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汽水 山海关外 到底发生了什么?

2019-03-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号称"京师屏障,辽左咽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在古代中原人的心目中,山海关以内文明昌盛的中原,而一旦踏出山海关,人们即将面对的则是无限苍茫的旷野. 然而这一切都属于非常遥远的历史,当代人对山海关的记忆通常只有简短的一句话:山海关汽水 山海关外 到底发生了什么?"投资不过山海关".山海关外曾经有过什么?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投资不过山海关?关外的未来路在何方?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些话题.成立于1992

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号称“京师屏障,辽左咽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在古代中原人的心目中,山海关以内文明昌盛的中原,而一旦踏出山海关,人们即将面对的则是无限苍茫的旷野。 然而这一切都属于非常遥远的历史,当代人对山海关的记忆通常只有简短的一句话:

山海关汽水 山海关外 到底发生了什么?

“投资不过山海关”。

山海关外曾经有过什么?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投资不过山海关?关外的未来路在何方?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些话题。

成立于1992年8月27日的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2018年7月成了中国最大的网红公司。

山海关汽水 山海关外 到底发生了什么?

疫苗案性质之恶劣令人发指,但这已经不是第一家出事的东北上市公司了。

2018年3月15日,东北上市公司抚顺特钢(600399,股吧)公告称,该公司股票可能存在退市风险。3月22日,抚顺特钢就收到了证监会的立案调查通知书。

山海关汽水 山海关外 到底发生了什么?

抚顺特钢建于1937年,一直是中国大型特殊钢重点生产企业、军工材料研究和生产基地,其产品长期在国防军工行业雄踞霸主地位,在航空航天等尖端材料领域一直保持市占率国内第一的位置。然而谁也没想到,这块原本被视为东北特钢集团里最优质的资产,却很可能着25亿元左右的巨大债务黑洞。

2017年9月,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控股的“锦城沙洲”成为东北特钢的控股股东,间接拥有了抚顺特钢38.22%的股权。一向精明的沈老板这次居然也在山海关外掉到了坑里,这接盘侠做得真是欲哭无泪。

2018年5月28日晚,深交所决定让st烯碳退市。

银基烯碳新材(000511,股吧)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前身为沈阳物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5月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东北地区第一家深交所上市公司。由于年报“非标”, st烯碳退市,16万股东踩雷,其中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账户持股数量为4027万股。

连中央汇金都敢坑,这家关外上市公司果然是个奇葩,骨子里就透着一股“遇神坑神,遇佛坑佛”的狠劲。

无独有偶,长白山(603099,股吧)下,松花江畔,吉林上市公司吉恩镍业(600432,股吧)和st烯碳一起被证监会列入了退市名单,而吉恩镍业曾经还是一家明星企业。从明星企业到退市典型案例,你到底经历了什么?

如果继续列下去,这个名单会很长,比如:

东北特钢、营口港(600317,股吧)债务违约爆雷;北大荒(600598,股吧)、辉山乳业、欣泰电气(300372,股吧)财务造假等等。喔,对了,还有那家A股最奇葩的水产公司獐子岛(002069,股吧),它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不会环球旅行的扇贝不配上市。

那么,山海关外是不是只有上市公司才出问题?

2018年1月2日,中诚信集团创始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布力阳光度假村董事长毛振华在雪地里对黑龙江省委书记隔空喊话,向全网发视频讲述自己在东北投资22年到底都经历了些什么。

这些还只是2018年的情况,至于更早一些的事情,这里已经不想再提了。

投资不过山海关,这句话流行好几年了,但是把时间轴再往前调得远一点,我们会发现,山海关外曾经是一片投资的热土。

公元1855年,中原洪水泛滥,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区都遭遇了严重的水灾。大水冲垮了大运河,漕运不得不改为海运,而依靠漕运为生的人们则因此陷入困顿,甚至流离失所。此时,闯关东成了当时破产农民自我救赎的主要途径。

闯关东的人以山东人和河北人居多,从清初到民国年间,内地闯关东的人数达到了3000万人次,多数是因自然灾害和战乱而迫于生计的人们。闯关东在当时也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情,中原人飘洋过海,跋山涉水,挨饥饿、斗野兽、避土匪,突破重重险阻,才能到达关外。“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那个时代的山海关外对于饥民来说,就是世外桃源。

人口大迁徙就是当时的人们对山海关外最大的投资,这些衣衫褴褛的农民将自己仅存的资本——自身的劳动力——投在了黑土地上,并在晚清民国时期开启了关外经济的大振兴。 20世纪30年代初,东北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关外沦陷。

出于战争的需要,日伪政权在东北强制推行“产业开发”政策,客观上使东北工业有了一定发展。1945年日本投降前,东北存量工作母机达1312台,拥有127万产业工人,是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日本投降后,中国共产党迅速占领东三省,通过辽沈战役将关外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关外成型的重工业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固的经济基础。

建国初期,东北毫无悬念地成了中国重工(601989,股吧)业中心,与之相比,当时号称“重工业城市”的一批关内城市基础薄弱,一切都处于起步阶段,只能算是“手工业城市”,离真正的工业化差距巨大。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只有踏出山海关,才知道原来铁路可以这么修,电网可以这么密,工厂可以成为一座城市。

“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中央将156个重点项目中的58个放在东北,这一时期国家仅对辽宁工业的投资就占同期全国工业投资总额的18.5%。通过集中投资,中国在东北三省创建了以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东北工业基地,以此形成了能源重化工为主的东北产业体系,这里就是“新中国的工业摇篮”。

建国初期,东北是全国经济的老大哥,东北的黑土地创造了无数奇迹。中国第一炉火红的钢水在东北喷涌,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东北凌空,第一艘万吨巨轮在东北入海,第一台深海机器人在东北诞生,第一个软件园在东北建立。

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正式建成投产,中国制造的第一辆汽车下线,长春从此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中心。在日本丰田、日产、本田等汽车巨头出现之前,长春一汽曾是当时亚洲汽车业的老大。

鞍山钢铁公司的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第七号自动化炼铁炉,从1952年开始到1953年11月先后建成。该公司薄板厂、第二初轧厂也分别于1954年和1956年竣工投产。此外,北满钢厂、本溪钢铁公司基本竣工。辽宁的钢铁工业成为中国重工业的基础工业。

50年代末,黑龙江松辽盆地发现了大庆油田,中央决定抽调力量展开石油大会战。来自西北、华北的数万石油工人浩浩荡荡开进松辽平原腹地的荒原展开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1960年4月14日,大庆第一口油井开钻,不久即喷出原油。

大庆石油基地逐步建成。在之后的四十多年中,大庆累计生产原油17亿多吨,接近全国陆上原油总产的一半,创造了连续27年每年稳产5000万吨以上的纪录,这在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算是奇迹。大庆成为中国经济的“血库”,支撑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工业化进程。在大庆油田勘探开发成果与“两弹一星”一同载入中国科技发展史册的同时,大庆还向国家上缴了4061亿元税金,为国家对大庆总投资的87倍。

从1953年到1994年,仅辽宁一省就累计上缴中央财政3234亿元,占同期地区财政收入的71.5%。

投资不过山海关,这句话如果放在这些东三省经济辉煌的岁月里,就是一个笑柄。那个年代的中国人会不屑地回复说:“不过山海关,那你投什么资呢?”

东北在改革开放以前一直都有特别好的运气。

建国以后,受当时的政治环境影响,中国奉行的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体制,而东北就是计划经济的试验田。之后,地质工作者在东北发现了石油和煤炭,中国更是在这里加大了投入,国家最重要的企业、大学都摆在关外。哈尔滨民间当年经常提到“八大军工、三大动力”,这些都是当地最大的企业,那些有五千职工以上的企业哈尔滨有几十家,但现在大家有点印象的就只有哈啤和哈药了。

在老东北人的观念里,工厂总是先于城市诞生的。这不是童话,这是那个时代的事实。那个时代的东北建设都是从工厂开始,先让一大批工厂在空旷的黑土地上拔地而起,然后一系列的城市配套才会顺势诞生。这些工厂全部都是国企,私企根本不存在,在这里上班的工人都认为自己是共和国的公务员,即便不是在工厂里上班的东北人也会这样想。

在那个时代的东北是不存在农民的,即便他们在田间劳作,在林中穿梭,他们依然自豪地宣称自己是“国家农业工人”、“国家林业工人”。

在那个时候,东北的工厂就是一个完整的社会,除了各个生产车间之外,它们还有自己的幼儿园、医院、技校、公安局、报纸、电视台,这叫“企业办社会”。当代的一些企业家常常说要延展产业链,然而什么是完整的产业链?当年的东北国企就是真正的“完整产业链”。 东北作家贾行家曾经说道:

“我妻子是在厂区里长大的。她说她们小时候从来也不知道洗澡、理发、吃冰棍这些事情还要花钱。她说他们那个厂里有一种水龙头,每天到了下午的一个时候,里面就会哗啦啦流出来橘子汽水,全厂的人都可以拿着桶去接。我当时觉得这就是一个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里的场景。但对于他们来说都是真实的。”

工厂负责制造一切,大到工人们住的房子,小到工人们骑的自行车,都是工厂免费发的。在这样的体制里,工厂就是钢铁巨兽,每一个东北人都是工厂的螺丝钉,人们相信自己这一生都会与工厂同呼吸共命运,就像汪峰在歌里唱的那样:“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里死去。”

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关内人民都很振奋,然而山海关外的人民浑然未觉。在他们看来,所谓改革开放,大概就是让全国人民都过上像东北人这样的日子吧。

其实直到现在,不少东北人的思想观念仍然定格在1978年之前,谈起改革开放,他们并没有完整的概念。在笔者看来,当代许多对东北人的刻板印象其根源都在于此:一边是活在2018年的人,一边是活在1978年之前的人,四十年的观念落差成为彼此之间的思想鸿沟。

九十年代的国企改革是许多东北人心中最大的不解之谜:“为什么时钟走到那个时候,东北人过了半个世纪的美好生活忽然就无法继续了呢?”许多人把这种变化当作是一种暂时的困难,这些都是小插曲,一定会过去的。

这种在外人看来完全是自欺欺人的想法,在东北人心里就是这么顺理成章,没有什么理性的理由,他们也不需要,他们只是固执地认为事情就是这样。几十年过去了,很多人依然困在这段逻辑迷宫里,至今没有走出来的打算。

然而历史的车轮没有停歇的意思,市场经济的浪潮没有等待谁的想法,当山海关外终于有人定睛一看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掉队很久了。醒悟过来的关外人大量涌入关内,他们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曾经的世外桃源。一位在广东工作多年的东北朋友告诉我:“我现在过年都不想回去了,跟老家那些亲戚同学完全没有共同话题,我们在思想上彼此已经走得太远了。”

90年代之后,东北起初遭遇了人才流失,然后遭遇了人口流失,前阵子东北某地都在鼓励老年人创业了,这种滑稽的号召背后是尴尬的现实:当代的东北既无成型的精英人才阶层,更无大量的劳动力人口,所谓的投资,该怎么去产生回报?

而更尴尬的一点是,现在还留在黑土地上的人口一样需要生存,需要发展,他们也想过上和北京人、上海人一样现代化的生活,但这些人老的老,小的小,知识文化水平不高,甚至劳动技能都与当代脱节,他们的需求怎样才能去实现?

人逼急了什么事都会发生。于是各种财务造假来了,债务违约的雷一个接一个,把接盘侠们都炸懵了;于是疫苗造假也来了,这节奏是要把全中国的手机都刷爆?忽悠、造假、卖拐,好腿都能给你忽悠瘸了。投资环境恶劣导致投资者望而生畏,缺少投资会使关外的经济状况越来越恶化,而经济的恶化会进一步加速人才人口的流失,进而导致投资环境更加恶劣。

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人说,投资不过山海关。

结语

这几天,长生生物的连续跌停为“投资不过山海关”添加了一个新的注脚,我看到很多股票群里都在说:“买什么都不买东北股了,雷太多!”那么,东北股该怎么办?未来的东北经济会走向何方?关外七分之一的国土难道真的要成为投资的禁地?

2004年有人提出要振兴东北,当时许多投资者都对投资东北满怀期待,十四年过去了,东北的经济不但没有起色,反而炸雷不断,这让投资人情何以堪。看看今天的东北,再看看它辉煌的过往,一切恍如隔世。

东北国企众多,体制严重僵化,就看东北的经济支柱,从建国以来到现在都没有变过,无非是大庆石油、一汽、鞍钢、沈飞、大连造船厂等等,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如果东北的体制问题不能得以解决或改善,不能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政治经济环境,那东北的经济肯定不会复兴。

很多时候,有人说是时代抛弃了东北,但是更多的是故人抛弃了东北,因为事在人为,但是如今东北望,已物是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