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月泉几个老婆】唐耿良先生谈蒋月泉先生的艺术道路

2019-11-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蒋月泉同志所创始的流派唱腔蒋调在弹词界影响较大,他谱曲和演唱的开篇. 选段在弹词界广泛流传,蒋调对弹词音乐的发展有相当贡献.我虽和月泉共事三十余年,但对他的艺术造诣了解不深,只能粗浅地谈谈他五十年来的艺术道路.[蒋月泉几个老婆]唐耿良先生谈蒋月泉先生的艺术道路        蒋月泉在1933年十七岁时拜张云亭为师,学说长篇弹词<玉蜻蜓>,十八岁登台演出,廿一岁再拜周玉泉为师并和周拼双档,廿二岁就创造了自己的流派蒋调,   在上海电台播音时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为什么蒋月泉从学说书

        蒋月泉同志所创始的流派唱腔蒋调在弹词界影响较大,他谱曲和演唱的开篇、 选段在弹词界广泛流传,蒋调对弹词音乐的发展有相当贡献。我虽和月泉共事三十余年,但对他的艺术造诣了解不深,只能粗浅地谈谈他五十年来的艺术道路。

【蒋月泉几个老婆】唐耿良先生谈蒋月泉先生的艺术道路

        蒋月泉在1933年十七岁时拜张云亭为师,学说长篇弹词《玉蜻蜓》,十八岁登台演出,廿一岁再拜周玉泉为师并和周拼双档,廿二岁就创造了自己的流派蒋调,   在上海电台播音时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

为什么蒋月泉从学说书到成响档只有 短短的五年时间,他是怎样成功的呢?首先是刻苦锻炼基本功。弹词的基本功是唱俞调(清代俞秀山创始的唱腔,特点是字少腔多,着重丹田运气功夫。

【蒋月泉几个老婆】唐耿良先生谈蒋月泉先生的艺术道路

)张云亭老师单档说书,善于说表,功较弱又不会教俞调,只是嘱咐月泉一定要学唱俞调,而且要学当时俞调唱得最好的朱介生的俞调。可是朱介生不是蒋的老师,  他的演出又很忙,怎么去学呢?那时上海市播音电台上午六点有档开篇节目,常放朱介生的俞调唱片,蒋月泉每天晚上听张老师的书,散场回家做回忆笔记到深夜一、二点钟,稍睡一下,六点之前起床听朱介生的唱,家里买不起收音机,他跑到八仙桥中汇内衣商店门口听店里无线电播放的俞调唱片,冒着凛冽的寒风,在人行道上边听边记边哼。

这样还学不好,后来张云亭和朱介生在东方书场同场 演出,蒋月泉听完老师的书再听朱介生的唱,朱介生散了书场又到楼上东方电台去播音,蒋月泉跟上电台,在玻璃窗外看朱介生唱时的口型和换气的气口,就这样偷偷地学会了朱介生的俞调,这运气的功夫为后来创造蒋调准备了条件。

        蒋调里有京剧旋律的因素。这是因为蒋月泉从小爱看京戏,他父亲是戏院的职工  天天晚上带他看“白戏”,他长期受京剧的熏陶,脑子里储存着不少京剧唱腔旋律,为他自己创造蒋调提供了借鉴。

       蒋月泉除了唱俞调之外  最爱听周玉泉创造的流派唱腔周调。周调的特点是咬 字清、音色美、飘逸、潇洒,低音区好,擅唱叙述性的词句,听后感到清新舒适。

蒋月泉为求深造,廿一岁再从业于周玉泉并和周老师拼双档。当时蒋月泉突然小嗓子倒掉,不能唱俞调,只好用本嗓唱周调。开始是模仿,后来就有了发展。蒋月泉衷充沛,胸腔共鸣音好,周调用中速尺寸唱,蒋用慢速尺寸唱,唱慢腔必然要增加旋律,于是俞调的运气,京剧的旋律,周调的基础,融汇到了他的唱腔里。

三十年代上海的商业电台大量兴起,电台上除了播放长篇评弹外,还有专门播放开篇的节目,蒋月泉一天要赶几家电台唱开篇,有些开篇经过他反复演唱不断加工成为保留节目,从此韵味醇厚、委婉动听的蒋调深受听众喜爱,蒋月泉被公认为电台上的响档 。

       蒋月泉的开篇唱好了,说表功夫还不到家。作为一 个弹词响档必须说、嗦、弹、唱样样都好。因此有些同行说“蒋月泉开篇唱得好,说书软膀软脚,和蒋月泉敌档,只要顶住他十只开篇,说书就不在话下。

”蒋月泉头脑很清醒,知道自己的 说表和唱功有距离,而说表是评弹最重要的方面,这一关必须闯过去。他毅然放弃了上海电台高薪的报酬和小家庭的舒适生活,到生活条件较差的城乡码头上去说长篇,他和评话演员潘伯英、曹汉昌等合作演出,并研究评话的说功技巧。

经过几年的实践 ,他把张云亭的说表功力、周玉泉的阴嚎功夫掌握好了,加上他口才敏捷,语言幽默,观察社会生活细致入微,把《玉蜻蜓》里的小人物刻划得活龙活现,如《骗上辕门》中的张福,《哭更》中的马公,《向卜》中的吴瞎子,被他描摹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蒋月泉的说表水平大大提高了。

听众反映 “听蒋月泉的说表也是很好的艺木享受。”蒋月泉成为说、嚎、弹、唱多面发展的响档。

        解放前蒋月泉虽是评弹届有名的响铛之一,但他的艺术路子有局限性,他来往于家庭、书场、电台之间生活面不宽。他的代表作虽有《刀会》、《战长沙》比较刚性的开篇,但大多数却是《离恨天》、《男哭沉香》、《杜十娘》、《莺莺操琴》、《宝玉夜探》等表现男女私情、缠绵排恻的软性作品。

一九五一年蒋月泉参加了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深入到淮河去和民工结合,沸腾的生活使他思想感情起了变化,在中篇评弹《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中,他演青年农民赵盖山。

赵原定春节结婚,而领导号召民工春节不回家留在工地施工,这样赵就得推迟婚期,赵有一档唱词如果用慢尺寸的蒋调来唱,就不能表达赵激烈的内心矛盾。

让人物来服从蒋 调呢,还是改变蒋调去适应人物?经过蒋月泉的努力,一种快尺寸的蒋调出现了,  突破了原来的框框。在赴朝、 访海军、 去工厂农村后,蒋月泉创作和谱唱的《 海上英雄·游回基地》,《王孝和·写遗书》等唱段,取得了新的成绩。

思想感情的变化,不但使蒋月泉在现代题材的作品中能表现新的人物新的感情,在整理《玉蜻蜓》时也使老传统呈现新的光彩。例如《庵堂认母》中的徐元宰,原来处理为十六年前金贵升游庵的翻版,一副轻浮油滑腔调,语言中调戏其生母三师太,当 三师太不肯认其为子时,徐元宰竟想搜寻到金贵升的遗物,那时“捏牢箭门不用刀刀逼三师太认子,人物的性格被歪曲了,唱段也难以唱好。

经过整理,蒋月泉准确地表达了徐元宰一片至诚寻找生母的真挚感情。“世间哪个没娘亲”,“前世未点琉璃灯”等唱段成为感人肺腑的精彩选曲。 蒋调艺术在创新整旧中开拓了新路。

       一九五七年春蒋月泉的嗓子哑了,一连几个月不能登台演唱,这对一个擅长唱工的演员来说是十分苦闷的。他从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的“武戏文唱”上得到启发,盖老年近七旬不能象年轻时那样勇猛开打,于是钻研人物的性格和感情,采用了“武戏文唱”的方法,把盖派艺术发展到新高度。

蒋月泉思忖自己的体质、 嗓音已经在下桥,怎么能“文书武唱”,以力度取胜呢?应该着重研究人物的感情,让唱腔、技巧来为人物服务。

一九五九年蒋月泉整理传统中篇《厅堂夺子》 时,着力把一个年迈体衰的罢职苏州府徐上珍的性格作了深刻研究,对于徐上珍受尽欺辱被夺去爱子时的悲忿心情,蒋月泉精心设计谱曲和演唱的召徐公不觉泪汪汪”的唱段,六七十句唱词一气呵成,强烈的艺术魅力催人泪下,取得了很好的书场效果。

六十年代蒋月泉表演的《夜访》中的陈友才和《人强马壮》中的芒种的唱段都能较好地抒发人物的感情,使蒋凋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

倒嗓是坏事  却引出了好结果。蒋月泉说“从前我的唱把音色优美放在第一位,人物感情放在第二位,后来,我把抒发人物感情放第一位,音色、技巧从属于人物的感情。” 蒋调创作走上了现实主义道路。

        蒋月泉热爱艺术可以说到了着迷的状态,我去他家串门,有时见他坐在床上,下半身在被窝里,手里在弹拨三弦,研究京韵大鼓的伴奏指法,有时见他在听杨宝森的京剧,他象蜜蜂那样不知疲倦地采集各种花粉来酿自己的蜜。

他向评弹界的前辈和同辈学,也向自己的后辈学。徐丽仙的丽调是在蒋调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有篇文章介绍丽调时没有提到丽调来自蒋调。

蒋月泉很不高兴,认为你丽调成了龙也是我蒋调蛇肚皮里养出来的,负气不去研究丽调的特点。有次蒋月泉病休在家听唱片,听丽调《新木兰辞》时,越听越觉得徐丽仙在唱法上有新创造,能在一只开篇里根据不同的内容唱出不同的情绪,连伴奏的过门也有新的变化。

蒋月泉觉得自己骄傲了,固步自封。 既然丽调是学蒋调而发展的,那么蒋调为什么不能学丽调来丰富自己呢?后来他在唱《陈喜读信》时,觉得不易处理,因为陈喜是排长,他读信理应用浑厚刚性的音色,可信是陈喜妻子春妮写给指导员的,   要求指导员把被香风刮倒的陈喜拉一把。

话剧处理这个场面是用春妮的画外音朗诵这封信的,春妮如泣如诉、情真意切的声音扣人心弦。蒋调怎样来表达这样的感情呢?他想起丽调的把蒋调女性化的唱法,他吸收丽调的唱法,用较柔和的音色细腻地唱出了春妮的深情,使《陈喜读信》成为蒋调保留节目之一。

       几十年来,蒋月泉由于刻苦钻研,勤奋好学,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不断革新,跟上时代,使韵味醇厚的蒋调越来越受到听众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