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法根雾凇 听特级教师薛法根《雾凇》有感
在现代与经典有幸听了薛法根老师的一节课,领略到了特级教师真正的风采。从他的课堂中我了解到特级教师“特”在哪里。这扎实的语文功底不正是靠一朝一夕的积累而的来的吗?这样的老师才无愧于“师”。
一、他的课是快乐的
薛老师微驼的背,躬着身,话语不多。整堂课上没有激情四溢的大段铺垫,没有哗众取宠的夸张表扬,没有手舞足蹈的大幅度肢体演绎,有的只是薛老师从容的步履,淡定的笑容,巧妙的引导。整节课上,无论是听课教师,还是上课的小学生,都一直笑个不停。
他和学生的交流,就是平时的一问一答,似交谈,无公开课的套话,偶尔还调侃一下孩子。问孩子是否预习课文时,时不时传来听课老师们的笑声,因为孩子道出了学习的实情:读了课文,背了课文,甚至默写了课文;看了《课课通》、看了《名师点拨》······“这是谁让你们这么做的啊?”是妈妈。
“原来妈妈是你的第二个语文老师,布置作业比语文老师还狠。”预习课文时有什么不明白的吗?“雾凇”的“凇”为什么是两点水?“就这一个问题,其他同学都没有问题啊,那你们还来这干嘛呢?”从上课伊始到课堂结束,他都自如地掌控着学生的情绪课堂的节奏。教学无痕,臻于化境,特级教师之“特”在于此。
二、他的课是语文的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姓语,语文课如何上出浓浓的语文味?薛法根老师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就如薛法根老师说的:一堂语文课,方向比效率更重要。因为定位得当,名师的课堂总是能够让孩子们学有所获,而且收获得扎实而丰厚。薛法根老师的《雾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定位:
(一) 从关注思想内容转变为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
语文课一定要从教师对思想内容的教授转向学生对语言形式、结构的习得,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因此薛老师的课,目标定位在如何弄清雾凇的形成过程,关注语言文字的表达。在教学《雾凇》时先着眼于让学生理解雾凇形成的科学性的知识,再引导学生去发现:文章描写雾凇的形成过程用了恰当的词语,让学生围绕“雾气”的变化积累了“弥漫、笼罩、淹没、模糊”这一组词语,还让学生围绕“霜花”的变化积累了“白银、银线、银条、银松雪柳”这一组词语,又让学生体会雾凇形成的过程又是漫长的,从而积累了“慢慢地、渐渐地、一层又一层地、逐渐”等词语。
最后又围绕赞美雾凇,请学生梳理课文中赞美的词语和诗句。正如薛老师所说:“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与阅读方式。
教师就应该在备课时为学生找到适合这一课学习的最佳方式……”教语文不是纯粹的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应该让学生每节课都能学到语文的表达方法。让学生能够静静地读书,静静地思考。薛老师的课传递给我们一种思考:阅读教学应该是真实的、扎实的、有思维力度的……
(二) 从关注阅读转变为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教学课的首要任务就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文体采用的教学策略也是不同的。就以薛老师执教的《雾凇》为例,整节课薛老师就围绕第二自然段这一学习的难点来设计,带领学生深入文本,一层层地“剥开”。
先默写四个词语:饱和的水汽、蒸腾的雾气、晶莹的霜花、遇冷凝结。细细推敲薛老师要求听写的文中的四个词语正是这篇文章中学生感到困惑,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同时也是学生理解文本的关键点。老师准确抓住了这一难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一步步进行梳理,教会学生学会阅读此类文章的方法,同时也突破了本课教学中的关键概念,整个过程是扎实的、有效的。
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把雾凇的形成过程理清楚呢?第二自然段总共八句话,请八个同学来读,逐句逐句分析,逐句逐句朗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明白段落的总分结构,了解文章的层次性,孩子们在逐句的学习中明白了如何对一篇文章进行排篇布局,做到条理清晰。
说实话,课很简单,在这样的场合中仍然能够摒弃花哨的教学方式,一句一句地教学生如何读文如何思考,真实地再现了语文课上学生层层学习的过程。既解决了教学的难点,又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关注能力,指导方法,特级教师之“特”在于此。
三、他的课是真实的
薛老师很注重孩子的朗读,并且他还有一种较真的精神。在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或朗读时,有的孩子不能一次过关。薛老师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给予机会。我记得一个孩子朗读一句话,薛老师让他试了四次,的确,这个孩子进步了,而其他孩子也学到了朗读的技巧,注意停顿,注意重低音,注意模仿老师。
想想我的公开课,要是一个同学回答不上来或者读不好,肯定立马找水平高些的学生来代替。但想:课堂的权益对象是谁?是学生。课堂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学生受益是最重要的,何必在乎形式呢。心中有本,目中有人,特级教师之“特”在于此。
课堂上,薛老师带给学生的是轻松与自由,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听课教师随情入境,浑然忘我,享受着薛老师“大道至简”的教学艺术。幽默、精彩的课堂不时赢得全场老师笑声与掌声,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了著名特级教师的风采。他“简单、轻松、扎实、有效”的课堂风格,令大家深深为之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