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功的个人档案 董功:创作者的情绪未必翻译给每个人
穿过一条旁边摆满素色建筑模型的楼梯,拐进一间白色墙面的房间,更多的模型错落而至,一只黄白相间的猫在建筑之间闲庭信步……被称为"最孤独图书馆"的白色模型就隐藏在其中。
这间饱受争议的图书馆就诞生在这个工作室。设计师董功和他所有的员工一样,都穿着一身黑色。他没有想到一个读书的房间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
"我仍然非常相信,一座建筑的创作应该饱含情绪。"他戴着黑框眼镜,始终语调平稳,"这种情绪未必需要全部翻译给体验者。但是在设计的过程里不融入情绪的话,作品也不会打动人。"
坐落在南戴河沙滩边,距离海岸线60米,这座海岸线上的静默物体叫做"三联海边公益图书馆",原计划承载人数上限是80人,作为阿那亚开发的小区的社区图书馆,距离小区400米。
"一条"5月10日发布这个图书馆的照片和视频,为它冠上"全中国最孤独的图书馆"的名声。这个最孤独的冠名却换来十万点击量和舆论喧哗。
"它现在像火车站。"董功展示了几张图书馆"火了"以后的照片。现在每天人流量的最高值已经超过2000人。"最高兴的可能是地产商和‘一条’。"他挤出一个无奈笑容说,"但是争议拉近了公众和建筑的距离,也是一件好事。"
那天董功做好了到海边看日出的准备,却遇到了一个大阴天,"却也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他拍了很多照片,照片上海岸线平缓,世界被简化成几何线条。"海平面有开阔而且单纯,海岸线是世界上唯一一条几何的直线。"他看到的海滩上任何一个物体都非常有"存在感"。
一只锚,一根木桩,一座临时的房屋,"都好像在海滩上存在了很久,有很强烈的时间感"。他透过临时房屋的窗户看到了"表情无限丰富"的海。
那天的感受成为了后来创作图书馆的第一条线索。"我想让它成为海滩上一个物体,跟锚、木桩和其他的临时房屋一起,是一个有存在感的东西。"董功说,他想采用不同于城市的建筑语言。
"海边容易让人产生幻觉,人在海边会失去尺度的参照物,失去自身和环境关系的判断。"那天窗外大海的表情让他相信,海是"一幕戏剧",所以产生了"看台"的想法。
他让图书馆真正"面朝大海",一面是玻璃,一面全封闭。而当阳光和风经过他精细设计的路线走进房间,坐在里面读书的人就可以感受到那一句"春暖花开"。这满足了很多人对图书馆的想象。
对于建筑师来说,这是一个对公众开放的社区图书室,董功觉得相比较真正有馆藏的图书馆而言,这里更像一个阅览室。
他为这个提供精神层面服务的社区阅览室设计了一个冥想室,在海边的强光里一处隐藏的黑暗。"相对于光线充足的阅览空间,一个黑暗的角落会提供内心的归属感。"他说,"我还是相信一个读书的地方的精神性的。"
对于目前甚嚣尘上的状态,董功很希望很快过去,"会安静下来的"。
董功更认同"世相"的看法。一篇题为《没有耐心的时代,以及"最美图书馆"》里提及,它原本应该是"复杂的":"一座在海边的图书馆并非不可想象的,就好像那座著名的建设在沙漠里的镂空教堂一样。商业也并不能贬损它的魅力,因为商业曾经成就过无数美妙的东西。"
"这个事情最开始被大家说成无暇的美好,这就不一定,后面大家质疑只是个笑话,肯定也不是这样。"董功觉得,商业也没那么可怕。"多维度的解读也很有意思的事情"。
他希望这座建筑可以更长久地生存下去,经历大海对它的侵蚀,留下海风的痕迹和人们图书的痕迹。"我非常笃信空间存在的意义"。
从小在颐和园边儿上长大的他,相信"好房子"应该具备强烈的艺术性。他认为建筑应该给体验者以综合的身体暗示,阳光、风以及建筑材质都应该为人们提供不同的感知。这些内容都是他的团队关注的问题。
设计最初是被要求不考虑冬天的使用的,因为冬天的海边几乎没有人。但是现在的热度让地产商和设计者都重新考虑冬天的使用。"也许会有一种奇幻感觉。"董功说。
董功很希望喜欢和不喜欢这座图书馆的人都可以去看看。"空间所带来的感受与照片不同"。
他并不认为创作者的情绪应该被讲述。"孤独是没必要说出来的。"他说,"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