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语录 在荣格心理学语境下 所有的情结都是基于原型而形成的吗?
这个问题其实是在探讨荣格心理学中的心理结构。荣格自己对这些方面做了很多很深入的探讨,假如对他的论述感兴趣可以阅读他文集的《情节心理学》。 我在这里只是讨论一下我对荣格的论述的理解。 这里有一个问题,我经常拿来问自己:荣格花了一生所描述的原型概念和集体潜意识概念到底是什么? 一些让人摸不到边的妄想?还是一些虚无的心理学概念?还是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理体验? 我觉得这些都不是。
我更加倾向于把这两个概念看做是对于人类的人性的描述。
这些描述绝对离现实生活不远,每一个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有所体验。 这里我讲一个A君的故事:A君是一个22岁左右的男性,刚找到一份工作,开始自己一个人居住,但是他最近碰到一点困扰,就是他突然感觉自己的老妈好烦,每天都要向她报平安,感觉自己这么忙,老妈还有的时候突然就一个电话就打过来,感觉会影响自己的工作,自己又感觉明跟老妈说呢,又会伤害到她,他并不想这么做,所以他很是困惑。
A君的这种困惑在分析心理学中可以看做是大母神原型的母亲意象和英雄原型的冲突在个体心理生活中的体现。 大母神原型包括了很多层次,但是其中的两个基本的面相是:1.个体对母亲的态度;2.母亲对孩子的态度。
第一个面相可以扩充到很多层面上,比如说人类对地球的看法,人类对大自然的看法,个体对祖国的看法,个体对所在环境的看法等等。第二个面相也可以进行类似的扩充,比如说社会集体对个体的看法等等。而这种态度细分下来也会有很多层次,例如基于得到的情绪体验又可以出现很多不同的意象,例如对于坏母亲的体验可以与丑恶的女巫的意象联系起来。
英雄原型则是对个体体验世界,体验自由,达成成就的愿望以及态度。在分析心理学中,这个原型被认为是自我形成的原因,甚至有些人认为自我就是英雄原型,因为英雄原型间接的与社会适应有关,所以它也经常和人格面具原型关联到一起。
所以在原型层面来说,A君的冲突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获得自由的英雄和一个不愿意放儿子远离自己的负面母亲的冲突。
那么可以假设下,这种情况持续很长时间,A君会是什么样呢?很大的可能是他会找到一个类似他母亲的人结婚,然后他给了他母亲很多的参与到他的家庭生活中的机会,放弃掉很多发展的机会,等等,他自己对这种情况感到痛苦。
这里就可以说A君已经形成了一个情节。可以看到,这个情节有很多A君自己生活中的记忆,但是同时,又具有原型意义。 所以,在相当程度上来说,原型提供了人类本能的一些心理基础,而这些心理基础会寻找个体的经验进行充实,慢慢的也就形成了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