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 温和的近代史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讲述中国近代历史的书有很多,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往往都充斥着“狂飙突进”的情绪。大量的篇幅被“革命”、“战士”这样的字眼所占据,读起来的时候固然让人“男人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之感。但是,读过之后脑子里剩下的只是那些荡气回肠的故事。
这种书我认为是于史无鉴的。读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则不然,虽说没有读那些革命之史,战士之史的慷慨激昂。但是,这本书却能让人把握近百年来中国在千百年之未有之变局中浮沉的历史脉络及这些脉络之间内在的历史联系,更能让人站在一个学者的立场对中国近代所具有的历史问题理性看待。
充分体现了一位学者,对历史,对学术的态度。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写于1938年。自1928年在清华教书时起,蒋廷黻已经有了一个长期规划,准备用十年时间写一部中国近代史,并为此作了大量准备工作。
可惜的是,从1934年起,蒋廷黻就开始走上仕途,在国民党政府中任职,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学问了。所以,这本书,是蒋廷黻的代表作,也是他学术生涯的终结。
书中,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历史材料的堆砌,甚至没有多少对具体历史事件的描述,是他对历史资料融会贯通后的思考,是精品中的精品,说它达到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境界,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这本书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点,可能就是他温和的笔触,蒋先生没有将他的笔当做一柄剑,去直刺当时的社会所存在的问题。而是将他的笔作为一柄拂尘,轻轻拂去历史的尘埃,像一位教书先生一样,去不厌其烦的讲述他对于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的理解,这在附录四-时论中体现的最为明显。
一共十三篇,每篇都是以一个学者的立场和语气,去讲述当时中国现代化的诸多问题。文笔简练通达,笔触冷静,充满着理性主义的光辉。
尤其是在他对国际主要国家对中国近代化影响的讨论中,没有使用后世我们熟知的革命世界理论,而是站在一个纯粹理性主义者的角度,对列强不虚美,不隐恶。既写了欧美国家对于中国市场的迫切需求,也写了基于此种需求的国际主义(也就是人们熟知的“绥靖主义”即欧美国家对东亚现状基于自身利益和实际情况对东亚问题所持立场的性价比最高之方案)在欧美国家对保持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及帮助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的上与日本进行的博弈和妥协。
总之,这本书以学者的立场,温和的展现了中国近代以来面临内忧和外患的极端复杂性,不失为一本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优秀学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