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梅尧臣带注音】《梅尧臣传》: 传记文学的新镜鉴
《梅尧臣传》 作者:朱东润 版本: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时间2019年6月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这首由北宋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创作的《陶者》曾进入小学语文教材,如今可谓家喻户晓。梅尧臣虽然在仕途上极不得意,但在诗坛上却享有盛名,他怀着无限的悲愤、苦闷、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写出了大量的激动人心的诗篇。
他强调《诗经》《离骚》的传统,主张诗歌创作必须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摒弃浮艳空洞的诗风。除了《陶者》外,与之类似的还有《田家四时》《伤桑》《观理稼》《新茧》等。
梅尧臣为官期间经常深入乡间百姓家微服私访,与农人、与烧瓦匠、与贫妇交谈,了解民间疾苦,还亲自赶赴山林大火现场,洪水泛滥的溪流进行实地察看。梅尧臣的诗以风格平淡、意境含蓄为基本艺术特征。他对开辟宋诗的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宋诗“开山祖师”。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欧阳修称梅诗“譬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还说自己的诗歌不如梅尧臣。欧阳修的赞誉应该是名副其实的,两人从青年时期即为好友,只是梅尧臣的仕途没有欧阳修顺利而已。诗人是时代的先觉,在战争的年代里,他站在前列,在和平的年代里,他歌颂得嘹亮。
他的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和他的身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著名传记作家朱东润认为,诗人不是政治家,在历史记载里不会留下沉重的踪迹;他又不是哲学家,没有长篇大著发挥他的惊人的宏论。因此我们对于诗人的理解常常不够。
有人说,朱光润先生的《梅尧臣传》,是当代文学传记文学的新镜鉴。
我们如果不知道诗人的时代和身世而仅仅从一字一句、一联一韵去探求,诗人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已经不是时代的先觉而是韵律的工匠,这样就不会得到正确的认识了。朱东润认为,诗人是需要写成传记的,这样我们对于他的作品才能获得进一步的理解。
朱东润长期关注梅尧臣成长历程及诗文创作情况,他所著的《梅尧臣传》包括“主簿的才华”“穷而后工的诗人”等九章,生动地描述了北宋诗人梅尧臣的身世遭际,剖析其作为宋诗“开山祖师”在诗歌创作上的特色和成就,也记载了他与当时文坛名流钱惟演、欧阳修等唱和往来的轶事趣闻,对于读者研究梅尧臣、研究古代诗歌的发展道路有很大的帮助。
朱东润肯定了梅尧臣用诗歌来表达对人民痛苦的同情,但是他也指出梅尧臣并没有提出解决方法,与同时代的韩琦、范仲淹、欧阳修等士大夫对比,作者认为梅尧臣的书生气要更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