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旦夫人 温柔敦厚的潘光旦先生

2018-08-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潘光旦先生(1899年8月13日--1967年6月10日),江苏宝山县人氏.先生一生与清华的缘分,用梅贻琦校长"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来形容,亦很恰当.潘光旦诞生于风雨飘摇的晚清,十二岁遭逢鼎革,历史大变局的洗礼,注定潘先生这一代士子必有大的担当和使命.潘光旦的尊人潘鸿鼎先生为戊戌科(1898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属于梁启超一流的开明派,潘光旦就毕业于父亲创设的洋学堂,喜爱英语.潘光旦夫人 温柔敦厚的潘光旦先生潘老先生对儿子的家教,十分宽容,推究成名后的潘光旦,之所以中西会通,古今贯

潘光旦先生(1899年8月13日——1967年6月10日),江苏宝山县人氏。先生一生与清华的缘分,用梅贻琦校长“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来形容,亦很恰当。

潘光旦诞生于风雨飘摇的晚清,十二岁遭逢鼎革,历史大变局的洗礼,注定潘先生这一代士子必有大的担当和使命。潘光旦的尊人潘鸿鼎先生为戊戌科(1898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属于梁启超一流的开明派,潘光旦就毕业于父亲创设的洋学堂,喜爱英语。

潘光旦夫人 温柔敦厚的潘光旦先生

潘老先生对儿子的家教,十分宽容,推究成名后的潘光旦,之所以中西会通,古今贯通,文理融通,实在渗透着老先生的心血。令人叹惋不已的是,潘鸿鼎老先生,1913年英年早逝。同年,潘光旦入清华学堂,失去父亲的护持,并没有改变潘光旦达观乐天的性格,在清华这座“国耻纪念碑”,潘光旦开始了人生的奋斗历程。

潘光旦夫人 温柔敦厚的潘光旦先生

在清华,潘光旦不仅参与了“丄社”,结识了挚友吴泽霖、闻一多;而且,得遇名师梁启超先生。梁先生对潘氏的《小青事考》一文,给以褒扬,梁任公赞扬潘光旦思维缜密,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素养,老先生谆谆告诫得意门生,不要向自己学习,泛滥无归。

潘光旦夫人 温柔敦厚的潘光旦先生

同时,不得指出,同样一所清华,命运也在开玩笑,试探潘光旦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潘氏1915年的一次跳高,伤及右腿,1916年1月18日,不得已锯掉大腿,从此识别潘光旦,具有了标志性符号——双拐。1922年留洋的时候,还曾遇到主事者的谐虐:要是连你也能赴美,美国人还以为中国两条腿的人不够多。

但是,潘光旦心境依然那么淡定、宁静。潘先生拄着双拐,来到美利坚,先后就读于达特茅斯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围绕着生物学,进行着广泛的人文阅读和思考。1926年硕士毕业,迫不及待地拄着双拐回国,中国人文学界,一颗闪闪发光的巨星,就这样蓬勃升起了。所以,我们要注意潘光旦这个人,而不是他所拄着的双拐。这就是笔者何以不用“身残志坚”做标题,表彰潘先生。

在上海八年,潘光旦收获了爱情和友谊。夫人赵瑞云女士,乃职业女性,婚后相夫教子,育有四个女儿。潘先生和太太,恩恩爱爱、和和美美,允称模范家庭,美满的程度,委实令人羡慕!人称没有任何家庭问题的社会学家。潘先生家风之优美,就在百年中国家庭史上,也很罕见。

1934年潘光旦先生重回母校,感慨无端。既有甜蜜的回忆,又有着苦涩的印记;但是,更多的是保持着一份宁静。谁也不知道,喜欢手握烟斗,与友人娓娓而谈的潘光旦,从容恬淡,博览群书,著书立说,1936年,接替吴景超先生,成为清华教务长,风雨飘摇的北平,面对频繁的学潮,身强体健的学者,尚且不易支撑,那么,不禁要问:潘光旦的能量到底来自哪里?

潘氏来到清华时,社会学系的学生,寥寥无几,只有一位硕士研究生。这位研究生毕业于近在咫尺的燕京大学,恩师吴文藻,作为清华社会学首位研究生,师从与体质人类学家史禄国先生。潘先生1934年来到社会学系,这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年,1935年毕业时,潘先生出席了这位小伙子的论文答辩,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潘先生与这位小伙子,形成了生死之交,他的名字叫——费孝通。

九十八岁的刘绪贻先生眼中,恩师潘光旦先生博学、济世、宽容、风趣。潘先生力主妇女的职责当以家庭为重,当堂受到大学女生的批判和抨击,但是,潘先生,循循善诱,如坐春风。1967年6月10日,一代通儒,死于费孝通的怀抱之中,中国社会学的薪火,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得以在代际之间继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