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许华 深圳外来工许华灵一家的“购房账”“入学账”和“医疗账”
新华网深圳10月14日电(记者陈宇轩、赵瑞希)刚刚成为“有房一族”的外来工许华灵觉得自己在深圳的生活挺幸福。动辄每平方米好几万元的房价,让家庭年收入仅10万元的她原本就没想过在深圳买房。但今年初,许华灵一家仅以每平方米4000多元的价格,购买了位于光明新区的安居型商品房——锦鸿花园的一套住宅,在40岁这年实现了在深圳的安居梦。
2015年,深圳新建商品住宅每平方米均价已经突破3万元大关。高企的房价,让工薪阶层倍感压力。
“十二五”期间,深圳开创了“安居型商品房”这一新型住房保障方式,将保障范围扩大至“夹心层”,并且全面实行公开轮候制度。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保障处科长周小建说,“只要是深圳户籍居民,有社保缴纳记录,名下没有房产,都可以申请安居型商品房,最多排队两年就可以选房。
”这意味着数以万计的“夹心层”家庭在深圳有机会住进属于自己的“安乐窝”。 许华灵说:“锦鸿花园均价4918元,我们买的这一套总价32万元,首付10万元。
而且安居型商品房申请过程既方便又公平,信息在网上都是公开透明的。”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7月,深圳“十二五”期间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约17.2万套、竣工约8.
4万套。其中,安居型商品房开建5万余套,竣工1.6万余套。 许华灵的丈夫1990年从广东潮州老家到深圳打工。许华灵说:“我老公是开叉车的,虽然只是高中毕业,但2007年他考上中级职称,通过公司招调落户深圳。
” 当年深圳的招调工落户制度,为很多来深建设者提供了落户机会。而2010年,深圳开始推行积分入户,通过建立包含8大类40余项指标的综合量化评级指标体系,为来深建设者融入城市、扎根深圳创造条件。
只要达到一定分值,不论工种、专业、户籍性质、申办方式,均可落户深圳。 2010年至2015年8月,通过积分入户深圳的各类来深建设者已达27.6万人。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的“一号文件”,把社会建设置于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重点关注来深建设者的切身利益,提出了“来了就是深圳人”的社会建设理念。
近年来,深圳一直努力补上民生领域的短板。
为缓解住房难、上学难、看病贵等民生难点问题,在财政上大力投入。数据显示,仅2014年,深圳财政对教育、医疗、社保、就业和保障性住房等九类重点民生领域投入达1448亿元,比上年增长30.9%。 2013年,许华灵的儿子通过积分入学的方式,就近入读了蛇口中学。
“小孩能进公立学校,我们很满意。”许华灵说。 据悉,2014年深圳全市新改扩建了28所公办中小学,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7万个,原特区外每千人总体学位数增加到109座。
更多的孩子可以像许华灵的儿子一样,就近入读公办学校。 许灵华的儿子还有少儿医保,每年扣200元左右的保费,18岁前门诊看病只需交挂号费。 “十二五”期间,深圳医疗卫生累计投入608亿元。
2014年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从2008年的3.57%下降到2.46%,个人医疗费用负担明显减轻。 为了提高非户籍来深建设者参与医保的积极性,深圳设定了2%、0.2%和0.
1%三档个人参保缴费比例,供来深建设者选择。深圳市社保基金管理局副局长黄险峰说,目前,深圳外来人口的参保人数大约880多万,这个比例在国内算是很高的。 2015年6月,深圳市居住证条例出台实施。“居住证 社保”模式,将成为解决长期在深居住的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的主要渠道,存量人口转化将更加宽松。
深圳市社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赵洪宝说:“深圳制定公共政策的理念,都是有意消除户籍与非户籍的二元差异,让来深建设者能够深度融入深圳这个大家庭中。” 作者:陈宇轩 赵瑞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