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瑾两次丧子 苦命女人:蒋介石生母两次丧夫丧子之痛

2017-07-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蒋介石的母亲叫王采玉,家在离溪口有几十里地的葛竹村.葛竹村北依四明山,村里有一湾小溪流过,村庄就散落在山坡上.葛竹村在四明山的怀抱中,远望像一把交椅,向来有"金交椅"的美称.王采玉家境比较好,她又聪明伶俐,在父亲的教育下,从小就读了不少书,而且对于女红也非常精通.她受家人影响,从小就吃斋念佛,而且还能阅读<楞严经>.<金刚经>等佛经.天有不测风云,在她19岁的时候,父亲忽而得了一场重病.全家立即陷入了变卖家产来给父亲治病的境地,小康之家很快就衰落下去.本来是小家

蒋介石的母亲叫王采玉,家在离溪口有几十里地的葛竹村。

葛竹村北依四明山,村里有一湾小溪流过,村庄就散落在山坡上。葛竹村在四明山的怀抱中,远望像一把交椅,向来有“金交椅”的美称。王采玉家境比较好,她又聪明伶俐,在父亲的教育下,从小就读了不少书,而且对于女红也非常精通。她受家人影响,从小就吃斋念佛,而且还能阅读《楞严经》、《金刚经》等佛经。

天有不测风云,在她19岁的时候,父亲忽而得了一场重病。全家立即陷入了变卖家产来给父亲治病的境地,小康之家很快就衰落下去。

本来是小家碧玉的王采玉的脸上也失去了少女的羞涩和活泼。开始的时候,她每天除了照看病中的父亲,剩下的时间就坐在那里发呆,手里的针线活掉到地上都不知道。这个无忧无虑的少女突然间感到了人生的艰辛和生活的压力。但是她是坚强的,她看着自己细腻而灵巧的双手,决定做针线活,来补贴家中用度。即使这样,全家的日子过得依然十分艰苦。

有一天,已经习惯了冷清的王家外面忽而热闹起来,原来是方圆有名的媒婆来到了王家的门前。许多小孩子跟在这个虽然上了年纪,却打扮得很妖艳的媒婆后面看热闹。

进屋后,媒婆仔细地绕着王采玉转了几圈,然后笑眯眯地对王采玉的母亲说:“你家姑娘果然出息,难怪曹家田俞家的儿子见了一次,就整天茶饭不思,一定要娶回家去,哈哈!”

王妈妈应酬着,说些客气话,然后问道:“俞家的家境怎么样?他家儿子人怎么样?我家玉儿嫁到他家会不会受苦?”

媒婆手里拿着手帕,说一句甩一下手帕:“这个你就放一万个心好了。俞家的儿子长得浓眉大眼,人标志精神的很。他家的田产和房子都比你家的多,你家玉儿给他家做媳妇,一定不会吃苦,而且你们王家还会沾他家的光的!”

家人商量后,都觉得现在这种情况,王采玉嫁给俞家其实是不错的选择。王采玉很懂事,也就什么话都没有说,点点头答应了。

结婚之后,夫妻俩相亲相爱,日子过得倒还不错。只是丈夫性情急躁,往往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经常和妻子争吵不休,有时甚至大打出手。婚后的第二年春天,王采玉生了一个儿子,一家人都十分高兴。没想到孩子生下来几个月后,就忽然得了急症,还没来得及救治就死了。

夫妻俩为此伤心不已。没想到祸不单行,这年秋天,曹家田一带霍乱流行,很多人都一个接一个地染病死去,她的丈夫不幸也是其中之一。年纪轻轻的王采玉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接连失去了儿子和丈夫,本来就悲痛异常,又听到邻居说她“面有克夫克子之相”的冷言闲语,一下子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

看看家里也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东西了,于是认为自己再在这个家里苦守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就萌发了削发为尼的念头。

这个时候,不幸的事再一次向她压了下来,她的父亲因病去世了。年轻的王采玉悲痛欲绝,她的眼泪很快就流干了,很多天里她就那么呆呆地坐着。她似乎感到所有这些灾祸都是由她自己带来的,她感到自己是被老天惩罚和厌弃的罪人。

她不知道在这个空空的屋子里待下去有什么意义,没有人让她等候,没有人愿意接近她,没有任何、哪怕是渺茫的希望都不会在这个屋子里出现,一切都是冰冷和令人绝望的。她甚至不知道自己在这个世上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她忽然想到母亲——那个和自己一样失去了丈夫的女人,于是决定回娘家,与母亲和弟弟几个伤心人一起相依为命。

在娘家过了一段时间后,有一天她母亲听说附近金竹庵的一个老尼姑病死了。信佛的母女俩就一同前去帮忙料理后事。本来就有出家想法的王采玉,见有了机会,就向管事的尼姑提出了在此地出家的想法。管事尼姑听了她的遭遇后很是同情,便答应了她的请求。

开始的时候,她母亲因为女儿年轻,就一再反对她出家,后来见她已经下定了决心,就改变了态度,只是不许她剃去头发。从此她在这个尼姑庵里过起了带发修行的尼姑的生活。每日素菜淡饭,日子过得倒也安稳。如果没有什么变故的话,她可能也就在青灯古佛下度过一生了。

也许是前世的姻缘在冥冥中召唤着她,她出家没有几年,情况就出现了变化。王采玉有个堂兄叫王贤东,在蒋肇聪的店铺里当伙计。当他看到蒋肇聪在第二个妻子去世后依然独自一人的时候,不禁心里一动。有一天,他特地借故请假回家,有意路过金竹庵,进去看望带发修行的堂妹王采玉。

闲谈中,王贤东谈起了溪口东家的情况,然后关心地劝道:“采玉,你还很年轻,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你想在这个地方一直待下去,很难熬啊……”

王采玉顿时显出犹豫的神色,想说什么,却不知说些什么才好。最后她说:“这件事还得与我母亲好好商量商量。”

她母亲当初之所以不许女儿剃去头发,就是想着她以后好还俗再嫁。现在王采玉自己已经动了心,就等于大家都同意了。已经失去了两个妻子的蒋肇聪答应得非常痛快,他原本想找个能帮他理家的女人就行了,现在出现一个还非常年轻、又有才有德的女子愿意嫁给他,他很是高兴。

光绪十二年(1886年)6月,23岁的带发尼姑王采玉还俗后,被45岁的蒋肇聪娶进了家门,成为他的第三位妻子和生意兴隆的玉泰盐铺的女主人。光绪十三年(1887年)9月15日午后,王采玉在玉泰盐铺的后屋楼上产下一个男婴,这就是后来溪口街上无人不知的顽劣少年、三十几年后的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蒋介石4岁时,王采玉生下了女儿瑞莲,后来又生了女儿瑞菊、儿子瑞青。王采玉和她公公都信佛,也都迷信算命看相,以前听看相人说王采玉“必生贵子”,都非常高兴,因此对蒋介石就格外疼爱,把“光宗耀祖”的期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蒋介石幼年多病,每次都由略懂医术的祖父亲自把脉,家人对他的一些自私任性的坏习惯也都放任自流,因此让蒋介石养成了顽劣倔强的性格。

王采玉非常孝顺,嫁到蒋家后,一直惦记着照顾娘家的母亲和弟弟。她的两个弟弟就是在她的资助下读书成家的。这段时间她和蒋家全家、和自己的母亲弟弟可以说都过着很幸福的生活。

没想到好日子只持续了八九年光景,灾祸就又一次接二连三地向她袭来。1894年,蒋介石的祖父因病去世;第二年的夏天,瘟疫又再次在溪口爆发,先是蒋家私塾的教书先生染病身亡,然后蒋家的支柱蒋肇聪也染病去世。这对好不容易过了近十年好日子、才32岁的王采玉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蒋肇聪临死前,拉着长子蒋介卿的手一再要他善待继母和幼小的蒋介石等弟妹,蒋介卿涕泪横流,连连说:“父亲放心,孩儿一定会照顾好他们的!

”没想到,父亲一死,他就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他不但经常在店铺和家务等事情上和继母针锋相对,丝毫没有孝敬之心,而且闹着要分家。王采玉素来宽厚,再加上丈夫去世后,一直处于伤心之中,还要抚养几个年幼的孩子,就觉得还不如答应蒋介卿极不公平的分家要求,省得再添事端。

这样,蒋介卿不但分得了玉泰盐铺的全部资产和房屋,而且分得早死的叔父的全部田产,而王采玉和蒋介石孤儿寡母,却只分得三间祖屋和30亩耕田,一片竹山。

即使这样,不幸的事情还是躲也躲不过。在丈夫死后的4年之内,她的小女儿瑞菊、小儿子瑞青也相继夭折。一个已经经历过一次丧夫丧子打击的人,再次遭遇了同样的打击,面对接连不断的家庭变故,她哭告无门,简直要崩溃了。

尤其是小儿子瑞青,简直就是她的掌上明珠,她并不掩饰自己爱瑞青胜过蒋介石的偏心,不但为死去的瑞青寻找了一个夭折的王姓女子举行了冥婚,而且一反中国传统中“绝次不绝长”的惯例,后来执意把蒋介石的长子蒋经国过继给瑞青,以免他绝后。

好在蒋介石对母亲非常孝顺,并没有放在心上。遭到这样大的打击,没有精神寄托是很难承受的。对于此时的王采玉来说,儿子和菩萨就成了她所有的精神寄托。她祈求菩萨保佑儿子没病没灾,她也如同自古以来那些优秀的母亲一样希望儿子将来能成就一番事业,光宗耀祖,扬眉吐气,改变孤儿寡母多年来忍受的屈辱境遇。

因此对蒋介石要求非常之严。而蒋介石之所以能够从小树立自己的雄心壮志,也同王采玉从小的教育以及自己耳闻身受的被欺凌生活有着直接关系。

第二年,王采玉娘家的姚宗元在王氏宗祠设塾授课,她便送儿子去那里读书,以便能换个环境,在严师的管教下改变顽性,专心读书。并且,她认为儿子在那里有外婆照料衣食住行,自己也可以放心。蒋介石在王家私塾学了四书五经,开始懂得了孝道,并且发誓要读书上进,求取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