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读书笔记】《不平等的童年》读书笔记

2019-12-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人与人之间在精神层面是平等的,但人与人之间在物质层面是不平等的.后者取决于很多因素有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可以指家庭的经济地位和户口(中国特色);社会因素可以指地域(不同的省份高考的难度也不尽相同).[童年的读书笔记]<不平等的童年>读书笔记<不平等的童年>一书主要聚焦于家庭层面.在这本书中作者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占有不同的社会资源,这种不同表现在孩子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上,并会在大程度影响到孩子未来的人生发展,实现美国梦的机会".[童年

人与人之间在精神层面是平等的,但人与人之间在物质层面是不平等的。后者取决于很多因素有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可以指家庭的经济地位和户口(中国特色);社会因素可以指地域(不同的省份高考的难度也不尽相同)。

【童年的读书笔记】《不平等的童年》读书笔记

《不平等的童年》一书主要聚焦于家庭层面。在这本书中作者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占有不同的社会资源,这种不同表现在孩子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上,并会在大程度影响到孩子未来的人生发展,实现美国梦的机会”。

【童年的读书笔记】《不平等的童年》读书笔记

书中的内容来自于作者在1994-1995年前进行的一次社会调查。调查的方式为以客人的身份参与到被调查对象的家庭生活中去,同时记录和那些家庭在一起玩耍时的生活。最终有9个家庭参与到了调查中,有中产阶级家庭,工人阶级家庭和贫困家庭。观察的对象是3-5年级儿童,选择这个作为观察对象的原因时这个时期孩子既具备了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又比较依赖于父母。

【童年的读书笔记】《不平等的童年》读书笔记

我看完之后的第一感觉是真实。虽然讲述的是一群美国小学生的生活,我却感受到身临其境。我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按照现在的收入来看,我属于我们国家的中产阶级。书中对中产阶级家庭和贫困家庭生活的描写完全符合我的童年经历和对未来家庭生活的设想。

书中提出了两种培养孩子的方式。分别叫做协作培养和成就自然成长。协作培养主要是指家长与孩子之间不提倡体罚,提倡说理。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由家长为安排有组织的活动,报各种班是这种方式的主要特点。这也符合我们国家大部分城市家庭的状况。

在我们国家城市家庭实际上主要就是中产阶级。成就自然成长指家长只为孩子提供基本的衣食住行和必要的关爱,对于孩子的业余生活基本不进行干预,让他们自己找乐子。两种方式没有绝对的好坏,但是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协作培养显然更能为孩子在社会组织中获取有利地位和利益提供助力——现在社会提倡说理。

协作培养会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在中产阶级家庭里一个小学生会在餐桌上讨论”版权“这个词的概念和一些文字游戏。家长通常也会认真听孩子的表述,并会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纠正。这些家长基本上都是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

另一个方面由于这些家长相对于贫困家庭和工人家庭具备更高的文化水平和更强的语言能力,在面对权威机构时比如学校和医生,家长可以为孩子争取到正常来说不能得到的特殊关照。书中有这么一个例子,孩子斯泰西参加了该学校的天才班测验但是成绩只有128分,天才班的分数线是130分,因此查了2分。

母亲马歇尔女士为孩子进行了一次私人测验(一次测验两百美元),成功的把斯泰西送入了天才班。如果事情发生在工人阶级家庭或贫困家庭,家长很可能都不知道有天才班测验这件事,即使知道也不会为孩子安排一次私人测验,因为一次测验要200美元,而工人家庭和贫困家庭最缺的就是钱。

协作培养的方式能使孩子和组织机构打交道时更加自信,他们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和医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自己值得获取到他们的关注。一方面是家长传授了这种观念,另一方面是在家庭里他们就已经养成了和成年人打交道的习惯。工人阶级家庭和贫困家庭则因为家长自身的文化素养会把教育孩子的任务完全交给学校,甚至会有些惧怕和学校打交道,面对医生时同样是如此。最终的结果就是前者养成了一种优越感,后者养成了一种局促感。

成就自然成长也非一无是处,成就自然成长能较好地激发孩子的创造性和自主性。这种环境下的孩子通常有很多的自由时间,这种生活方式给了他们很多的机会来发展与同龄之间的调解能力,管理冲突的技巧,个人责任感和社会技能。

举个例子泰雷克在玩一个游戏时对于某位小伙伴是否违规有不一致的看法,这时候他们会找街区上另一个朋友来作为裁判给出最终结论。哈哈,我在高中打篮球,小时候玩弹珠时也是这么做的。通常情况下孩子们能获得真正的快乐,与此相比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则可能要上一些父母安排的但自己并不喜欢的奥数班,钢琴班等等。

工人阶级家庭和贫困家庭不喜欢和学校打交道的一个原因是他们的某些生活信条与学校的教学理念完全不相同。虽然这种理念也不一定是错的。比如他们会教育孩子如果有人一直欺负你,你就直接打他!当今社会主流观念是一点都不能体罚的。

在某种程度上,我是认为不应该放弃拳头的,因为有些人和事是不能说理的。一昧地提倡说理也不可取,之前我和同事谈论到一个观点。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可能会显得有些“软弱”。近些年时有发生学生跳楼事件,我不能理解的是你连死都不怕为什么还会怕一些人呢?为什么不干他呢?说句不合理和不正确的话,真就是打算kill myself,在这之前也要拉个垫背的。

绿皮书中钢琴家谢尔利要求演出时的钢琴必须是斯坦威钢琴,在某一场演出准备前,谢尔利先生发现音乐厅提供的钢琴不是斯坦威时要求替换,音乐厅的工作人员却嫌麻烦(也有可能是种族歧视)拒不替换,这时lip先生一个拳头过去直接就解决问题了。

试问碰到了这种人你难道还要坚持说理?

总之,因为学校也是组织结构,他们的信条实际上是符合占社会主导地位的文化库的。中产阶级家庭同样也是,因此家长就更有可能提前把这些技能库传授给了孩子,为孩子以后在社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不同的家庭掌握着不同的社会资源,在升学时掌握资源更多的一方,也就有更大的可能性进一步升学,更大可能性的升学则意味着更有可能拿到更高的薪水。

作者在访谈的多年后对当前参与调查的9个家庭的孩子进行了回访。结果不出所料,中产阶级家庭的受访对象几乎都进入了大学,甚至有一两位还进入了常春藤。工人阶级家庭和贫困家庭则寥寥无几,同时还伴随着很符合这个阶层所出现的堕胎,意外怀孕等。

我们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刘强东先生之前给母校人大设立了一笔助学金,过了几年之后竟得知钱没有发完。在他们那个年代助学金几乎是要抢的。名牌大学里农村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少,USA也是如此。社会既是开放的,又是不公平的。每个人都可以靠自己独特的天赋和努力实现自己的中国梦,但每个人实现梦的几率和顺利程度又是很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