生智公馆里,决定湖南北伐战争的一场重要谈话正激烈进行。
王东原曾在海峡那一头的台湾回忆,1925年秋天,王东原任岳阳镇守使第39团团附,驻防湖南岳州,忽有一天“有朋自远方来”,王东原在保定军校的同窗好友邹洪、古鼎华翩然由粤来访,抵掌倾谈。因为当时信息传播不太发达,王东原通过邹、古两同学的讲述,得知广东方面革命情势的发展:广东革命政府已渐次平定杨希闵、刘震寰的叛乱,东征之役已攻下惠州,陈炯明叛部被敉平,广东革命政府即将誓师北伐。湖南首当其冲。
1925年,湖南拥有的湘军队伍号称四师(第一师贺耀祖,第二师刘铏,第三师叶开鑫,第四师唐生智兼湘南督办),其中唐生智的实力远在其他三师之上,雄踞湘南。唐为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生,其旅团营长也都是保定军校出身。王东原于是以校友关系,径直发电报给衡阳的唐生智督办,引见邹洪、古鼎华求见。不久,王东原得到电复,“约于某月某日(王东原已忘记日期),在长沙水陆洲唐生智的官邸见面。”
不久,王东原即陪同邹洪、古鼎华两位同学来到长沙橘子洲中的唐生智公馆谒见了唐生智。
在橘子洲唐生智的官邸中,首先“由邹洪、古鼎华分别报告黄埔军校创办目标在培养革命武力,平定杨、刘及东征陈炯明的经过,粤军统一后,掀起革命高潮,积极筹备北伐,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相反的,北洋军阀的腐败及其内讧不已,势将受到淘汰,以至于消灭。孙中山先生救国救民的三民主义,正普遍深入于全国人心。”
王东原回忆,橘子洲上这次谈话,谈了三个小时,这三个小时让唐生智觉得谈得还太短。其时,“唐生智颇感兴奋”。行为果断的唐生智毫不踌躇,当即作出决定,留邹洪任参议,嘱古鼎华随赴衡阳,“连夜赶造其所辖部队编制装备、兵力武器各项表格,备函输诚,致送礼费,请古鼎华携赴广州,晋见蒋校长(蒋介石)。”
王东原说:其时“因粤汉路未通,势须经武汉吴佩孚防区及南京、上海孙传芳防地,不能避免重重搜查,古鼎华不得已改装商人打扮,将秘密文件藏在衣襟夹缝及皮箱夹层内,不避危险,出死入生,由水路经汉口直赴上海,搭海船返粤。”
古鼎华抵达广州时,黄埔军校蒋介石校长正东征至潮汕,教育长王柏龄接见了古鼎华,并收下密函文件转呈蒋介石,同时,“透过保定军校同学陈诚,向蒋校长报告邹洪、古鼎华来往粤湘,策动唐生智成功经过。”
一段尘封的历史,唐氏英雄壮举殊不可没
王东原说,1926年春天,蒋介石派陈铭枢与唐生智联络,于是有了湘粤交界砰石之会,其结果,唐生智决定北伐,参加国民革命军。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改编唐生智部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派刘文岛为政治部主任,风声所播,敌胆为寒,由此而席卷湖湘,汀泗桥一战,而克服武汉。
自是蒋总司令领导革命精神所致,而唐生智当机立断,输诚合作,避免湘省涂炭,增强北伐力量,使北伐大业,得以顺利完成,实发生决定性作用。其事实殊不可没。
王东原曾笔录这段史实在他的回忆录中,并说,“迄今近六十年,非敢有所表彰,惟此一史实不得不补记,以免湮没。”
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海峡两岸尚属阻隔之中,王东原对于唐生智投向北伐革命军的重要史事回忆,并未从浅浅一湾海峡之上,传播到大陆的这一头。
因唐生智在橘子洲唐生智公馆中与广东革命政府的第一次正面接触,处于十分隐秘的状态,因此,历来研究北伐战争史专家,均未注意到这一重要细节,甚至当年在北伐战争中一直追随唐生智左右的李品仙将军,在其回忆录中,也误以为,唐生智投身北伐大革命洪流,是叶琪起的作用。这一说法,竟被当今一些现代史专家所引用。
其实在已公开出版发行数次的《李宗仁回忆录》中,李宗仁已明白表达,北伐战争前,叶琪并非唐生智手下,而是湘军第二师刘铏的手下,他在北伐战争前来到广西及去广东,其目的是利用与李宗仁等广西同乡的关系,充当湖南省长赵恒惕的说客,以谋求湘桂两省互不相犯,并希望能进一步联络桂系,反对广东革命政府。而李宗仁遂利用叶琪实施离间计,李宗仁说,当时他想使叶琪成为“离间吴佩孚、赵恒惕、唐生智的工具”。
1926年5月,伟大的北伐战争在湖南揭开序幕,唐生智倒戈投向革命阵营,不但为北伐革命军进入湖南铺平道路,唐生智更作为北伐军前敌总指挥,统领两广及湖南军队,从湘南出发,一战而攻进长沙,再战而拿下武汉,此时的唐生智以“英雄”的形象,威震全中国。
毛泽东后来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也记录了这样的历史细节:“湘潭一带的小孩子看牛时,打起架来,一个做唐生智,一个做叶开鑫(投靠北洋吴佩孚的湖南军阀),一会儿一个打败了,一个跟着追,那追的就是唐生智,被追的是叶开鑫。”北伐战争中,唐生智的英雄形象,竟已广泛深入到儿童的心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