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断腕什么意思 壮士断腕勇改革 解读广西汽车集团之再腾飞
壮士断腕承变革阵痛,鹰生新翅看五菱再上九霄。这里的员工,有着他们引以为傲的称谓——“五菱人”。2018年,适逢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广西汽车集团,这位与自治区同岁的八桂赤子也迎来了第六十个硕果金秋。六十年的改革巨变风雨兼程,六十年的砥砺奋进自强不息,铸就了如今“广西制造”金字招牌的熠熠生辉。
自折双翼前路茫茫 雄鹰再起犹未可知
进入2000年,面对着市场大浪淘沙竞争的加剧,加之自身企业管理粗放导致的生产效率不高,内忧外患下的五菱集团在资金、管理与技术层面已是捉襟见肘,引入外资及技术已是迫在眉睫。
2002年6月4日,南宁国际大酒店内盛况非凡,来自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的三方代表,在满堂喝彩及镜头闪烁下共举酒杯,宣告三方合资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可远在柳州的不少五菱人陷入了难以言状的委屈中。“柳州五菱路在何方?”成为了当时人们心中一个无法解也不可碰的问号。在他们眼中,一个纯纯的地方企业就这样把所有生产微型汽车的全部优良资质拱手相让,自己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残”的零散业务,更为不解的是,彼时仍是全国微车生产企业四强,却自断双翼,鹰已折翼,谈何飞翔?
“当你跳出悲观情绪,从宏观的角度看这只是五菱再腾飞前的阵痛。”一片迷茫中,颇具声望的老厂长丁叔却笃定的认为,“人还是那帮人,五菱还是那个五菱,切割只是为了打造品牌产业链,五菱只会越做越大!”
“三年再造新五菱”气冲霄汉 自强不息打开新市场
“领导没走,他们有决心我们就有信心!”五菱人很快稳定了情绪,回到了战斗的岗位上。一番重抖擞,集团明确朝着零部件、发动机及专用汽车业务三大主业再出发,“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五菱魂又一次得到了极致的演绎,“三年再造一个新五菱”的口号气冲霄汉。
剥离了整车业务的五菱集团秉持着精益生产的理念将全副精力放到了三大主业的雕琢上。零部件分厂布局重组,推进模块化、集成化的高效生产方式,擦亮了广西制造的金字招牌;大幅投入的技改及研发,让更多车型拥有了一颗强劲的机芯;精准及时的市场定位,开拓了专用车市场的新局面。
2003年,集团销售收入达34.9亿元,同年,便与上汽通用五菱共同跻身全国大型工业及信息化企业500强,形成广西汽车工业两颗明珠交相辉映的喜人盛景。
“2007年在香港成功上市后,‘十一五期间’我们用于技改和研发的资金投入就达到了21亿元,企业的上市便是为了获得充足的资金去开拓更大的市场。”广西汽车集团董事长韦宏文说。2006年五菱集团在青岛开拓零部件生产基地;2008年布局柳州潭西建设零部件及专用车生产基地;参股桂林客车发展有限公司……资本流入工业公司反哺集团实业,实现了汽车制造的做强做大。
鹰生新翅再上九霄 五菱品牌再铸辉煌
“三年再造一个新五菱”的诺言在智慧与汗水的灌溉下实现,剥离后的五菱集团成功实现了鹰生新翅再上九霄。2005年以来,五菱人凭借不断强化的精益化生产,勇挑高端微型商务车下车体、新型微车悬挂系统和驱动桥开发等重大项目;根据市场的特殊区域用车情况,公司先后开发出景区观光车、微型货柜车、五菱校车、城市小公交等车型,其销量在细分市场占有率稳居前列。
如今的广西汽车集团与上汽通用五菱协同共进,牢牢地铸造了一条从零部件到整车的五菱品牌产业链,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市场价值。随着五菱的再腾飞,“五菱展翅”的标志绽放出了历久弥新的璀璨光华,“广西制造”的金字招牌更享誉神州蜚声海外。
“2017年广西汽车集团(前五菱集团)营收突破220亿元,具备年产150万辆汽车零部件、80万台汽车发动机、10万辆客车及改装车的雄厚实力,至2017年底,乘用车零部件产值占比零部件总产值达70%。未来,我们将在细分市场上继续寻找突破口,发掘新能源市场的机会。推进与世界优质企业的合资合作,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并拓展更多的大客户,布局更大的市场。”广西汽车集团副总裁陈晓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