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根思连三不相信精神 杨根思连:不死的精神化不竭动力
新华社郑州5月13日电(梅世雄 魏国 司伟宽)2010年隆冬,豫西山区,一场信息化条件下实兵实装远程机动对抗演练激烈进行。
主攻任务又一次落在了“杨根思连”——济南军区某装步旅一营三连头上。官兵们驾驶着某新型轮式步战车,如猛虎下山,快速向“蓝军”阵地突击。
硝烟弥漫中,“蓝军”实施强大电磁干扰。“杨根思连”调整作战方案,动中组网,火力突击,远程指挥。
猝不及防的“蓝军”乱作一团,败下阵来!
英雄连队的漂亮转身
2009年,“杨根思连”老连长杨根思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这份荣誉不仅属于老连长,更属于我们连。”“杨根思连”现任指导员范超幸说,60年来,老连长在朝鲜战场立下的战斗誓言——“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早已融入官兵血脉,成为连队发展不竭动力。
1944年参加新四军的杨根思,先后被华东野战军授予“一级人民英雄”“三级人民英雄”荣誉称号。1950年,杨根思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归队后,他随即赴朝参战。
1950年11月29日,连长杨根思率队在长津湖地区奉命扼守下碣隅里外围制高点1071高地。他带领三排坚守小高岭阵地。
在打退敌人数次集团冲锋后,阵地只剩下杨根思一人。最后时刻,他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同归于尽。
1951年5月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是志愿军首位特级战斗英雄。抗美援朝战争中,只有两位特级战斗英雄,另一位是黄继光。
同年,杨根思生前所在连被志愿军总部命名为“杨根思连”,成为全军唯一一个以连长名字命名的英雄连队。
2001年,“杨根思连”由传统摩步连改制换装为装步连。
“改制之初,官兵们看着开进连队的新型轮式装甲步战车十分兴奋。”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研究生范超幸说,然而,他们很快就在训练中出现了上课听不懂、上车开不动、联络不畅通等尴尬现象。
面对新问题,连队党支部提出,在新装备训练中体现老连长的“三不相信”精神,靠刻苦训练攻克新的堡垒。
连队成立新装备训练示范班,坚持从新装备基本理论学起,从基本操作练起。改制换装第一年,连队就顺利实现了单车形成战斗力的目标。在“全军机械化机步旅改制换装建设观摩研讨会”上,连队成功汇报了“装甲机步营连岛上山地进攻战斗”等3个分队示范课目,为全军装甲机步分队训练趟出了新路。
英雄连队的改革创新
“杨根思连”官兵意识到,创新是军队发展进步的灵魂,是提高部队战斗力和推动连队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此,我们在训练中,大兴改革创新之风。”现任连长岳峰说。
排除步战车油路中的空气,是训练中经常遇到的“麻烦”。“按照教材,这一过程共有清排柴油粗滤器、柴油精滤器和电动油泵等多个操作步骤。”岳峰说,由于程序繁琐,加上操作空间有限,驾驶员很难一次将空气排尽,这既影响了训练成绩,也对战车不利。
针对这一问题,“杨根思连”6名驾驶班长自发组成“攻关小组”,摸索出“倒排气法”,一次可排清油路废气。后经专家和技术人员进一步完善,全旅推广了这种超出教材范围的“倒排气法”,大大提高了训练和演习效果。
新型步战车短停顿射击一直是训练中的“瓶颈”问题,要求在8秒内完成10多个协同动作,训练中许多官兵产生了畏难情绪。
“杨根思连”迎难而上,组织官兵徒步摆练、实车训练、反复拉练,最终达到发现目标快、处置情况快、组织协同快、射击目标准的“三快一准”要求。
“砺兵—2008”实兵对抗演习中,连队探索出“信息主导控制、战车多路快进、机步胶着近战、坦克跟进掩护”的战法,有效解决了在信息化条件下对抗、压制、打击敌装甲目标的难题。
近年来,“杨根思连”官兵立足本职,勇于攻关,出色完成了总部、军区赋予的新大纲编修、试训等任务,演示编写了新一代《陆军军事训练指导法》,拍摄的《正规化训练组织与实施》录像片,作为教材下发部队执行。他们向厂家提出新装备改进建议和意见近20条,大部分被采纳,其中,“某轮式步战车野战条件下减震器快速安装与拆卸”革新项目被军区评为科研成果二等奖。
英雄连队的生命突击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当晚,“杨根思连”78名官兵接到紧急驰援灾区的命令。
官兵们星夜兼程,于15日凌晨抵达与震中汶川仅一山之隔的彭州。“当时,72小时‘黄金救援期’就要过去。”范超幸回忆说,他们知道,每耽搁一秒钟,可能就意味着生命的逝去。
“彭州就是小高岭,我们要像老连长那样去战斗!”官兵们叫响这样的口号,冒着余震、山体滑坡等危险,向有着成都后花园之称的银厂沟挺进。
“当搜救到陡红岩时,我们得到消息说,有4位老人被困在陡峭的岩壁上。”范超幸回忆,当时,上山的路已被彻底破坏,他们从正面、侧面、背面分组上山救援。
范超幸率领突击队员冲在最前面,找到了被困老人。“老人看见我们时,热泪盈眶,紧紧抱住战士们,不停地表示感谢。”范超幸回忆。
官兵们发扬“三不相信”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争分夺秒抢救伤员,在“黄金救援期”内抢救了8条生命。抗震结束,连队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表彰为“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2008年7月23日,“杨根思连”从灾区凯旋。然而,官兵们征程未洗,几天后又紧急赶赴“砺兵—2008”演习场——北京军区内蒙古朱日和战术训练基地。对手是北京军区某装甲团,是我军第一支数字化部队,装备先进,实力强劲,且从无败绩。
“杨根思连”按照旅长提出的“剑不如人,剑法要高于人”的要求,分析研究对手的打法、战术,设想了100多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每天坚持训练十几小时。
9月25日4时,演习正式打响。当“杨根思连”的一个排乘坐步战车攻上“蓝军”3号高地时,“蓝军”6辆坦克迎面扑来。
“在不利态势下,我们果断采取了‘迂回包围,正面牵制’的战术。”范超幸说,步战车出击吸引“蓝军”坦克注意力,其他官兵下车徒步冲击,又对“蓝军”坦克形成合围之势。
曾担任北京奥运会安保旗手的战士于帅帅冲在最前面,将“杨根思连”的大旗牢牢插在了“蓝军”阵地上。
目睹这一幕,前来观摩的外国军事参观团的将校军官们,用各种不同的语言表达对“杨根思连”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