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鑫的女儿 新洲潘塘街农村福利院院长唐家菊 当老人的好女儿
新洲区潘塘街农村福利院院长唐家菊(右)与老人在交谈
实习生赵唐凝睿 摄
记者林敏 通讯员李斌 熊欢 刘响红
6日中午,唐家菊刚为福利院老人们打完饭,来不及休息,她又蹲坐在院子里清理刚挖出来的土豆,忙着准备老人们下一餐的食材。
在新洲区潘塘农村福利院里,54岁的唐家菊不是厨工也不是保姆,2005年起她就在这里担任院长。但唐家菊说,她的角色就是给这里的老人们当个好女儿。
福利院目前有62位五保老人,其中四成以上智障、聋哑、病残或生活不能自理。每天天不亮,唐家菊就要起床,带着工作人员打扫卫生,帮老人们洗衣晒被,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端茶倒水、为生病的老人熬汤煎药。每天晚上还要到老人房间嘘寒问暖。
多年来,唐家菊坚持着这份辛苦琐碎的工作,把福利院里的每一个孤寡老人都当成自己的父母,多次被评为市文明市民,新洲区优秀党员、三八红旗手、道德模范。潘塘农村福利院先后被授予“省百强农村福利院”“市农村一级福利院”。
帮忙梳洗换寿衣 13年送走103名老人
让这里的孤寡老人跟有儿女的老人一样安度晚年,这是唐家菊的愿望。
2000年,唐家菊丈夫患白血病离开人世,留下一双上小学的儿女和年迈的公婆。2003年,唐家菊决定来福利院工作。“丈夫的离世让我更加理解这里老人们的孤独,我来福利院当他们的女儿尽孝。”
来福利院后,每一位老人临终前,她都如家人一样日夜陪护身边。按当地农村习俗,老人去世后,有专人来帮忙梳洗换寿衣,而孤寡老人往往无人置办此事。老人离世后,唐家菊打好一桶温水,用老人生前使用的毛巾,帮老人从头到脚细致地擦洗三四遍,再换上准备好的寿衣,让老人体面离去。她这样送走了103名老人,为每一位老人守孝、哭孝。
“我就是他们的女儿,不是外人。”唐家菊说,第一次是为丈夫梳洗换衣,后来就是为老人们。今年3月,一位叫陈红毛的老人去世前拉着唐家菊的手说,“你就是我女儿,等我走了,保佑你。”
唐家菊到福利院后,就再没在家过春节,每年除夕都守着福利院的老人们。她自己的父母拜托给兄弟照顾。见她辛苦,婆婆和孩子们都劝她放弃,但她却说:“我走了,这些爹妈谁来照顾。”
委屈眼泪咽进肚里 听老人倾诉五个小时
福利院40余间宿舍,每间宿舍里一两张床。记者看到每张床上都挂着蚊帐,床褥柔软干燥,桌椅整洁。唐家菊和护理人员每天照顾老人饮食起居,但让老人晚年心情舒畅比打理起居要难得多。
老人最怕孤单。有的老人患病时备受折磨,变得脾气暴躁,砸盆子摔碗,神志不清时还会骂人。有时其他工作人员都不敢靠近,唐家菊就上前收拾起老人扔的东西,陪在身边耐心安抚。
院里一名68岁的婆婆罗清花,患轻微老年痴呆,心脏衰竭,不能受刺激。婆婆年轻时曾在村里担任工作,能干强势,来福利院后经常发脾气,跟其他老人吵架。去年夏天的一天,婆婆又发脾气,唐家菊知道后,陪着婆婆聊天解闷,从下午四点坐到晚上九点。
“老人反反复复讲自己的过去,听了好多遍,但还是要像第一次听到一样。”唐家菊说,让老人舒适不只是身体,心理更重要。有的老人非常沉默,就要“打开”他们的心;有的老人抓着人就要讲话,就要有耐心倾听;有的老人因疾病变得喜怒无常,脾气大,就要疏导安慰。
76岁的张远堂老人来福利院14年,他告诉记者,这些年唐家菊受过不少委屈。“她曾被神志不清的老人赶出门,委屈得只能躲着哭。”张远堂说:“唐院长对我们每个人都好,她是我们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