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桂珍盛家 倪桂珍 成就“宋氏三姐妹”的伟大母亲
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代表人物、近代实业家盛宣怀甲富一方,晚年时颇为忧念家族产业的传承与未来。一天,他和第二任妻子——庄夫人一起去捐建的玉佛寺剪彩,遇到一位得道高僧落潭。在夫人怂恿下,盛宣怀将心事向法师道出,落潭法师遂卜一卦:“子女多纨绔,家仆有名媛,败者五六七,成者一二三。”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定,盛家兴衰大多应验。
盛宣怀重视教育,家中200多位女佣均经层层选拔脱颖而出,大多有过教育背景或家世纯良。她们不单做打杂等粗活,更多时候担任协理盛家子弟教育重任的“养娘”。所谓“家仆有名媛”,最为有名的一即吕葆贞——赵一荻(赵四小姐)的母亲,二即倪桂珍——“宋氏三姐妹”的母亲。
倪桂珍(1869年-1931年),一生育有6个子女,分别是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宋子安。可以说,倪桂珍一家不仅成就了民国“四大家族”之一的宋氏家族,更书写了半部中国近代史。
老年倪桂珍
余姚世家
倪桂珍的母亲倪徐氏是我国明朝大学士、《农政全书》编著者、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第十七代后裔。父辈倪氏一族亦为余姚士大夫望族,其祖先很早从安徽迁居到浙江余姚县,形成倪家堰村落。徐家世代为官,官称“文定公”,居住在现上海西南部的徐家汇,据说,“徐家汇就是以这个家庭命名,从字义上解释即‘徐家中心’”。
倪桂珍父母思想开明,所以倪家的孩子不分男女都接受教育。倪桂珍在家中排行老二,5岁开始跟老师练习写字,那时候多数女孩子都在练习女红。8岁入小学,14岁以优异成绩保送上海西门的培文女子高中,17岁毕业。她从小便接受到比同时代大多数妇女更多的教育,且擅长数学,喜爱弹钢琴,懂英文,曾留校任教员。
在当时盛行女子缠足的旧风俗时代,倪桂珍裹脚后经常高烧不退,病怏怏的,父母不忍心看她受罪便做了让步,故人称“大脚”。1931年逝世后,宋家为她写的生平事略中说,“宋家几代以来都使妇女享有相当平等的地位并且都不缠足。”
倪桂珍从小胆大过人,处惊不变。据倪家后人说,一次与妹妹桂殊在上海斜桥边玩耍。路遇牵狼狗带恶仆的小混混欲行非礼,倪桂珍厉声相对,相持直至校警赶来,小混混不得不赶紧溜走。
“最好的女人”
1887年仲夏,18岁的倪桂珍与21岁的宋嘉澍在上海举行了新式婚礼,从此夫唱妇随,兴办实业。1894年宋嘉澍与孙中山相识,志同道合,从此全身心追随,贡献毕生精力,成为国民革命成功的重要财力支柱。这一切皆离不开爱妻倪桂珍的支持。
全家福
1917年夏摄于上海宋寓
在《中国的蒋家》一书中,作者埃尔默·特·克拉克写道:
朋友们称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女人”,一面决断和权威,另一面又平等和尊重:
宽严相济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倪桂珍却常说“养不教父之过,也是母之过”。丈夫宋嘉树平日忙于社会活动,在家里总显得热忱、和蔼、随和,而她一反“严父慈母”的习俗惯例,对子女管教甚严,比如“宋氏三姐妹”始终盘发即谨守母训,始终优雅得体;既支持丈夫西式“男女平等”的教育,也用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言传身教。
比如,宋家衣食无忧,但倪桂珍却不允许孩子们有一丝一毫的奢靡浪费。又如,儿女们本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她要求女儿们从小学做饭、烧菜、做针线活。年幼的庆龄和美龄学成巧手,唯老大蔼龄学不来这种慢手艺。最后总算父亲说情,母亲才允许她不学女红这一项。
“宋氏三姐妹”
同时,她崇尚“民有、民享、民治”,又不乏“受苦、忍让、宽容、博爱”的精神。在对待子女婚姻、支持子女从政方面坚持博爱、包容之心,特别女儿们的婚事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1915年6月,宋庆龄特地为自己和孙中山的婚事返回上海征求父母同意。作为母亲的她泪眼婆娑劝导庆龄说:孙已有妻室,儿子孙科比她还大,两人年纪相差悬殊……宋庆龄不顾父亲的反对,决定远赴日本去找孙中山的那一夜,她听到了动静,披着大衣来到庭院,没有叫醒丈夫,也没有挽留女儿,只是站在原地,用沉默表达对女儿的宽容和理解。
“宋氏三姐妹”的婚姻,其实都曾遭到倪桂珍的强烈反对。但最终她尊重女儿们的选择,在她们成家后仍然给予深切的情感支持。
宋美龄在《祈祷的力量》中写道:
宋庆龄晚年回忆母亲:
去世前特意叮嘱:
少年时期的宋庆龄与母亲
时代前沿
在一生62年的风云岁月里,倪桂珍早期经历了清末封建社会大厦折倾,自小接受良好、严格的士大夫传统教育;中期冒着生命危险参加推翻清朝200余年统治的斗争,是推动辛亥革命胜利的功臣之一;后期于民国初创期,寄厚望于子女为国为民承担重任。
倪桂珍一直寄予子女能唤醒国人,立志成为林肯、华盛顿式的人物。当时为三个女儿取名都带有“琳”字,有崇敬林肯之意。如大女儿“霭龄”原名为“爱琳”,宋氏夫妇结识孙中山(孙文)后,所生儿子也因孙文而取名“子文”。
倪桂珍经常从美国购买大量幼儿读物,对子女进行启蒙教育,并带领儿女合编《上海儿童报》。她认真督促子女学好中文、英文,同时学习会话、演讲、打字、写毛笔字、油画、弹钢琴等才艺。对儿女的学习成长,倪桂珍从不溺爱,早早将子女送入寄宿学校,从小进行集体生活训练。后来又都将儿女送至美国求学,三个女儿都毕业于威斯里安女子学校。
古语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倪桂珍却认为女子与男子一样,都可以成为有作为的公民,为国家作贡献。她与丈夫共同决定把子女都送到美国读书。《宋氏家族》的作者埃米莉·哈恩说,宋夫人的“做法之所以与传统观念更加背道而驰,是因为她简直像对待男孩那样对待女孩,她的女儿们是首先被送出国的”。有如此先进思想的母亲,实在是“宋氏三姐妹”的造化与幸福。
倪桂珍“男女平等”思想以及她对中国慈善事业的贡献,令三个女儿感受至深。日后,性格迥异、立场不同的三姐妹皆热心于中国的妇女运动,不同程度从事着中国的慈善事业,不能不说受到母亲倪桂珍潜移默化、以身作则的影响。
倪桂珍,一个伟大的母亲,她养育的6个子女都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他们在中国动荡的民国时期站在时代最前沿,其思想和作为几乎影响了中国30年。她的儿女称她有福,她的丈夫也称赞她说:“才德的女子很多,惟独你超过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