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家张志安 中国国际舆论学年会|张志安:新媒体与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

2017-05-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教授在本次会议上以<新媒体与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为题,从新媒体与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新媒体与舆论研究的主要议题.新媒体与舆论研究的提升路径三个方面,探讨了新媒体与舆论研究二者之间的变量关系.张志安教授指出,新媒体不仅是舆论生成和表达的平台,而且影响着舆论的氛围和内容.张志安教授在第一部分--新媒体与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中,张志安教授首先就舆论的本质概念做出解释,即舆论是经过协商讨论达成的相对一致的意见,并指出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具有类似于西方早期原始舆论的特征.他认为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教授在本次会议上以《新媒体与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为题,从新媒体与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新媒体与舆论研究的主要议题、新媒体与舆论研究的提升路径三个方面,探讨了新媒体与舆论研究二者之间的变量关系。张志安教授指出,新媒体不仅是舆论生成和表达的平台,而且影响着舆论的氛围和内容。

张志安教授

在第一部分——新媒体与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中,张志安教授首先就舆论的本质概念做出解释,即舆论是经过协商讨论达成的相对一致的意见,并指出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具有类似于西方早期原始舆论的特征。他认为,在新媒体与舆论的关系研究中,需要保持历史性的视角,既依循中国舆论发展的历史,也要追溯西方原始舆论历史。

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张志安教授指出,新媒体与舆论研究应当采取规范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发挥传播学研究者的带头作用,努力建构公共舆论过程的宏大理论。同时也要避免走向数字倾向主义,采用适当的技术确认研究对象以开展关于公共舆论调查的研究。

在第二部分——新媒体与舆论研究的主要议题中,张志安教授着重阐述了舆论与国家意志的关系、舆论与社会进程的关系、舆论的形成过程三个方面的问题。他认为,一方面国家通过舆论来巩固其合法性,另一方面公共舆论也塑造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治活动。

张志安教授特别指出,舆论氛围控制着舆论表达的形态,尤其是在道德判断因素的作用下,舆论感知的群体极化现象表现突出。具体到舆论的形成过程中,他认为,厘清个人自身的认知结构和意见形成过程对于研究公共舆论至关重要,并提出大众通过讨论等方式结构化为公众进而将个人意见转化为公共意见,加速舆论的形成。

在第三部分——新媒体与舆论研究的提升路径中,张志安教授认为立足于当下中国语境,新媒体与舆论研究的提升路径需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提升:一是新媒体与舆论研究话语分析中的权力与规训,即对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语义调查;二是新媒体与舆论研究关系分析中的公开化与私人化,即对社会关系网以及不同群体的信息传播特征的研究;三是新媒体与舆论研究情感分析的理性与非理性,即新媒体环境下,舆论中关于理性的研究,要侧重于探讨公众的讨论过程是否是理性发声,或者说舆论表达是否经过了逻辑推理,对于非理性的分析,则要侧重于非理性中的不同要素在何种情况下起作用,作用机制如何。

最后,张志安教授再次强调了确立框架,立足中国和问题意识对未来的新媒体与舆论研究尤为重要。

张志安教授以其精悍详实的讲座内容、诙谐幽默的表达方式吸引了在场所有老师和同学的关注,现场不时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通过张志安教授的演讲,同学们对新媒体与舆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大家未来的学术研究活动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