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甘地 “新甘地”搅动印度的“新甘地”哈萨雷
19日开始在首都正式开始反腐绝食,他所处的拉姆里拉广场今后15天内将成为印度政治的风向标,直接牵动被称为“全世界最大民主国家”的印度“是稳还是乱”。 反腐绝食震撼印度 绝食抗议15天
“洗劫这个国家的叛徒不会再被容忍。印度第一场革命后,英国人离开了,但腐败和糟糕的管理没有消失。现在是为了自由的第二场战斗,第二场革命。 ”19日,印度的反腐偶像哈萨雷开始反腐绝食。绝食前,他向无数的支持者发表了激昂的演讲。
印度政府被迫在反贪腐的示威海啸前“低头”。当地时间17日夜,政府决定允许反腐示威领袖安纳·哈萨雷19日带领最多2.5万名示威者进行为期15天的绝食,而后者的口号是“绝食至死”。
19日,出狱的哈萨雷同意在绝食抗议过程中遵守法规,同时承诺示威人数不超过2.5万人。据印度媒体报道,在逮捕哈萨雷引发抗议后,印度警方同意将位于老德里的拉姆里拉广场作为反腐抗议人士进行绝食活动的唯一场所,直至9月2日,以此换取哈萨雷同意出狱。
哈萨雷原定于18日下午开始这场“绝食至死”的抗议,但由于示威地点未安排妥当等原因,绝食示威被推迟。美国《时代》周刊网站说,成千上万印度人从17日开始聚集在新德里、孟买和一些小城市街头,发泄对政府未能坚决打击腐败的无比愤怒。他们并非中坚活动分子,而是普通人——教师、学生和办公室职员。 印媒高度关注
示威的浪潮大有席卷印度全国之势,印度几大电视台连日来几乎全程直播,将各地的示威情况随时展现在观众面前。
法新社称,印度首都见证了几十年所未见的场面,数万人在市中心举行游行,自发表达对蔓延到印度社会各个阶层的腐败的愤怒。
90年前,“圣雄”甘地用这种方式反抗英国殖民者。讽刺的是,被称为“新甘地”的哈萨雷现在把同样“战术”用到了甘地曾经领导的国大党身上,而且他被普遍看成正义的一方,拥有成千上万支持者。 □人物 小村里走出的“当代甘地”
哈萨雷是印度国内声望颇高的社会活动家,自2003年开始,他为政府信息公开法案、合作社腐败等问题一共绝食抗议7次,每次均以政府妥协而告终。由于他信奉“非暴力不合作”的处事思想,他被媒体誉为印度的“新甘地”。
安纳·哈萨雷1940年1月生于印度西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作为印度教徒,他一生未婚,以甘地主义为宗旨从事社会活动。
哈萨雷说,印度人民痛苦的根源不是因为他们生于印度,而是因为政府的无效和官员的腐败。对此自然不能听之任之,但他认为,采用暴力手段不可取,只能遵行甘地主义的斗争方式。哈萨雷成立了“人民反腐败运动”,开始了他特立独行的反腐败运动。他的武器就是像甘地那样,开展和平游行、静坐示威和绝食,迫使当局接受自己的政治要求。
这些年来,哈萨雷着实取得过一些胜利:1995年在他主导的抗议运动中,由印度人民党执政的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不得不撤换了两名涉嫌腐败的部长;2003年他又迫使国大党政府对4名在中央政府中任职的部长展开反腐败调查。哈萨雷的行事方式使他成为印度政坛上一股特殊的力量。
8月16日,新德里一群示威者举行大规模绝食罢工活动,抗议国内的腐败现象、敦促政府修改相关法律。因活动组织者、印度国内的反腐斗士、现年71岁的安纳·哈萨雷遭警方逮捕,使这次活动演变成全国性的抗议活动。 □分析 “阿拉伯之春,印度之夏? ”
作为“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一直是西方国家拿来敲打第三世界国家的样板。英国《每日电讯报》17日在报道示威事件时还强调印度“与中国的不同”。
报道称,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社会变化之快前所未有。不同于中国,印度的繁荣和每年8%的增长主要源于国内消费和开支。雄心勃勃、坚定自信的中产阶级在印度崛起。
不过在看待这起危机的性质时,一些西方媒体并没有“留情”。路透社一篇题为 “印度面临阿拉伯之春”的分析文章被多家媒体转引。该报道称,青年和老人、穷人和富人,团结一致,走上街头,无论印度哪个政党执政,这都是一杯致命的毒酒。
如果不能遏制,恐将引发“印度版的阿拉伯之春”。多数人并不认为印度会步北非和中东某些国家的后尘,但5个印度人中有一个在挨饿,几乎一半国民属于贫困人口,这都是骚乱诱因。自1947年独立以来,印度大多数时间为同一家族王朝统治。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题为“阿拉伯之春,印度之夏? ”的报道说,“阿拉伯之春”是一出难以仿效的大戏,但“印度之夏”将同样影响深远。作为全球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并没有可要推翻的独裁者,但示威者也在引发政权变化。
印度政府治理正在发生改变,结束印度统治者掠夺国家财富而不受惩罚的历史。卡塔尔英文日报 《半岛报》18日题为“印度的革命”的社论称,人民起义不仅仅发生在独裁的阿拉伯国家,也可以发生在世界欢呼的民主国家。
印度现在正处于发生自己的“阿拉伯之春”的边缘。“埃及人”网站18日分析说,印度社会与阿拉伯国家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都是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大,财富过于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社会分配不均,贪污腐败严重,失业率居高不下等。
印度示威和最近的一系列动荡还有一个共同点——社交网络均发挥重要作用。《印度斯坦时报》17日称,这无疑是印度最大的网络社会革命。哈萨雷反腐运动利用一切通信技术,运动发起人和支持者淹没了脸谱、推特、邮箱、网络论坛和电话线。
不过,也有分析不认可“印度式阿拉伯之春”的说法。 《华尔街日报》18日以“哈萨雷为何不是印度的阿拉伯之春”为题写道,印度的反腐示威和席卷中东的人民起义吸引了世界的关注,但将它们混为一谈并不公允。“阿拉伯之春”的惊人之处在于愤怒的民众揭竿而起挑战几十年来根深蒂固的权威政治制度,谋求过渡到民主制度。
印度人上街表达失望几乎和选举一样是印度民主的一部分。根据国际示威标准,他们的要求一点儿也不高。但两者的确有一个共同的方面:它们的坚韧令当局大吃一惊,无人能够判断何时结束。 □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