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大队长】中国航天员大队首任大队长申行运:刘洋是中国的“捷列什科娃”

2017-11-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澎湃新闻记者2月29日从中国军网获悉,我国将于今年中至明年上半年间,组织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验证货物运输和推进剂在轨补加,以及航天员中期驻留等空间站建造与运营的关键技术,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和应用试验.为了解航天员备战情况,中国军网记者专访了中国航天员大队大队长聂海胜.航天员大队大队长聂海胜介绍,针对今年的这个新任务和新特点,航天员按照这个既定的这个训练的内容,或任务正在全力以赴的去备战,目前精神状态也很好,进展非常顺利.上述官方消息显示,特级航天员聂海胜少将已经出任中国航天员大队

澎湃新闻记者2月29日从中国军网获悉,我国将于今年中至明年上半年间,组织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验证货物运输和推进剂在轨补加,以及航天员中期驻留等空间站建造与运营的关键技术,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和应用试验。

为了解航天员备战情况,中国军网记者专访了中国航天员大队大队长聂海胜。航天员大队大队长聂海胜介绍,针对今年的这个新任务和新特点,航天员按照这个既定的这个训练的内容,或任务正在全力以赴的去备战,目前精神状态也很好,进展非常顺利。上述官方消息显示,特级航天员聂海胜少将已经出任中国航天员大队大队长。

公开简历显示,现年52岁的聂海胜(1964.9)是湖北省襄阳市人,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聂海胜曾任空军某师某团司令部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48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5年10月,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聂海胜是我国目前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在2005年神舟六号时,在太空进行了5天的飞行。2013年神舟十号任务时,在太空时间更长,有15天。此前担任中国航天员大队大队长一职的是聂海胜在神舟六号上的搭档费俊龙少将。

据《解放军报》2013年6月报道,费俊龙在航天员大队管理上投入大量心血,也悟出了自己的心得,“管理有时要有一种做父母的心态,不仅要防止孩子摔跤,更要告诉孩子什么时候容易摔跤,这样孩子下一次就会更好地保护自己”。

3年前卸任中国航天员大队大队长职务的申行运,现在依然忙碌,工作的关键词依然离不开“航天”俩字,只不过之前是训练,现在是宣传。他亲眼见证了中国首批航天员的成长,见证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的成功飞天。中国首位“神女”刘洋虽然并非出自他的麾下,但他依然为这位勇敢的女孩骄傲,称他这个河南的小老乡为中国的“捷列什科娃”。

东方今报特派北京记者 张英实习生 刘倩

“刘洋能成为中国的首位女航天员,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也为河南争了光,作为咱河南老乡,我真为她高兴,也感到非常骄傲。”他虽没上过太空,可他管理的个个都是“太空人”;他虽没乘坐神九,可现在每天飞来飞去奔忙;他是中国航天员大队首任大队长申行运,咱河南焦作温县人。

现在的“大队长”称呼,虽然多了个“前”字,但电话里他的声音依然爽朗、干脆利落,果断大气,他很客气地重申着宣传纪律,可提到中国首位女航天员——他河南的这个小老乡,依然忍不住地称赞,“刘洋能成为中国的首位女航天员,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也为河南争了光,作为咱河南老乡,我真为她高兴,也感到非常骄傲,她是咱中国的‘捷列什科娃’”。

刘洋进入航天大队时,申行运已不再是大队长,但他知道,能进入航天大队的,个个都是好样的。申行运现在是中国航天基金会宣传部部长,3年前离任中国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的职务后,现在他的工作依然和航天事业息息相关,“现在每天坐飞机全国各地飞来飞去,作报告,讲航天员的事迹”。

他说,航天事业需要人才,以后会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他四处做讲座,就是让更多人了解航天事业,激发更多人,尤其是孩子们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志向,培养航天事业的后备力量。

“从宣传角度来讲,咱们可是同行啊。”电话里,他和记者开玩笑。

1970年入伍那会儿,这个生于河南温县的小伙怎么也不会想到,未来的某一天,他会带领一个团队,实现中国人的飞天梦想。1998年1月,齐聚北京航天城的14名航天员摘下了空军部队的飞行徽标,换上了镶嵌着地球标志的金色航天徽标,这意味着中国航天员大队的正式成立,申行运就任中国首批航天员的大队长。

虽然每个航天员都是“***挑一”的人选,但航天员大队还是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正是靠制度的严格执行,才保证了中国航天员大队日后骄人的成就。这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五不准”原则:“不准在外就餐,节假日不准私自外出,不准与不明身份的人接触,不准暴露自己的身份,不准抽烟喝酒。”

在常人的眼里,航天员这些“天之骄子”,生活一定充满了诗情画意。但只要看过挂在航天员大队墙上的“五不准”,就会发现,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竟过着如此“不自由的生活”。

自从当选为航天员,每年的几个长假、节假日,他们都不能随便探亲;虽然与妻子、儿女近在咫尺,但除了双休日外,航天员们都要在公寓里进行封闭式管理;为确保他们的绝对安全,即使是探亲、疗养、外训,也要专车接送、专人护送、严格警卫;个人开车、个人驾驶摩托车是绝对不允许的。而一日三餐,都由营养医师制定食谱,食物还要留样保存。平时采购食品要到专供商店,购买蔬菜要到京郊的绿色蔬菜基地,绝对不能像常人那样想吃啥吃啥。

“限制也是一种待遇。”正是这种限制,才造就了一支具有钢铁意志的团队。

“不近人情”成就“零淘汰率”

如今,申行运在全国巡回演讲时,总要讲到航天工程的三个特点:高投入、高科技、高风险。

讲到高风险时,他“欲抑先扬”,大屏幕上先出现几张照片,是“神五”、“神六”、“神七”航天员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嘉奖的光荣一刻。他说,在我国历史上,唯独“神五”、“神六”、“神七”完成任务之后,中共中央、***、中央***共同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被共同授予荣誉称号的,只有载人航天的6个人。

然后他话锋一转:“荣誉与风险同在。”他说,载人航天,生命攸关,成功了当然是鲜花和掌声,但载人航天史上,也屡有悲剧发生。他沿用了一个统计数据,从世界第一位航天员加加林算起,到2005年10月,全世界共有451人进入太空,其中22人罹难。

为了避免悲剧发生,中国航天员大队对航天员的学习、训练、生活,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严苛,甚至不近人情。

从1998年大队成立,到2003年杨利伟成功飞天,近6年间,在申行运带领下,中国首批14名航天员全部通过考核,实现了令人惊叹的零淘汰率。

2003年11月,中央***授予航天员大队“英雄航天员大队”荣誉称号。

去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申行运曾大胆预测,中国首批航天员中,还有人将再度飞天。1年之后,这个预言成为现实。

申行运太了解首批航天飞行员的成长历程了。他说,首批航天飞行员共有14人,刚刚组建时,第一任务就是上课,当时14人中离开院校时间最短的8年,最长的13年,成为航天飞行员要先学习10多门深奥的航天基础理论课,时限却只有两年。

那两年,航天员公寓成了一座“不夜城 ”。一次,几名航天员为了弄明白一个轨道力学的公式,一直研究到凌晨2点。申行运实在不忍心了,走到窗外有意咳嗽几声,督促航天员们遵守“作息时间”。灯熄了,但过一会儿又亮了。

所有训练当中,离心机是被航天员公认的最痛苦的一项训练。这项训练中,航天员要在8倍重力加速度的状态下练习各种抗负荷动作,还要判读信号,***。在强大作用力的牵引下,面部肌肉会变形,眼泪常常不自觉地往外流。

航天员身边有一个红色按钮,一旦挺不住了可以立即按动。在过去这些年的训练中,红色按钮一次也没有被按动过。

申行运说,随着新增加的第二批航天员,目前我国航天员大队已有20多人,他们中最引人关注的,当数仍坚持训练的首批航天员。去年他曾说,当年发射的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都将是无人的,而未来在发射载人航天器时,第一批航天员仍有相当的机会再度飞天。

今年6月,作为首批航天员、圆满完成“神七”任务的景海鹏,搭乘“神九”飞往“天宫”,申行运预言成真。

3年前离任中国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的职务后,申行运的工作依然和航天事业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