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读碑窠石图 书画收藏与鉴赏:李成《读碑窠石图》
晨卧时,朦胧之中有一幅冬日萧瑟苍凉的景象映入我的眼帘:一处坡地仿佛凝固的波涛,蜿蜒起伏;几株寒树裸裎于飕飕冷风之中,有如铮铮铁骨,不畏严寒;危岩兀立,相互取暖,风化的砾石被风吹得“沙沙”的响;荒草连连,看不到半点青色,但不死的心依然等待春风;一堵石碑,危然耸立,睥睨周遭,小了天下,你看那驮碑不疲的赑屃,是何等的敬业不舍!
远远地走来两个人,见到寒林中的石碑,即刻驻足,仿佛有了参拜之心。老者头戴草笠,骑在驴背上,仰首读碑,时而吟哦,时而默然无语,似乎在思考一个天大的问题——什么问题,我们不得而知;年轻侍者,荷杖挺立,面向老者,他在读主人的表情。
不知碑上到底镌刻了什么文字,竟然让他们在寒冷的荒野里凝视不止,敬读不休。
原来这是一幅古画,由“李成画树石,王晓补人物”的《读碑窠石图》。
从画面上来看,整个构图并不复杂,不过苍凉的意境尤为深远。一个冬天的旅人,长途跋涉,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也不知道遇到了多少险恶的境地。在这荒寒冷漠的原野上,竟然有一处令人驻足少顷,甚或产生流连的情感,那一定是感同身受的东西吸引了他。是什么呢?仅仅是一柱高大的碑石吗?当然不仅如此。这碑文里一定记载了一个令人敬仰而又激励疲劳旅人的事件或人物。
意境深邃的画面,带给读者无限的遐思与想象。象征性的窠石与落光叶子的寒树,烘托了整个读碑人的情境与心境,岂止一个苍凉了得。如果我是那个骑驴的人,会是怎样的心态呢?叹往事如烟、历史苍茫、时光无情、人生有涯?起伏的窠石犹如凝固的沧浪,萧疏丛生的杂草和荆棘,仿佛生长在每个读画者的心坎上,并与高大挺拔的古树,一起见证时光的苍老与新生。
不过,我们现在看到的《读碑窠石图》应该是一摹本。理由极其简单,原图残碑上应有两行小字“李成画树石,王晓补人物”,而摹本没有。显而易见,这是一幅二人合作的绘画作品,虽是摹本,却也能够让后人得以窥见原画的风貌,也能很好地体现画家李成的绘画风格和人生际遇。
譬如古树苍老枯瘦,以其不朽之躯抵御寒风冻雨的侵蚀。它们之所以苍老而不朽,是因为其根系深深地扎入贫瘠的沙土与窠岩之中,在大地的更深处汲取所需的营养,有如一个精神矍铄、意志弥坚的老人,阅尽沧桑而睿智。
此图也能够体现李成“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端颖脱,墨法精微”的绘画特色,深层次地表现出李成的愤世嫉俗与高傲孤寂的品质。令人追寻消逝的历史风烟,感慨“逝者如斯”的时代变迁。
李成一生绘制了大量的山水图画,无不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盘托出。他的心灵流离失所,没有社会舞台施展才干,也只好寄情山水,在氤氲的水墨间畅游人生,甚至放浪形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