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王序 王序医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序
王序教授1912年出生在无锡一个旧职员家庭,早年丧父,全靠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大哥抚养。1931年考入上海沪大学化学系,1935年毕业后赴奥地利维也那大学深造,在当时有声望的Spay教授名下当研究生,主攻有机化学。
具体指导他工作的是Wisley教授。王序教授受到了当时欧洲活跃的学术思想影响和严格的实验室训练,形成了他在科研工作中,思维敏捷,实验严谨的风格。他的这些优秀作风,也深深感染了他回国后和他在实验室一起工作过的每一个人。
四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Ph.D)。指导教师非常喜欢这位勤奋、聪慧、有创新精神的中国学生,希望他能留下,但王序毅然决定回国,他希望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改变中国贫穷和落后。怀着满腔爱国热情,用自己平时节省下来的一点点钱,全部买了分析仪器和实验用的小型玻璃仪器,没想到在香港海关,这两箱仪器却被香港当局无理扣留了,他非常生气,以理据争,却遭到了连踢带搡地呵斥。
1941年,王序教授到北平研究院工作(当时迁在距昆明湖10里外的黑龙潭)。王序成功地研究出了土大黄、丹参、射干等中草药成份,结构及合成。打破了人们一向认为的天然药物成分分析的研究与有机合成研究不为一家的界线。
并出色地完成了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发展了一个合成稠环角甲基的方法,为他以后在研究酶和授体的检测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经验。他的此项研究在《德国化学会志》、《英国化学会志》、《中国化学会志》上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
49年全国解放前夕,国民党动员他去台湾,他拒绝了,他早已认清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在他的统治下,是无法实现"实业救国,振兴中华"的梦想,他决定留在北平,解放后短短的几年,共产党的廉洁奉公,办事认真,使他肃然起敬,他的心情空前舒畅,决心跟着共产党走。1958年,他第一次向党提出了申请。
早在1958年,王序教授就敏锐地发现生命科学中极有发展前途的核酸化学这一方向,提出了要建立系统的研究其合成方法,并结合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寻找新药。他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和国际上研究的有关文献,创造性地提出了从调节功能着手,增加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为出发点的研究抗肿瘤药物的新途径。
1962年,成立了以研究核酸、核苷酸化学与生物活性关系为中心的抗瘤药物研究室。他亲自带领助手,查阅文献,做实验,从基本的单位-糖 和杂环做起,合成一系列类似物,提供药理筛选。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含羟基杂环化合物对甲基苯磺酰化反应,可被向核性试剂置换,从而给结合不同取代的杂环化合物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这项新的成绩,获得1964年国家科学发明奖。
王序教授凭借自己娴熟、精细的有机化学实验技艺和坚实的有机化学理论基础,敏锐地发现近代生物学的一些方法,如酶和受体的试验,可以微量快速地检出很多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尤其是在对水溶性成分和微量成分上,为中草药成分的提取打开了大门。他是我国较早提出用酶和受体做为测试的,在国际上也是寥寥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