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仔的演员】大海盗张保仔上川岛藏宝之谜 ?
相传清代著名大海盗张保仔曾扼守琼州海峡,专门袭击清廷官船和外国侵略者的商船,截获了大量金银珠宝。据说,大批财宝被张保仔藏匿在海盗大本营——上川岛各处,并留下了记有藏宝诗的手抄本。由于手抄本失传已久,大批的财宝下落不明,它们仍然被深埋地下,等待着有缘人偶然的发现。
传说的真实成分到底有多少?上川岛究竟有没有海盗宝藏?如果有,这些宝藏会藏在何处?太多的谜底等待后人去破解,太多的传说等待后人去考证。
上川岛位于广东省台山市西南部,是广东省最大的岛屿。它静静地斜卧在北回归线以南波澜壮阔的南中国海上,与港澳毗邻,扼广州至湛江、海南之要冲。
打开中国地图,我们可以清楚地判断出,上川岛的地理位置极其优越,事实也是如此。据宋书《萍洲可谈》记载,自宋朝以来,上川岛就已经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正因为如此,这朵南海碧波中的娇艳芙蓉,还有了其它一些美丽的名字:16世纪,葡萄牙人称其为“贸易之岛”,法国人称之为“希望之地”,而现在,人们因其水清沙白、四季如春的海湾而赋予了它“东方夏威夷”的美誉。
在这个温柔美丽的海岛上,几百年前真的有一支庞大的海盗队伍在此活动吗?号称“中国第一海盗”的张保仔真有其人吗?他真是传说中的“怒海侠盗”吗?
在寻宝之前,必须首先回答这些问题。因为,只有把藏宝人的真实性考证清楚,寻宝计划才可以继续下去。如果连藏宝人都是子虚乌有的话,那么前面的宝藏之说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川岛镇旅游办主任马国华,这位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官,对川岛的一草一木耳熟能详。从懂事开始,他便对宝藏的传说深感兴趣,并留心收集和整理关于上川岛海盗藏宝的有关史料。根据马国华的口述,历史上确实有一位叫张保仔的海盗活动在上川岛一带,而且在一本由新会知县林星章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主编的《新会县志》中有如下记载:“嘉庆十四年(1809年)五月初九日,海贼郑乙嫂、张保仔将犯境,署县沈宝善亲往江门堵御。
十三日贼转入沿窖口。十四日贼劫牛渚湾、复兴圩。”“十五年(1810年)二月初十,海贼毁虎坑水栅,直入长沙,烧铺户二百二十余间。时新会沿海村乡烧劫甚众,九如乡及慕山死者掳者尤多。”
对于县志所记事件的真实性,我们今天已经无法稽考,但是县志进一步证实了张保仔其人的真实性。除此之外,《南洋华侨通史》、曾被张保仔掳获的英国富商格拉斯普尔的回忆录以及袁永纶的《靖海氛记》等都有关于海盗王张保仔的记载。看来,历史上确实有张保仔这个人,而且毋庸置疑此人的身份就是海盗。是海盗就一定会抢掠到财宝,但是他到底有多少金银珠宝埋藏在上川岛上呢?
张保仔作为“中国第一海盗”当之无愧。既然是“中国第一海盗”,那么我们可以推断他拥有的财富决不在少数。更为重要的是,据史料记载,在时任两广总督张百龄的封禁海岛战略和中外舰队的内外夹击之下,张保仔接受清廷招安,并受封“千总”头衔,帮助清廷剿匪,最终“怏怏而亡”,留下了大批尚未挖掘的财宝。
马国华的家就在位于上川岛西南端的沙堤渔港,港湾三面群山环抱,南面临南海,港面水域开阔,是个天然良港,199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群众性渔港,是广东四大渔港之一。然而,将时间前推两百年,这个车水马龙的渔港所在地,正是大海盗张保仔活动的大本营。
根据记载,张保仔领导的“红色帮”主要活动于新宁、新会、澳门、香港和广州湾一带,以上川岛沙堤渔港为主要基地,专门袭击过往官船和外国商船,敛财无数。
当年,张保仔为什么会选择上川岛作为他的根据地呢?上川岛真是他的藏宝点吗?翻开世界航海地图,我们很容易找到答案。众所周知,第一次地理大发现后,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好望角至日本的贸易航线,而上川岛恰恰处于该航线的中间地带。
1548年,明朝荡平了葡萄牙人在浙江近海的贸易据点,此后,上川岛很快发展为中国与西方的商品交流中心。光绪十九年(1893年),上川岛一度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由此可以推断,张保仔的“红色帮”就是凭借上川岛优越的地理位置横行南海,大发其财。
对于张保仔的势力规模,可以从他投降清廷后的降表中可见一斑:“……其始不过三五成群,其后遂至盈千上万。加以年荒岁欠,民不聊生。于是日积月累,愈出愈奇……”“红色帮”最盛时,拥有大船800艘,小船1000多艘,聚众达10万人。
如此看来,上川岛藏宝的可能性似乎越来越大。既然有“地一份”之说,那么,上川岛“处处藏宝”也就所传非虚了。怎样才能找到这些被小心掩藏着的宝藏呢?
根据传说,张保仔的藏宝地点都记在手抄本上,但是,手抄本失传已久,连副本也只是口头流传,寻宝变得极为艰难。沙堤渔港既然是张保仔活动的大本营,那么它很可能也是主要的藏宝点之一。基于这一推论,寻宝的第一站非属沙堤渔港不可。这一推论也得到了马国华的肯定和证实,因为这一带藏宝的传说也非常集中。
在沙堤渔港北面,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小山,当地人称之为棋盘山。这座山的得名与张保仔密不可分。根据史料推断,张保仔做帮主之时,正是“红色帮”最盛时期。其时,他们控制了上下川岛、赤溪半岛、沙咀沿海及东至香港,西至海南的许多岛屿,并在上川岛北端和赤溪半岛南端设炮台控制了这一重要航线。
至今,上川岛北端的大塔顶上仍有当年炮台的遗迹。据说,凡是有船只经过这条航线,都要通令靠岸查验后方可放行。若对方不从,张保仔就命手下升起薄铁片制作的三角令旗,旗角指向哪个方向,其手下的船队就往哪个方向出击。今天上川岛和香港的扯旗山、赤溪的扯旗角,都因是张保仔升旗之地而得名。
棋盘山正是张保仔当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司令部”。这里大石林立,山洞较多,是个易守难攻的天然藏匿之处。当年,张保仔命人在山顶最高处的大石上凿了一个棋盘,他经常和军师在此玩一种叫做“下三”的广东民间土棋,博弈之间诞生了不少作战的妙计。
在棋盘山,像这样的山洞很多,而古往今来山洞都是藏宝者的首选之地。既然如此,在棋盘山错综复杂的山洞之间藏宝就有了无限的可能。可惜的是,张保仔留下来的藏宝证据太少了,偌大的棋盘山无法让人仔细翻遍每一处山洞和巨石。但是我们应该相信,总有一天,当某个幸运的人翻开其中一颗巨石时,璀璨耀眼的珠宝就躺在那里。
如此看来,上川岛藏宝的可能性似乎越来越大。既然有“地一份”之说,那么,上川岛“处处藏宝”也就所传非虚了。怎样才能找到这些被小心掩藏着的宝藏呢?
根据传说,张保仔的藏宝地点都记在手抄本上,但是,手抄本失传已久,连副本也只是口头流传,寻宝变得极为艰难。沙堤渔港既然是张保仔活动的大本营,那么它很可能也是主要的藏宝点之一。基于这一推论,寻宝的第一站非属沙堤渔港不可。这一推论也得到了马国华的肯定和证实,因为这一带藏宝的传说也非常集中。
在沙堤渔港北面,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小山,当地人称之为棋盘山。这座山的得名与张保仔密不可分。根据史料推断,张保仔做帮主之时,正是“红色帮”最盛时期。其时,他们控制了上下川岛、赤溪半岛、沙咀沿海及东至香港,西至海南的许多岛屿,并在上川岛北端和赤溪半岛南端设炮台控制了这一重要航线。
至今,上川岛北端的大塔顶上仍有当年炮台的遗迹。据说,凡是有船只经过这条航线,都要通令靠岸查验后方可放行。若对方不从,张保仔就命手下升起薄铁片制作的三角令旗,旗角指向哪个方向,其手下的船队就往哪个方向出击。今天上川岛和香港的扯旗山、赤溪的扯旗角,都因是张保仔升旗之地而得名。
棋盘山正是张保仔当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司令部”。这里大石林立,山洞较多,是个易守难攻的天然藏匿之处。当年,张保仔命人在山顶最高处的大石上凿了一个棋盘,他经常和军师在此玩一种叫做“下三”的广东民间土棋,博弈之间诞生了不少作战的妙计。
在棋盘山,像这样的山洞很多,而古往今来山洞都是藏宝者的首选之地。既然如此,在棋盘山错综复杂的山洞之间藏宝就有了无限的可能。可惜的是,张保仔留下来的藏宝证据太少了,偌大的棋盘山无法让人仔细翻遍每一处山洞和巨石。但是我们应该相信,总有一天,当某个幸运的人翻开其中一颗巨石时,璀璨耀眼的珠宝就躺在那里。
在棋盘山,人们没有找到传说中的宝藏。但是,上川岛的另一个藏宝点似乎存在着更大的可能。“榄仔对峨眉,十万九千四,月挂竹竿尾,两影相交地。”这是张保仔无数藏宝诗中最著名的一首。据说,张保仔在每个藏宝点都留下了藏宝诗,但是这些藏宝诗大多随着手抄本的失传而难觅踪迹。少数几首诗通过记载或者口口相传勉强流传了下来,被寻宝者当成打开宝藏之门的密匙。
“榄仔对峨眉”这个藏宝点公然的位于公路两侧的矮山之间,完全不像传言那般神秘。榄仔、峨眉原来是山上的两块石头。榄仔石处在一群乱石中,形似橄榄,表面光滑入镜。这榄仔石的奇特之处,不光是石头的形状,更是石头旁的那首题诗,正是张保仔留下的藏宝诗。山的对面,有另一块石头湮没于绿草之中,石上有一道天然裂痕,似嫦娥清秀的蚕眉,这就是峨眉石。
这首藏宝诗的意思是说,榄仔石和峨眉石之间埋藏着十万九千四百两金银财宝,要得到这些财宝的办法是在晚上竖起两根竹竿,月亮升到竿顶时,从两竿影子相交之处就可以找到宝藏了。
根据张国华的解释,只要找到了插竹竿的两个点。确定了竹竿的高度,那么就很容易找到宝藏了。在田间,人们曾无意当中发现了一块光滑的巨石,上面厚厚的长满了一层仙人掌。当地村民铲开石上的仙人掌后,惊喜的看到,一个直径约4厘米的石洞赫然出现在眼前。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插竹竿的地方?如果是,那么另外一个插竹竿的洞在哪里呢?遗憾的是,人们最终也没有找到另外一个插竹竿的洞。而且,即便找到了,竹竿的高度是多少也无法得知,也仍然没办法确定藏宝的准确地点。
与其它藏宝传说不同,张保仔的故事发生在清代,距离我们不过两百年左右的历史,历史事件的口口相传不会出现太大的误差。根据老人的说法,光是上川岛以及附近岛屿的藏宝窟就有几十处,而且大部分仍“深藏闺中”,如公湾的“倒吊人头”、背子迳的“鬼仔上桅”、浪湾的“七星伴月”、棋盘山的“石手指”、乌猪岛的“半边月”石刻、扯旗山的“金井”、竹旗山的“银顶”等都有张保仔的宝藏。
但是,藏宝秘笈早已失传,人们很难确定具体位置去寻找宝藏。
即便如此,上川岛关于寻宝、得宝的传奇故事却也非常多,当地人对此津津乐道。在乌猪岛,有一个叫孟乐的人在放牧中偶然发现了一个薄本。但是,孟乐不识字,便把纸撕下来卷烟。直到一天,他的朋友上岛发现了那个薄本,可惜只剩下最后一页,上面写着:“乌猪洲仔有石船,船头向住穿石心,船尾向住三尖石,石下一香炉,石香炉地下有井字,从井字量起三十六周线,黄金三百两,白银三皮箱。
”当时,两人找到了香炉和井字,但是却不知道三十六周线是什么,怎么计算,只好就此作罢,留下了这个谜底至今未能破解……
上川岛的宝藏传说鲜活生动,似乎是不容置疑的,关于张保仔手抄本的推断也十分合理。但是,真本失传,口头流传的信息真假难辨,上川岛数量惊人的财富仍然长眠地下。人们至今没能破解上川岛海盗藏宝的谜团,也没有找到传说中迷失的宝藏,毕竟历史传说中有价值的提示太少了,或许只有偶然的发现,才会让某些宝藏重见天日。
但是,在寻宝过程中所获取的越来越多的证据,却让人们坚信宝藏的现实存在。
其实,上川岛早已不需要靠海盗宝藏发家,它本身拥有了太多的财富:风情各异的金沙滩、银沙滩、飞沙滩,壮丽神奇的川南石窟景色,沙螺湾的原始次生林,茶湾的猕猴保护区,珍惜的竹柏林、红树林……碧蓝的海水,纯净的空气,这些不都是上川岛岛民无尽的财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