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生妻子 白卷英雄张铁生告《打工》案追踪:记者采访张妻

2017-11-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03年10月,湖北<打工>杂志刊发了一篇文章<昔日"白卷英雄"张铁生成"千万富翁">,该文章引起当事人张铁生强烈不满.12月25日,张铁生以侵权名义将<打工>杂志及该文作者程龙华诉至沈河区人民法院.其间,沈阳一家媒体又发表报道,称程龙华的采访采取了欺骗手段.12月31日,本报刊发<张铁生起诉〈打工〉真相调查>一文,将本报记者从多个侧面了解到的事件发生前后的一些情况作了介绍.2004年1月1日,<打工>杂

2003年10月,湖北《打工》杂志刊发了一篇文章《昔日“白卷英雄”张铁生成“千万富翁”》,该文章引起当事人张铁生强烈不满。12月25日,张铁生以侵权名义将《打工》杂志及该文作者程龙华诉至沈河区人民法院。其间,沈阳一家媒体又发表报道,称程龙华的采访采取了欺骗手段。

12月31日,本报刊发《张铁生起诉〈打工〉真相调查》一文,将本报记者从多个侧面了解到的事件发生前后的一些情况作了介绍。2004年1月1日,《打工》杂志记者程龙华就此事发表声明,表示关于其文中所写是否属实“相信法律自有公论”,并表示,“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有权用笔写下我眼中的真实,广大的读者也有权知道这个真实。”

1月8日,本报记者从几名知情人处了解到程龙华采访张铁生的一些细节后,刊发了《张铁生被推到“台前”背后》一文,并同时刊出《打工》杂志对此事的“十点看法”。“看法”指责本报报道有倾向性,同时针对本报提出的“大众传媒有没有权利去打扰一个普通人的安静的权利”的问题,表示“张铁生不是一个普通人。他是一个将要上市的公司的领导,媒体有权利告诉一个公众人物的真相。”

日前,记者来到张铁生妻子所在学校……

1月8日,天有点冷,下午3时,我来到沈阳农业大学,校园内很安静,三三两两的学生行走在清冷明晃的冬日下。

一个叫董礼平的女人,张铁生的“另一半”、他的患难知已、后半生的精神支柱,在这个校园度过了35年的生命时光。

董老师所在的办公楼是一座洁净的三层白楼,静静地立在校园的一隅。推开门,董老师正安静地坐在办公桌前。初见之下,董老师一愣,可能因为是太熟的人引见,她的表情又很快缓和下来,在以后的叙述中她自称为大姐。

在接下来的两个多小时时间里,由她编织的安详而平和氛围中,我一直无法也不忍把握话题的走向,只能间或地插上一两句话,但也乐得做一个听客。

董大姐3年前得了脑血栓,身体大不如从前,讲过多的话便呼吸急促,需缓解一会儿,但只是一会儿,又继续追忆下去。看到我关切的目光,她会抱歉而小心地问道:“我讲得还连贯吧?”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董大姐脸上突然焕发出青春的光彩,“我当初可是学校的广播员呢!”

“那时活得真纯净啊”

董大姐讲得最多的是关于她上山下乡的经历。

那时候,活得真纯净啊。在贫困山区、在青年点,我带领着姐妹们上山打柴,男生们不愿意带我们,我们就在后面跟着,山真大啊,真是很累啊。指导我们的农民兄弟打柴的手法真让人佩服不已,捆柴的手法真麻利、真厉害,这就叫差距啊!

那时候考大学是选送,能上大学的是要全方面发展的,铁生他们都是很优秀的,是要经过三上三下审查的,劳动人们是最终的审定者,纯朴的劳动人们可不管你是什么背景,他们只说真话。那时候真没听过谁走后门上来的。

那时候,没有电灯,更没有复习时间。通知考试了,我们就放下劳动去考试,说检查身体了,我们就坐车去检查身体,考完试接着劳动。

对现在的孩子说这些事他们都不信,现在都是一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宝,让他们去重新经历我们那一年代,我会不舍得,那时的父母也不是舍得,但在“滚滚的洪流”中,能不舍得吗。我12岁放学后就要为全家人做饭,要上山去砍柴,30多斤的柴禾,背不动就拖着走……

“对记者避之惟恐不及”

现在有的记者写稿子真不负责任,说铁生戴着个大墨镜,真是可笑,从我认识张铁生那一天起,他从来也没戴过墨镜,并且对此也非常反感。他在衣着上也很简朴,在他的公司,他是惟一一个穿西服不打领带的人。在公司管理条例中,为他特此注明,全体员工必须在工作期间穿西服打领带(张总除外)。

对记者是避之惟恐不及的,这几年刚消停了一点,又开始了,这可能是劫数吧,几年一拨。当年我和张铁生结婚,有报纸发了一条消息,读者来了很多的信,各种说法都有,有把我说成伟大的女性,有的把我说成图铁生的钱。我最反感别人夸我,不切实际地夸我,不论是当面还是背后。谁都能知道当时的真实情况,没想得那么多,只因铁生未娶,而我未嫁,当然最重要的是,同学这么多年,真是挺了解的。那时,铁生也很让人同情的,没有母亲,后来也没有了父亲。爱情到婚姻之后就成了感情,而多年之后感情就变成了恩情。

离开学校那阵子,有记者把采访我们的照片送给我们,很多很多的照片,后来大多人要么交上去了,要么销毁了,而我却留下来了,我没什么可怕的,自己的照片为什么不可以留,现在没事翻出来看看,那时候的铁生真的是……此时她的眉目间流溢着一丝幸福、一丝羞涩。

现在有的时候,见原本属于我的而旁落他人,心中有些不平衡。铁生就会劝我,咱们不要跟人争,他们都很不容易,需要养活家人,咱们眼下的日子还可以,就让一些吧!

那个杂志社的文章发表以后,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纷纷找上门来,有说家人患病需要救助的,有想把子女安排到公司里的,太多太多了,同事们也说,听说你家的财产都过千万了,孩子要看紧一点呀。(有央视记者想采访你们,你们为何不把事情彻底说清楚?)唉,别提了,铁生说了,这事情有点像身上的虱子,越抖越多。算了,算了!

我们那一代发生的事真是太多了,而记者写得有哪一个是真实的自己。将来或许自己会写个回忆录,铁生的文笔很好。不发表了,把只属于自己的事情给人看,不好,但会给自己孩子看的。

在董大姐温和地讲述中,天不知不觉黑了下来。我送董大姐回家,她对我说,欢迎你常来聊天,有时候回忆回忆挺好的。

记者附言:为了更接近事实的真实,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本报对张铁生起诉《打工》杂志一事的系列调查,为避免炒作之嫌,尊重张铁生及其家人的安静权。本报对此事的调查将告一段落,将新闻交给新闻,将法律交给法律。本报记者卓君 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