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将领刘戡 哪位国民党将领殉国后被誉“民之父母”?

2017-09-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范筑先(1881-1938),原名金标,生于山东省馆陶县(今属河北省)南彦寺村一个贫苦农家.9岁时进本村群众集资的义学学习,13岁因父病故而辍学,同年离家从军.辛亥革命后,历任中央陆军第四师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后因厌恶军阀混战,回乡隐居,并取字"竹仙",以示自己像青竹一般气节高亮.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毅然复出,投冯玉祥部.并改名"筑先",意为"筑路先锋",以示革命决心.范筑先曾担任过冯玉祥第一路军参谋长等职,"九·一八

范筑先(1881-1938),原名金标,生于山东省馆陶县(今属河北省)南彦寺村一个贫苦农家。9岁时进本村群众集资的义学学习,13岁因父病故而辍学,同年离家从军。辛亥革命后,历任中央陆军第四师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后因厌恶军阀混战,回乡隐居,并取字“竹仙”,以示自己像青竹一般气节高亮。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毅然复出,投冯玉祥部。并改名“筑先”,意为“筑路先锋”,以示革命决心。

范筑先曾担任过冯玉祥第一路军参谋长等职,“九·一八”事变后回山东,先后在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渠属下任第三路军少将参议、山东省沂水县县长、第三路军军法处处长、临沂县县长。他为政清廉,为人仗义,生活俭朴,关心民众,深得百姓的爱戴和尊敬。

在他1936年7月调离临沂时,临沂城老百姓夹道相送。沿街摆了许多桌子,桌上铺红纸,置明镜一面,清水一盆,喻他官明如镜,清廉似水。他每走几步,即对相送人群拱手致谢。许多人泪流满面或啜泣成声。直至中午,他才走出长街……

1936年11月,范筑先升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下辖聊城、茌平、博平、堂邑、冠县、朝城、观城、濮县、范县、寿张、阳谷、莘县等12个县。他本想按照自己在临沂的做法再造福一方,不料上任不到8个月,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不久,平津失陷,战事转到津浦线以山东为主。接着,德州陷落,日军兵临黄河北岸。

1937年10月,韩复榘为保存实力,令属下第三集团军及各地军政要员南撤。范筑先只好依依不舍地率领专署机关人员离开聊城,撤至黄河北岸的齐河县官庄渡口一带观望。

一、违命抗日

早在1937年5月,彭雪枫就受周恩来委派,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经北平、济南至聊城,恢复了在六区专署任职的赵伊坪党的关系,介绍张维翰(张墨林)入党,并向他们传达了周恩来“要争取范筑先接受党的抗日主张”指示。

当张维翰向范筑先汇报了彭雪枫来聊城的情况和党的合作抗日的主张后,范连连赞许说:“共产党的一套主张很好,不用红军战法是不能打败日本(的),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不能得到拯救”,表达了对党的政策的理解和对共产党的崇敬心情。

根据彭雪枫指示,张维翰等在1937年8月邀请范筑先和原西北军的几个高级将领在津浦宾馆座谈抗战形势。会上,范筑先表示了要依靠共产党同日寇血战到底的决心。在他的要求下,山东省委派了姚第鸿到聊城,范筑先立即委任他为秘书,表示同我党合作的真诚愿望。

接着,范筑先又通过已调山东省委工作的赵伊坪,聘请共产党员到第六专区协同抗战。山东省委遂通过第三路军政训处长余心清,从第三路军政治人员训练班平津流亡学生中挑选以共产党员和民先队员为骨干的政训服务员240名,分3批到聊城工作。

同时,中共鲁西北特委也向当地党员传达了中共中央决定:要求共产党员拿起刀枪,深入农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特委还与平津流亡学生组成的政训处驻堂邑县办事处密切合作,以15支破枪创建了堂邑游击队,随时准备同日寇拼搏。

范筑先奉韩复榘命令被迫南撤之前,张维翰曾根据中共鲁西北特委的指示,向他提出决不南撤的建议,并表示愿同42名政工人员留守聊城,致使范筑先深为感动。南撤之后,范筑先又得知堂邑游击队联合政训处深入敌后,在聊城竖起中华民国国旗,以28支破枪打击敌伪气焰,被人誉为“二十八宿守聊城”,更是感慨万千。

他深知南退无出路,再加上自己完全赞同共产党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主张及政策,遂决定返回聊城。他对属下说:“大敌当前,我们守土有责,不抵抗就撤走,何颜以对全国父老?”随后,断然拒绝韩复渠的南退命令,从渡口又毅然回师聊城和共产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