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硕勋烈士 李硕勋—革命烈士(李鹏总理的父亲)
李硕勋同志生平(1903—1931),我国进步青年学生运动的杰出领袖、英勇的共产主义战士、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920年——1922年在四川省立一中学学习,曾任校学生会主席。1931年9月在琼州(今海南岛)英勇就义。
李硕勋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我国进步青年学生运动的杰出领袖,我军卓越的军事指挥员,英勇的共产主义战士,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李硕勋同志1903年2月23日出生在四川省庆符县(今高县)。
他天资聪慧,学习成绩优异,少年时就胸怀救国救民大志,立志做“成功一事业家。” 1918年,李硕勋以优异成绩考入宜宾叙联中学,笫二年转入成都储才中学。这时五四运动的风云席卷全国,受进步思想的启迪和影响,他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经受了革命的考验和洗礼。
1921年1月,李硕勋转入四川省立笫一中学(现成都28中)插班就读,结识了成都高等学校富有革命思想和渊博知识的吴玉章校长,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接受革命思想的熏陶。
他一面刻苦读书,一面积极参加反帝反军阀活动,是学生中的活跃人物,很快被选为校学生会主席和四川省学生联合会出版部主任,参加了王右木领导的四川省学生运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参加领导了1922年6月全川性的争取教育经费独立的斗争,这是四川继五四运动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革命斗争。
这一运动使当时反动当局大为震惊,相继采取了大规模的镇压,更换了全省中等学校以上30几个校长及进步教师。
为此,四川又掀起择师运动,其中省立一中(现28中)最为强烈。李硕勋和阳翰笙等人为代表前往省署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为了更好地团结战斗,在校期间,李硕勋和童庸生、阳翰笙、刘弄潮等进步同学联合发起成立了成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改名为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任四川团支部干事。
他们并发行了进步刊物《四川一中半月刊》。李硕勋作为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大力组织团员学习马克思主义,参加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同时广泛发展积极分子入团,壮大团的队伍。
省立一中的学潮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极大恐慌,下令通缉李硕勋等学生代表,强行解散省立一中。为了免遭敌手,李硕勋、阳翰笙等六名主要学生干部在恽代英(当时在省立一中任教)的直接安排下秘密转移,被迫离开成都。
李硕勋离开成都后,于1922年底到达北京,进入北京弘达学院深造。在此期间,结识陈毅,成为挚友。 1923年底,李硕勋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在系主任瞿秋白及蔡和森、邓中夏、恽代英、肖楚女等的指导和影响下,比较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理论和社会科学知识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从而确定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崇高信仰。
1924年5月,李硕勋由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从此,他更加努力学习,更加积极参加革命斗争。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李硕勋立即投入了紧张的斗争。6月4日,他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参加作为“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公开领导机关———上海工商学联合会,担任联合会委员,积极参与发动和领导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斗争。
不久,根据党中央、共青团中央的指示,李硕勋被派到第七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筹备部工作。
6月26日,代表大会在上海西门少年宣讲团团部开幕。会上,李硕勋被推选为中华民国学生联合总会会长兼交际部主任,成为全国青年学生运动的杰出领袖,并从此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同年秋,他又兼任了上海反帝大同盟主席和中共全国学联总会党团书记的职务。
1926年夏,全国学联筹备会在当时的广东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城市———广州召开第八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7月,李硕勋和张超到达广州,拜访了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和周恩来,陈延年和周恩来对怎样开好这次大会作了重要指示,给会议筹备以具体指导。
7月23日,代表大会在广东大学礼堂召开,会上李硕勋作了《总会一年来会务总报告》,指出了今后学生运动要力求做到组织、主张、行动三统一,要联合工农群众踊跃参加各地政治斗争运动等要求,为大革命时期的学生运动进一步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会议再次选举他为全国学联总会会长。 代表大会结束后,李硕勋回到上海,根据党的指示,先后担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秘书长和中共上海南市部委书记。
同年8月,他与上海大学女同学、赵世炎的胞妹赵君陶结为夫妻。婚后他给自己起了一个李陶的名字,可知其感情之深。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势如破竹,攻占武汉,李硕勋受党的委派赶到武汉,先后任中共武昌地委组织部长和青年团湖北省委书记。
同年冬,李硕勋被党组织派到驻武汉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二十五师任政治部主任,他由此投笔从戎,转入军事斗争。1927年1月,率领师政治部部分工作人员与七十三团(被誉为“铁军”的叶挺独立团改编)官兵参加了共产党组织的武汉30万群众反英示威大会和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
1927年4月,武汉国民政府决定举行第二次北伐,讨伐奉系军阀。
4月下旬,李硕勋协助师长李汉魂率领第二十五师的第七十三团、七十四团沿京汉铁路向北挺进,到达河南驻马店一带,准备担负攻打上蔡县奉军富双英第十二旅的任务。在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下,李硕勋带领政治工作人员加强战前政治动员,进一步阐明北伐的意义,激励官兵树立起英勇杀敌、战斗必胜的信心。
李硕勋亲自参与指挥的上蔡战斗是河南战役中的关键战斗,初显他的治军才能。这次战斗的胜利为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创造了良好条件,受到军部的传令嘉奖。
“七一五”事变后,为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举行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上午,李硕勋接到我党指示,立即通过“紧急集合”,以“打野外”为名,带领二十五师大部分部队(七十三团、七十五团和七十四团重机枪连),毅然甩开李汉魂所掌握的少数部队,直赴南昌。
二十五师起义部队消灭沿途敌人,克服重重阻挠,于8月2日胜利抵达南昌,成为南昌起义的主力部队之一。
前敌委书记周恩来见到他们十分高兴,赞扬说:“行动很成功!”在南昌,二十五师经整编补充后,仍编为三个团,周士第任师长,李硕勋为党代表、师党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 南昌起义胜利后,起义部队按计划放弃南昌,准备南下广东重建革命根据地。
二十五师为后卫部队,于8月6日撤离南昌,沿赣东山区向广东进军。 9月18日,部队到达广东省大埔县境内。主力继续向潮汕挺进,第二十五师在朱德统一指挥下留守三河土霸,以防敌人抄袭后路。
10月1日,敌钱大钧部三个师向留守部队疯狂进攻。二十五师和教导团在朱德、周士第和李硕勋指挥下与敌激战三昼夜。由于敌众我寡,我军三面被包围,被迫撤退,转向闽粤赣边区坚持斗争。
10月下旬,在江西南部筠门岭的天心村,朱德决定派李硕勋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情况,李硕勋遂告别自己心爱的部队,只身赴沪。 1928年1月李硕勋经长途跋涉,经香港到达上海。在向党中央和瞿秋白汇报了起义军的情况后,被党留在上海,与妻子赵君陶一起共同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初到上海,他相继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处秘书、省委秘书长。为了掩护同志的转移,他常常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同年5月,李硕勋被调到浙江杭州,先后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委军委书记、代理省委书记、省委组织部长等职。
1929年李硕勋又被调回上海,任中共沪西区委书记等职,重点领导开展工人运动,团结工人进行适当提高工资和减少工时的斗争。 同年秋,彭湃同志不幸牺牲后,李硕勋在上海接任彭湃的职务,历任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书记、中央军委委员、江南省委(辖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后又改为江苏省委)军委书记,负责军事工作。
这一时期,他在省委书记李维汉的支持下,积极筹划发展革命武装,调配大批军事干部奔赴江苏各地农村,于1930年一年中先后组建起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十五军和十七军,广泛开展武装斗争、农民起义和国民党士兵起义,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南方革命工作的需要,1931年5月21日,李硕勋奉党中央命令到粤赣边区任红七军政委,离开上海赴香港。到香港后,中央任命他为两广省委军委书记。同年7月1日其妻赵君陶携未满三岁的儿子远芄(即李鹏)自上海抵香港团聚,配合和掩护李硕勋开展地下工作。
在香港,李硕勋与妻儿一起住在九龙的两广省委军委机关内,在此期间,他除了与省委书记章汉夫经常研究工作外,还多次与军委的军事干部研究东江、琼崖等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斗争情况及今后的发展问题。
他对冯白驹领导的琼崖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以王文宇为师长的红军第二独立师在琼崖的英勇斗争,感到十分鼓舞,寄托了更大的希望,认为那里的斗争需要认真地总结一下经验。在赵君陶抵香港前夕,省委决定派李硕勋到琼崖革命根据地指导武装斗争,他接受任务后,积极作好出发的准备。
1931年8月9日,扮成商人身份的李硕勋到达海口市,住进得胜沙路中民旅店,等待与中共琼崖特委取得联系。早已叛变革命的原海口市委书记严鸿蛟已当上国民党琼崖侦探队队长。
上岸的第五天(8月13日)下午李硕勋上街时,因口音关系,不幸被严鸿蛟盯上,严立即将他逮捕,并搜查了他的住处。为了不连累他人,李硕勋改名李世勋。
国民党海口市警察局审讯后,当晚将他关押府城监狱,并给他上了很重的脚镣。敌人抓到李硕勋后,千方百计想从他嘴里得到党的机密,几乎每天严刑拷打,用尽种种残酷的刑罚。李硕勋铁骨铮铮,忠贞不屈,坦承自己是共产党员,但绝不告诉敌人任何有用的东西。
敌人恼羞成怒,用大木棍乱打,直至残忍地打断他的双脚,也未达到目的。李硕勋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于9月4日写下两封遗书。一封是给妻子赵君陶的,信中写道:“陶: 余在琼已直认不讳,日内恐即将判决;余亦即将与你们长别。
在前方,在后方,日死若干人,余亦其中之一耳。死后勿为我过悲。惟望善育吾儿,你宜设法送之返家中。你亦努力谋自立为要。死后尸总会收的,绝不许来,千嘱万嘱。
”以从容、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崇高的献身精神,感人至深。另一封是写给党的地下交通员柯麟医生的妻子陈志英的,信中写道:“我死不必念,务望代安慰她(赵君陶)”。李硕勋写好遗书后,通过可靠的人从监外寄往香港。
9月5日,在通往海口市东校场刑场的路上,敌军警密布,戒备森严。李硕勋因脚骨被打断不能行路,敌人用竹箩将他抬赴刑场。就义前,他从容自若,大义凛然。高呼:“打倒蒋介石!”“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中国共产党万岁!”一排罪恶的枪声响过,李硕勋倒在了血泊之中。 全国解放后,朱德总司令亲笔为李硕勋题词:“硕勋同志临死不屈,从容就义,是人民的坚强战士,党的优秀党员。他对革命的功绩,永垂不朽!”海南人民没有忘记这位血洒天涯、长眠于琼州大地的著名英烈, 1986年12月,海南区党委、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在当年烈士就义的地方,建立了李硕勋烈士纪念亭;建省后又续建了李硕勋烈士陈列室。
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于1986年11月16日亲笔为纪念亭前的李硕勋塑像题词:“李硕勋烈士永垂不朽!
”江泽民同志1993年9月8日为李硕勋烈士题词:“李硕勋烈士革命精神永存!” 李硕勋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的英名永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史册,永远鼓舞和激励一代又一代革命者前赴后继,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