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秋诗文会 纪念张君秋诞辰85周年座谈会在津召开
缅怀京剧大师振兴京剧艺术《京剧大师张君秋》大型画册首发式同时举行李瑞环讲话张立昌万国权戴相龙房凤友宋平顺等出席刘胜玉主持王立文张浩
李瑞环、张立昌等同志在演出结束后上台接见演员并合影。本报记者宋子明摄
本报讯(记者王立文张浩)10月14日是京剧大师张君秋诞辰85周年纪念日。为缅怀这位为我国京剧艺术做出杰出贡献的大师,天津市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天津市文化局、天津市张君秋艺术基金会昨天在天津礼堂隆重召开纪念张君秋先生诞辰85周年座谈会暨《京剧大师张君秋》大型画册首发式。
李瑞环同志、万国权同志专程来津出席张君秋先生诞辰85周年纪念活动。李瑞环同志在座谈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张立昌,市委副书记、市长戴相龙,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房凤友,市政协主席宋平顺出席座谈会暨画册首发式。座谈会暨首发式由市委副书记、纪念活动组委会主任刘胜玉主持。出席座谈会暨首发式的还有市领导同志王文华、肖怀远、张俊芳、叶厚荣,老同志朱文榘、方放。
李瑞环在讲话中指出,举办这次纪念活动主要是为了缅怀张君秋同志,弘扬张派艺术,推动京剧事业的繁荣发展。我们缅怀张君秋同志,要认真学习他的高尚品德。他对祖国无限热爱,对艺术精益求精,对同志诚恳厚道,对自己严格要求,做到了“做人人格好,演戏戏德高,当党员党性强,称得上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张君秋同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遵循艺术规律,博采诸家之长,创立了风格独特的张派艺术,把京剧旦角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对其他流派,对整个京剧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要十分珍惜君秋同志留下的这份艺术遗产,深入研究张派艺术的内在规律,使张派艺术研究形成体系,使张派队伍不断成长壮大,推动张派艺术进一步弘扬升华,为京剧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李瑞环强调,要在普及的基础上下苦功夫抓好京剧艺术的提高。京剧是角儿的艺术,观众看的是角儿,角儿提不高,就不能吸引观众、征服人心,京剧就很难普及开来,达到持久的繁荣。京剧艺术经过历代艺人的千锤百炼,是一笔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抓紧继承京剧前辈用毕生精力凝结成的艺术精华,仍然是我们当前要下力量做好的工作。但是,强调继承并不是否定发展,也不会妨碍发展,京剧也像其他事物一样,如果不发展、不创新,它的生命力就会逐渐枯竭。
在京剧艺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艺术家,都是在继承前人方面花了很大精力,同时又结合自己特点有所发展、有所创新的。京剧艺术的发展创新,必须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必须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前提下,与时代、与自己的条件相结合,结合得好,就是发展,就有创新。希望利用这次纪念活动的契机,齐心合力,推动京剧事业不断繁荣发展。这是君秋同志的遗愿,是我们对君秋同志最好的纪念。
会上,方放作了“深切缅怀京剧大师张君秋”发言。京剧名家李世济、谭元寿、梅葆玖、杜近芳、刘雪涛、叶少兰、张君秋先生长子张学津、戏剧理论家安志强、张派弟子薛亚萍、票友陆继英、张君秋先生夫人谢虹雯等先后在会上发言,从不同侧面畅谈了张君秋同志的精湛的艺术风范和高尚的长者之风,表达了为振兴京剧事业作贡献的心情。
叶厚荣介绍了画册编辑和出版情况。《京剧大师张君秋》画册由李瑞环同志亲自担任总策划并题写书名,还为画册撰写了序言开篇。画册从征集到的2000余幅照片中精选60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以张君秋同志艺术辉煌成就为主线,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张君秋先生光辉绚丽的一生。全书内容丰富,大气磅礴,装帧典雅,宛如中国京剧的一部现代史诗,是戏曲研究的重要历史资料。首发式上,李瑞环、张立昌等同志向全国有关单位赠送了画册。
全国政协京昆室、中国京剧基金会、中央电视台、全国有关京剧院团及本市有关方面的领导和来自北京、上海等地和本市的京剧名家、理论界专家、海外嘉宾、张派弟子、海内外票友、张君秋先生亲属子女共20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