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史料馆 在时光中静静伫立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李宗仁是一个声名显赫的人物。正如周恩来总理的评价:李宗仁先生一生为人民做了两件好事,一件是台儿庄,一件是归来……
1938 年,李宗仁将军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重创日本侵略军,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胜利后的 4 月 8 日,李宗仁在台儿庄火车站站牌下留影,成为台儿庄大捷的永恒纪念,永载史册。
如今,将军当年留影的地方,成为 " 李宗仁史料馆 ",表达了台儿庄人对这段历史永久的缅怀。
砾华 /摄影
冬日的台儿庄古城,寂静萧条。好在,天空明净湛蓝,貌似没有遭受雾霾的困扰。
李宗仁史料馆坐落在台儿庄古运河上游西岸,一座尖顶带钟楼的哥特式建筑,也即台儿庄老火车站。船行运河上,远眺李宗仁史料馆,这座三面环水的建筑,风景更为秀丽。
从头到脚,一水儿灰墙灰砖,这个百年小站,外观素朴、简洁、端方。楼顶," 台儿庄站 " 几个字赫然在目,钟楼上的钟已永远固定在了一个时刻,一段时光由此凝聚。
走进灰楼,李宗仁先生的塑像迎门而立。不同时期的人物头像,张贴左右,几乎可以浓缩一代名将的传奇生涯。
万余平米的史料馆,分上下三层,四个展室和一个影像厅。陈列将军各个时期的照片 400 余张,历史资料千余份,珍贵文物近百件。
林林总总的历史镜头,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扑朔迷离的历史生涯……所有这些,都使人心生敬畏与感喟:一个历史瞬间的力量,原来是那样强大!
在众多的照片中,终于找到了这一张:一身戎装、一手卡腰的李宗仁将军,威风凛凛地站在 " 台儿庄 " 站牌下,神情冷峻刚毅。据说,在竞选南京国民政府副总统时,报纸上曾刊印此照,宣传他在抗战时期的功绩,这张照片也因此在海内外广为流传。
台儿庄大战时,建于 1912 年的 " 台儿庄站 ",是中国军队后勤物资的主要装卸站,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车站迭遭日军飞机、大炮袭击,毁坏严重,中国军队誓死守站,站内外尸横遍野,血浸沃土。1995 年,为了重现这一历史场景,在火车站遗址上依照原样修建了这座哥特式战房楼。
1945 年为纪念抗战胜利,友人为李宗仁将军铸造的银像。
毛昌莱、王雅贞赠送给李宗仁、郭德洁夫妇的瓷碗。
所展实物均由李宗仁先生的第三夫人胡友松女士捐赠。
胡友松的生母为著名影星胡蝶。1966 年,时年 27 岁的胡友松与 75 岁的李宗仁在北京正式结婚,这对相差 48 岁的老夫少妻一起度过了三年幸福时光。1969 年 1 月 30 日,李宗仁在弥留之际,老泪纵横。他说,作为军人,他一生只流过两次泪,一次是母亲去世,这一次是对胡友松深情牵挂。
李宗仁史料馆建成后,胡友松担任了首任馆长,并一度居住在馆旁的这座别墅里(图右下)。
史料馆楼外," 台儿庄 " 站牌后,停靠着一台锈迹斑斑的蒸汽机车。李宗仁著名的 " 台儿庄 " 站台照上,恰好也停着一辆火车。看到这一幕,真有故国神游、时光穿越之感!
这台蒸汽机车车头,确实曾在 1920 年左右服役过。屈指算来,这个车头也有近百年历史了!从火车头上的中国铁路标志看,这辆车曾在解放后工作过。如今,趟过历史的长河的车轮,在此静静伫立,成为时代沧桑的见证。
抗日战争时期,台儿庄方圆不足 10 平方公里。敌我双方在此血战 16 天,中国军队歼敌 1 万余人,最终以 3 万人的代价赢得了台儿庄大捷。台儿庄大捷,是中国军队抗战爆发后正面战场的首次胜利,台儿庄也因此闻名天下。这不仅是李宗仁将军个人的功绩,更是全体中国抗日军民的功绩!
因为其不朽的抗日功绩,因为其和平统一的主张,毛泽东主席才会深情地对他说:" 共产党不会忘记你!"
将军生前曾告诉友人:" 只愿死后能用飞机把骨灰撒在台儿庄上空 " ——在他的心目中,台儿庄,是他一生形象的象征,是他永远的精神寄托!
当我们走进李宗仁史料馆,与其说是对他人生的凭吊,倒不如说是对一段历史的凭吊……史言无声,静水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