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下效的例子 群书治要小故事151 道德教育重在上行下效

2019-03-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所以良好有效的道德教育,就是<说文解字>上所说的,对「教」下的定义:「上所施,下所效也」.这个「上」就是家长.老师.领导;他们是怎么做的,下面跟着怎么效仿,就是良好有效的道德教育途径了.所以我们长期以来道德教育不得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把道德教育变成了说教,而不知道这个道德教育和知识的传授是不一样的,不仅仅是靠言语去教导,而重要的是身教胜于言教,上行而下效.上行下效的例子 群书治要小故事151 道德教育重在上行下效在<说苑>上记载,大禹治水,民众跟着他奔波劳苦,但是没有人有怨言

所以良好有效的道德教育,就是《说文解字》上所说的,对「教」下的定义:「上所施,下所效也」。这个「上」就是家长、老师、领导;他们是怎么做的,下面跟着怎么效仿,就是良好有效的道德教育途径了。

所以我们长期以来道德教育不得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把道德教育变成了说教,而不知道这个道德教育和知识的传授是不一样的,不仅仅是靠言语去教导,而重要的是身教胜于言教,上行而下效。

上行下效的例子 群书治要小故事151 道德教育重在上行下效

在《说苑》上记载,大禹治水,民众跟着他奔波劳苦,但是没有人有怨言。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大禹他本身有德行,能够取信于天下之人。

《说苑》上说,「禹称民无食,则我不能使也」。大禹说,假如老百姓连吃的食物都没有,还饿着肚子,那我就不可能指使他们。今天在上位的人没有顾及到老百姓的疾苦,只是想着自己想做什么、想建立什么功业,搞什么政绩,结果,「功成而不利于民,则我不能劝也」,所做的事业对老百姓没有什么真实的利益,那也就很难劝导老百姓、鼓励老百姓心甘情愿地来做这些事情。

上行下效的例子 群书治要小故事151 道德教育重在上行下效

「故疏河而导之,凿江通于九派,洒五湖而定东海,民亦劳矣,然而不怨者,利归于民也」。我们知道大禹治水相当地不容易,他疏通黄河的水道,还要开凿长江,让长江主流的水都能够通到九大支流,这样才不至于造成太大的水患;整治五大湖泊,让水都平稳地流到东海去,这些工程浩大,老百姓非常辛劳,却没有一个人抱怨、讲条件,喊苦喊累。

上行下效的例子 群书治要小故事151 道德教育重在上行下效

为什么?就是因为大禹治水身先士卒,自己很辛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目的是什么?目的不是自私自利,目的是为了疏通水道,减少水患,并且把这个水引到农田去灌溉。所以老百姓知道大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大众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

否则这个水患一来,老百姓流离失所,甚至连性命都难以保全。正是因为大禹他治水是为了人民着想,为人民付出,所以老百姓非常信任他。他的信任足以遍及天下,「信盖天下,然后可约天下」。只要大禹说要做哪些事情,老百姓都心悦诚服地愿意配合他。

所以假如你的孩子、你的学生、你的下属,在你提出要求的时候,他的内心都是这样想的:我父母是为我好的,老师是为我好的,领导是为我好的,他肯定是心甘情愿地去做,不需要你有太多的督促。那你就是做到了信盖天下,可以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