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根思连连歌 【杨根思连】走近“杨根思连”
杨根思,1922年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一个贫苦农家, 1944年3月参加了新四军,多次被评为战斗模范、“爆破大王”,先后被华东野战军授予“一级人民英雄”、“三级人民英雄”称号。1950年9月,已担任副连长的杨根思,作为二十军的著名战斗英雄,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
归队后,他随所在第九兵团参加了抗美援朝。11月29日,他所在的连队在长津湖地区奉命扼守下碣隅里外围制高点1071高地以阻敌南逃,他亲自带领三排坚守小高岭阵地。
在打退敌人数次集团冲锋后,阵地上只剩下他一人,最后抱起炸药包勇猛地冲向敌群,与敌同归于尽。1951年5月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该连连长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成为志愿军首位特级战斗英雄(整个志愿军只有两名特级英雄),彭德怀同志亲笔题词:“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杨根思烈士永垂不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连队被志愿军总部命名为“杨根思连”。
“杨根思连”简介
“杨根思连”是目前全军唯一以连长名字命名的连队。1950年11月29日,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围歼美陆战第一师的战斗中,该连连长杨根思带领官兵坚守小高岭阵地,阻敌南逃,在最后关头,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
1951年5月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该连连长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彭德怀同志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连队被志愿军总部命名为“杨根思连”。
1991年2月9日,江泽民主席亲切接见了该连全体官兵,并亲笔题词“发扬杨根思精神,建设过硬的连队”。
一、历史沿革
该连是1932年9月诞生于闽东“蓝田暴动”的红军连队,先后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作战的战火考验,屡建殊勋,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创造了许多经典战例,如夜袭浒墅关、火烧虹桥机场、郭村保卫战、黄桥决战、解放上海等战役战斗。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以超强的作战能力的战斗精神,创造了华川阻击战的战斗篇章。
二、连队建设成果
和平建设时期,该连继承光荣传统,大力发扬杨根思“三不相信”精神,圆满完成了2003年黄河抗洪抢险、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砺兵—2008”演习等重大任务,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集体二等功8次、集体三等功19次,1989年被军区授予“卫国英雄连”荣誉称号,1997年、2007年两次被军区授予“基层全面建设模范连”荣誉称号,2008年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表彰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11次被中组部、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军先进基层党组织”,18次被军以上单位树为标兵连队,3次派代表出席全国劳模大会,9次派代表参加国庆观礼和出国访问。
2005年以来,先后迎接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美国国防大学将官班、三十六国驻华武官等外宾参观访问。
走近“杨根思连”_杨根思连
“杨根思连”简要事迹
“杨根思连”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用党的目标引领实践。近年来,该连在学懂用活党的创新理论中积极适应部队转型建设新要求,着力把“三不相信”精神锻造成攻坚破难的“利器”,连队全面建设呈现勃勃生机。
一、紧跟党的创新理论发展步伐,不断赋予连队光荣传统新的内涵
老连长杨根思的“三不相信”精神(不相信有克服不了困难、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是该连的光荣传统,也是凝聚兵心士气的“魂”。随着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发展,他们在学习实践中不断为其赋予新的内涵,使之永葆青春。
一是在回顾历史中把握传统精髓要义。杨根思参加革命之初是一个不识字的放牛娃,凭着“像打仗一样消灭生字”的执着信念学习党的理论,并在战斗实践中把对党的理论的信任和感情转化为对党无限忠诚,最终成为闻名全军的战斗英雄。
他的“三不相信”精神正是理论引领实践的结晶,而这种升华的忠诚则是它的精髓,伴随连队成功经受了98,抗洪、精简整编、改制换装等重大历史考验。二是在发展进程中推动传统与时俱进。
杨根思连在七十年代就被总部表彰为学“毛著”先进集体。近三十年来,该连结合党的创新理论发展历程和连队建设实际,重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科学发展观,将科技强军、以人为本等新理念不断注入“三不相信”精神,使其从过去单纯的激励士气演变为科学指导连队攻坚破难的“利器”,更加贴近机械化向信息化建设转型的需要。
三是在转型建设中发挥传统巨大优势。2002年连队改制换装之初,官兵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练兵模式等都受到极大挑战,连队全面建设一度落入低谷。
在“三不相信”精神激励下,党支部带领官兵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在讨论中解放思想,在探索中开拓创新,重新确定了连队转型建设时期发展思路,当年连队就通过军区组织的战斗力验收,全面建设也有了新的起色。
二、站在使命天平上称衡打赢能力,扎实抓好部队战斗力建设
“杨根思连”在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转型建设过程中清醒认识到,要想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决不能眼高手低,必须以使命在肩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求真务实作风抓好战斗力建设。一是转变观念打基础。连队换发新型步战车时,官兵们对掌握高技术装备操作的难度在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上不足,搞信息化训练的信心受到很大打击。
党支部在认真组织官兵学习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和胡主席关于军队建设重要论述后统一思想:只有打牢基础循序渐进,才能谋求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顺利过渡。
连队凝聚兵心智慧,将过去大力提倡的“练兵三快”(看谁鞋子破得快、衣服烂得快、皮肤黑得快)调整为新“练兵三好”(看谁信息素质好,人装结合好,科学组训好),加强新装备理论和信息化知识学习,积极开展专业比武竞赛,当年取得10余项革新成果和旅新装备等级考核第一名,年底参加军区考核时三大乘员全部拿到专业等级证书,实现单车当年形成战斗力的目标。
二是从难从严练精兵。根据装甲分队战时可能担负的多种任务,该连结合紧贴实战练兵的要求,增设高空云梯等心理训练课目,构建险难逼真战场环境,注重用大项任务摔打锤炼官兵。
“前锋-2003”研究性实兵演习,该连以协同到人、精确到秒的出色表现被集团军评为“演习先进连”。
2004年4月,总部在该旅召开“全军机步旅改制换装建设观摩研讨会”,该连汇报的装甲机步班综合课目赢得与会人员高度评价。三是积极创新战训法。他们针对信息化条件下与强敌作战,不仅需要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更要有果断的指挥和灵活的战术等特点,采取“一专多能”、“官兵互助”、“精细化训练”等方法,为连队培育出“神炮手”杨树鹏、“四会”教练员标兵任永辉等多名信息化岗位练兵能手和组训人才。
组织官兵学习机械化机步战术教材、反复观看近年来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录像,深入研究复杂电磁环境下军事训练新战法。
2007年9月,该连探索的“进攻战斗中心战分队的行动”和“装甲机步班夺占冲击目标时的行动”课目被军区表彰为信息化条件下岗位练兵优秀课目。
走近“杨根思连”_杨根思连
三、以发展的眼光拓宽育人思路,着力打造连队人才方阵
该连始终把提高官兵综合素质与连队全面建设协调发展统筹起来,作为基层连队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首要任务。一是转变育人理念。近年来,连队打破军事素质决定一切的旧观念,通过长期开展网上理论夜校、远程技能培训、在职学习升级等活动,不断提高官兵综合素质。
针对该旅逐渐成为中原部队对外开放窗口的实际,鼓励官兵学习英语,加强与外军的交流。从2005年起,高标准完成了迎接基辛格博士该华、美国国防大学准将班等迎外任务。2007年9月,36个国家的56名驻华武官到该连参观并与官兵共进午餐,连队无论干部还是战士都能用简单的英语与其交流,赢得外宾交口称赞。
3年间,连队共有6名战士考上军校,3人保送入学,2人获得军区“优秀士官人才奖”,每年老兵退伍时都有地方公司到连队抢开“人才订单”。
二是探索培养模式。连队党支部根据当前“80后”战士已成连队主体,呈现重实效不重理论、追新求变、逆反心理强,以及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引入“兴趣学习”方法,采取了“四进”(进口袋、进班排、进网络、进电子传媒)、“五小”(培养小骨干、开辟小课堂、组织小交流、宣扬小典型、推广小经验)等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根据每名战士的爱好和特长量身定制成才计划,使每个人都学有所获。
“故事王”崔建军、“战士理论家”王超、硕士排长范超幸等一大批人才先后涌现。
三是营造学习氛围。建立每天新闻点评、每周工作评议、每月故事会等机制,引导官兵运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评说身边变化;认真组织官兵学习红九连用党的创新理论建连育人的好经验、好做法,审视自身存在的不足,学习方永刚教授、士兵朱桂全等先进人物矢志传播党的先进创新理论事迹,从中汲取学习的动力;组织参观驻地知名企业和小康村镇、开展网上互动交流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党的创新理论内涵。
2006年10月,美国国防大学将官班到该连参观时,该连战士以较高的理论素养受到对方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