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伯钧李健生 拳拳报国心 浓浓桑梓情——章伯钧先生珍藏古籍全部回归故里
2013年3月18日零时,由章伯钧子女捐赠的章伯钧先生珍藏的39部702册古籍善本从北京安全运抵合肥安徽省图书馆。至此,章伯钧先生珍藏的存世古籍善本全部回归故里,由省图书馆永久珍藏。时隔27年后,在经济大潮席卷全国、世人辄以多金相诩的背景之下,章家再次向安徽省图书馆捐增,凸显了章家子女“出污泥而不染”的境界,令人感动与敬佩。
第一次捐赠古籍
章伯钧先生是我省桐城人,为近代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政治活动家。他挚爱中国传统文化,精通古籍鉴赏,一生节衣缩食、历尽艰难收藏了大量珍贵古籍,生前遗愿将其藏书捐赠给家乡图书馆,以保存中华文化。1986年5月23日,章伯钧夫人李健生率子女来合肥,将先生所藏古籍之大半捐赠我馆,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也成为安徽文化史上罕见佳话。
章夫人李健生在《章伯钧先生藏书赠书目录》扉页上的题词:“来之于民,还之于民”,更是贴切地表达了章伯钧先生及其亲属的拳拳报国心和浓浓桑梓情。
首批捐赠古籍计330部2562册,其中明本277种2239册,清本53种323册,多为楮墨精良的善本,如明正德刊本《唐文鉴》、《汉魏诗集》、《纂图互注老子道德经》等,有着极高的文献与版本价值。
在近年我馆人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121部古籍当中,章先生捐赠的这批藏书就占了32部之多,并有两部进京参加了文化部举办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的首肯与赞扬。
再次捐赠缘起
2011年5月7日,章先生的子女章师明、章诒学、章诒和率章氏子孙十数人专程来馆,参观章伯钧专藏保存情况,对我馆精心保护章先生藏书的做法表示赞赏和感谢,对存藏环境也留下深刻印象。回京后,章家三子女多次商议,次年,共同决定将父亲遗存的古籍继续捐赠给安徽省图书馆,与早年母亲捐赠古籍合为一体,复为完璧。
章宅遗存古籍善本计39部702册,系当年留作纪念用,多为珍贵古籍善本,除少数几种清前期抄本,余皆为珍贵明刻本。
其中既有大型类书160巨册(实为157册)《玉海》与《记纂渊海一百卷》40册,也有未载《中国丛书综录》的《增定查补南九官十三调曲谱》,更有罕见之《世说新语》明刻三色套印本及名人、名家手抄本、手稿本,如《漱玉词》抄本与《傅增湘诗稿》手稿本。
皆为珍品 价值连城
此次所捐章伯钧珍藏古籍善本,数量虽不及前次,但价值与珍贵程度与前次比较毫不逊色。该批古籍绝大部分为明刻善本珍籍,且多为存世极少珍稀刻本,如明凌濛初刻三色套印《世说新语》8册;又如明赵万岳纂集、万历刻本朱墨印《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20卷,四库全书采用的为明崇祯朱谋堙刻本,章伯钧所藏的为万岳山人纂集,且为朱墨刻本,早于《四库全书》采用的朱谋堙进献本。
章伯钧先生是一位极具慧眼的收藏家,他收藏的善本,其一是精刻,其二要是足本,其三,最好是校注本或汇评本。如此次捐献的《李义山诗集》,即为何倬、朱彝尊、纪昀三家评本,清朱鹤龄签注,沈厚填辑评,三色笔抄本,实为难得。
章氏兄妹令人敬佩
章伯钧先生子女出生名门,但行事极为低调,在办理捐赠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我对此感受颇深。随着了解的增多,愈发对章家子女心生敬佩。
1990年,在向安徽省图书馆捐书4年后,李健生在京逝世。为纪念母亲,为发展其家乡的教育事业,并不宽裕的子女们捐款20万元,在母亲的家乡河北怀安设立了“李健生奖学金”,奖励那些勤奋的师生。《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政协报》、香港《文汇报》多家媒体均曾做过报道。
2012年10月,章家兄妹再次共同决定将父亲的遗存古籍捐赠给安徽省图书馆,并再三叮嘱,他们不是为了名和利,不要张扬,其精神境界难能可贵。他们用其善举为社会留下了另外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