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军功章有什么待遇】一张复印纸满满军功章
9月11日,颍东区插花镇的张学影赶回父母所居住的闸南行政村家中,拿到父亲张华强生前给四个子女留下的唯一“念想”:复印着父亲青少年、中年、老年时期和他的军功章、功劳证等照片的一张纸。张学影泪如雨下:“爸的意思我明白,他一辈子为了国家,不愿意麻烦别人,这也是他想跟我们说的话。”张华强生于1932年,1948年参加革命,曾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于今年8月18日去世。
革命经历少有人知
翻阅张华强的档案及相关履历,上面清楚地记载:1948年,时年不满17岁的张华强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转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六次荣立三等功,1956年转业到阜阳县插花镇拖拉机站,1961年又转到阜阳县种猪场工作,工种为驾驶员,1994年退休。
在村民的眼里,张华强会开车,热心肠,威信高。他当货车驾驶员时,曾从外面拉来炉渣、砖渣垫了村里的许多道路;多年前,邻村有位村民想到凤台县寻找十几年没见的亲戚,但苦于交通不便,张华强就用货车带着他去凤台,前后几天,路上吃喝、油费等花费全是自己出;张华强年纪大了,亲戚曾送给他一根拐杖,同村一位老人看了夸漂亮,问在哪买的,张华强二话不说,把拐杖送给这位老人,自己砍了段树枝拄着。
他的革命经历,村里人并不知道。
“转业后,他从来不在村里讲这些。”张华强的老伴谢奎英说,张华强曾经跟她说过渡江战役:“一排排火焰发射器喷火过来,一片一片的战友葬身火海……我能活下来,已经很幸运了。”
张华强的遗物,除了那些军功章,还有多本优秀共产党员证书、奖状,这是对他退伍后在地方默默奉献的肯定。
家国情怀至死不渝
张华强的那段革命经历,他的孙子辈小时候零零散散听了一些。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是爷爷生前最喜欢的歌,经常唱。”张华强的孙子张祥祥回忆,爷爷说冬天的朝鲜是最难熬的,又冷又饿,有时候为了阻击敌人,在雪地里趴上一整天,为了防止敌人发现,把大衣或被子反过来披在身上,因为里面是白色的。冬天趴在雪地里一天,身体冻僵了,枪栓也拉不开,用尿来融化。爷爷说那个时候敌人都是机械化部队,海陆空联合作战。面对这样的敌人,战斗一打响每一名战士都勇敢往前冲。
张华强的外孙冉然回忆,姥爷曾说过,在朝鲜战场上,有一次他接到的任务是送一封临时改变作战命令的信,要通过敌人控制的区域。他骑着马、带着手枪和指南针出发了。在通过一片密林时,敌人发现有动静,就打了一梭子弹跟一排炮弹,结果炮弹爆炸惊了马,他从马上摔了下来。
子弹擦到了他的鼻梁,鲜血直流。马跑了,指南针也摔坏了。他就用摸树皮的方法辨别方向,树皮滑的那面是南面,因为被太阳晒过;树皮涩的那面是北面。就这样跑着摸着,最后准时送达作战命令。“如果晚送到十分钟,不但会战败,还会牵扯到十几万志愿军的性命。”姥爷跟他说。
“爷爷虽然退伍了,但心还没有退。”张祥祥回忆,在他小的时候,爷爷就教他像军人那样站军姿、走路、跑步。爷爷最爱看军事节目,每当看到关于国家富强、又有什么高科技新武器出来的新闻,爷爷总说那个时候要有这些东西就好了;看到一些局势紧张的新闻,爷爷也跟着紧张;每次看阅兵时,爷爷都特别激动……爷爷特别喜欢看一些关于战争的电视节目,每次看到打仗的场面就停下手里的活专注地看,眼里闪着泪光,一边看一边解说,这是什么部队,这是什么枪什么炮。
“有一次问爷爷,假如现在敌人又来了,您还会不会去打仗?爷爷坚定地回答:去!”张祥祥说。
“父亲去世之前的那个晚上,在医院的病床上,看的还是一部战争片。临终前,他要求把自己用了60多年的军大衣放在身边。”张学影说。
让儿女牢记自己是军人后代
1994年,张华强退休。在他退休前,原阜阳县种猪场主管单位并未查到他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参加革命的事实,他以普通工人待遇退休。随后,种猪场并入阜阳金种子集团。2004年,金种子集团查阅张华强有关材料发现,张华强新中国成立前就参加革命,但缺少相关证明材料。后经市人社局工作人员到民政部门调阅,才查到相关证明。
2005年初,张华强恢复了建国前老工人待遇,从2005年起执行,一个月一千多元退休金。从1994年到2004年这10年里,张华强从来没找过有关部门或组织提出相关待遇要求。那10年里,张华强虽然退休,但县种猪场属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由在职职工承包土地上交管理费,除去办公费用后,剩下的钱发退休人员工资,一年发放一次,平均每月不足200元,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04年县种猪场被金种子集团兼并,张华强靠养羊挣点收入补贴家用。
也就是在2005年,恢复待遇的张华强把自己的照片、军功章、功劳证、优秀党员证,还有战争年代用过的搪瓷缸等物,放在一起请人拍了张照片,然后复印下来,说等他不在了,传给四个子女,一是想他了可以拿出来看看;二是让孩子们牢记自己是革命军人后代,爱国、低调、不给别人找麻烦。
2014年夏季,张华强的小儿子张辉因热射病晕倒,因长时间缺氧,致目前瘫痪在家。
老伴谢奎英介绍,张辉出事后,爱人与他离了婚,张辉全由张华强照料。老人没有给张辉办理残疾证,他说,不能躺在国家身上。由于没钱去做康复训练,老人焊了个铁架子,让张辉扶着铁架子练习行走。
政府、公益组织接力解决老人“身后事”
张辉,无疑是老人的一个心病。老人去世前,专门交代家人把老宅卖出去,所得钱款作为儿子以后住老年公寓的费用。
家人经打听才知道,宅基地不能转让。张辉由于有工作单位,每月还有1200多元退职工资,不够条件入住民政部门所属的敬老院或福利机构。母亲谢奎英年老体弱,左眼失明,张华强一去世,张辉以后的生活及照料问题就没有了着落。
目前,闸南村支部正在为谢奎英老人申请低保,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已联系阜阳阳光爱心公益协会,对张辉进行前期救助。
“已找到一位朋友,他办了家老年公寓,答应先把张辉接过去免费照料,过渡一段时间。”协会负责人谢尚斌介绍,下一步,将为张辉办理残疾证,让他享受残疾人应有的政策待遇;第三步,对张辉展开经常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