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源老婆 黄志源:一个古稀老人的教育人生
富林中学建校伊始,学校明确提出"为学生所想,为学生所急,为学生所做"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新理念。学校要求每个教师要关爱每个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以出色的工作成绩去感动学生。由于生源多数是来自农村和家庭比较困难的家庭,不少学生比较自卑,心理比较闭塞,学校于是成立了"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排忧解难,解除心中的疙瘩,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黄志源校长带头把关爱送给每一个学生,细心地呵护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平时,他经常深入学生中,与学生谈心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和家庭情况,积极为学生办实事,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安心在校读书。
2001年,在校就读的曾建华同学由于家庭父母离异,心理倍感孤独,高一年级刚读完一个学期,他便想休学去广东打工。黄志源发现这一情况后,三次冒雨登门家访,找到他的父亲,耐心劝导:作为父亲,要正确处理好儿子的读书问题,要保证儿子读书费用的供给。
黄志源还把家长请到学校来,与曾建华面对面沟通。之后,他还经常找曾建华同学谈心,鼓励他勇敢面对家庭的现实,要珍惜自己的前途,促使其发奋读书。最后,曾建华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毕业后考上了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学院,现在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家企业的骨干。
为激励学生发愤图强、努力学习,黄志源在学校中组织开展争当"富林之星"活动,设立奖学、助学基金,使学习成绩优异或者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在富林中学完成学业。此外,黄志源倡导学校把孔子文化与浓厚的校园文化融在一起,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品位,督促学校政教处、班主任利用晨会和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孔子先进思想和为人处世的标准,让学生时时意识到伟大教育家孔子给予的鞭策与鼓励。
2008年,在富林中学就读、又聋又哑的残疾女生陈红梅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五个学科的考试,被北京联合大学提前录取,成为玉林市建国以来第一个考上大学的残疾人,陈红梅的事迹在北流一时被传为佳话,成为莘莘学子学习的榜样。
用行动,为教师树立好榜样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校教学实力的关键。对于民办学校来说,建立一支爱岗敬业又有奉献精神、爱生如子的教师队伍更为重要。民办学校的教师流动性较大,教师来源比较复杂,在管理上增加了难度。为此,黄志源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做标杆,感动了不少在校的教师。
今年75岁的黄志源人老心不老,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丝毫未减。他把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全部投入学校的工作中。除了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令其他教师肃然起敬外,黄志源勤恳务实的作风也让人赞叹不已。十几年来,黄志源坚持每天早晨6点多就来到学校,第一个出现在师生中开始新一天的工作。每年暑假,他都选择留在学校里,或是查看资料,或是分析形势,或是忙于下学年的招生工作。
同时,黄志源校长对学校教职员工也关心有加。十几年来,他总是想方设法地为教职员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教职工子女读书、住房、申报职称、在职自学提高、患病住院、婚姻、家属安置等。作为校长,黄志源的行动就像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在激励着全校教职员工去努力工作。
不少班主任都是每天早上6点半和晚饭后6点半准时到达学校投入紧张的工作中,晚上到11点才回家休息。有教师这样说:"黄校长年纪这么大了还如此拼命工作,我们还好意思偷懒吗?"
用心血,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富林中学校园面积不大,却是一座鸟语花香,绿树成荫,四季如春的花园式美丽学校。校内有美丽的大草坪,荔枝,龙眼,芒果,菠萝,奇花异草,生机勃勃。这些花草树木,都是在黄志源校长带领下一木一草种下来的。有了好的校风、好的环境和认真负责的老师,富林中学的发展变化很快。
办学13年来,学校没有出现任何事故,教学质量、学生风气、学生食堂等都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从2007年开始连续5年富林中学高考夺取玉林市同类高中五连冠,成为玉林市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经过各级领导多次到学校实地考察,富林中学从2010年开始被广西区人民政府批准为全国高考考点,是广西唯一一所设置全国高考考点的民办高中。
今年5月初,北流市教育局组织了全市高中校长、副校长,教育局全体领导以及全市高三部分教师100多人到富林中学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富林中学浓厚的学风、良好的校风、整齐划一的校园布局让参观者心服口服。玉林市教育局教科所所长江健平参观后兴奋地说:"富林中学校园浓厚的文化氛围,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的学风、校风在玉林市的高中学校中是一流的。
"因此,北流市教育局召开"远学衡水,近学富林"的专题大会。河北衡水中学做得不错,名声很响;北流本地的富林中学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取得不俗的成绩,更是值得学习!
在2009年第六届中国教育家论坛会上,黄志源校长深有感触地说:"从事10多年民办教育领导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民办学校的领导必须认真贯彻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只有这样,才能使民办教育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