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周立群 人保资产总裁周立群:公募开闸倒计时 人保资产借势转型
2013年6月1日,注定要被载入中国金融业史册。从这一天开始,新《证券投资基金法》落地实施,整个基金行业的竞争业态将由此改变。包括保险、券商、私募等新成员将加入到公募队伍,同台角力的暗流已然涌动。
尽管周立群一再强调,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公募不会成为人保资产的业务主干。但这家资产规模逼近4000亿的国内首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蓄势待发,仍然令基金公司感受到了从未有的竞争压力。
其实,涉足公募领域,只是周立群和他的投资团队在保险投资新政落地后的发力之一。更大的挑战来自于,如何令其管理的保险资金和社会资金实现产品化?让资产管理的模式从过去单一的委托代理向信托方式转换?而这恰恰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走向成熟、实现第三方财富管理转型的重要标志。
5月的一个清晨,上海证券报记者走进了周立群位于上海陆家嘴的办公室。作为人保集团副总裁、人保资产总裁的他,就泛资产管理时代的危与机、人保在新形势下的投资布局,与记者娓娓道来。
公募构想:
两三年内达到中等规模
人保资产将把公募资产管理业务作为公司发展新的增长点,初步设想是:经过2至3年的努力,使公司管理的公募资产规模与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相当。不过,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公募不会成为业务主干
《上海证券报》:公募开闸已进入倒计时,人保资产在这方面的准备如何?
周立群:人保资产2012年成为基金业协会第一家保险机构的特别会员。我们将以新基金法正式实施为时间窗口,力争成为特别会员中首批发行产品的公司。
具体模式为:以事业部形式开展公募业务资质申请筹备工作。我们成立了公募产品业务领导小组,并成立了系统建设和运营、团队建设、财务支持与综合协调四个工作小组。目前,我们公募业务的业务资格申请等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上海证券报》:未来对公募业务的定位如何?面对当下公募业务的同质化,如何突破创新?
周立群:先说一下我们想做公募产品的原因,一是希望通过受托公众资金,来推动公司内部体制机制的市场化进程;二是这些年,我们在管理保险资金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应的经验和能力,我们希望让更多的投资者通过我们的价值创造获得收益。
我们将把公募资产管理业务作为公司发展新的增长点。我们的初步设想是:经过2至3年的努力,使公司管理的公募资产规模与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相当。不过,我认为,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公募不会成为我们的业务主干。但我们仍将立足于保险资管的优势来设计公募产品,实现突破创新。
《上海证券报》:人保资产是保险业内最早进行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的,目前这方面的进展如何?
周立群:我们是行业内第一家向保监会申报材料的资产管理公司,目前,在人员配备、制度流程及信息系统建设等各方面已全部准备就绪,并进行了全流程的仿真交易测试。
股指期货对于保险资金而言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保险资金将充分利用股指期货这一低成本的套期保值工具进一步提高保险投资的风险管理水平。
《上海证券报》:除涉足公募、期货等业务外,未来人保资产还有哪些规划?
周立群:我们制定了新五年规划,包括:保险资产管理业务以高于同业平均水平的速度稳步增长;在公募领域,较快实现实质性突破;打造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逐步形成丰富多样,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体系;以研究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为基础,建立能够带来较高、较稳定投资回报的各层次资产配置逻辑与方法体系。
此外,投研能力建设能够充分适应投资市场的工具创新,利用投资市场的工具创新提升投资收益率及其稳定性。并且,在监管政策允许范围内,充分实现资产配置的多元化和国际化;综合投资能力位于同业前列,打造出一批精品账户和标杆产品。重要的是,为人保集团业绩增长提供有力支持,为各类客户提供较满意的投资回报。
新政布局:挑着吃、慢慢吃
每个保险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都是不一样的,即便现在很多投资品种放开,保险投资管理人也不会立马就大幅配置,应该挑着吃、慢慢吃,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来决定用什么样的速度和密度去配置
《上海证券报》:保险投资新政出台后,保险资管是否面临着战略的重构?
周立群:保险投资新政的实施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就机遇而言,新政拓宽了保险资管公司可管理的资金范围,拓宽了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也增加了股指期货等风险管理工具。
挑战则来自于两方面,一是保险资产管理准入放松将使保险资产管理领域的竞争更为激烈,“老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面临市场份额减小的压力;二是非保险资产管理领域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保险资管公司在投资能力与市场拓展能力两方面都面临一定的考验。
基于对挑战和机遇的分析,人保资产为应对新政制定了一整套策略。其中包括:积极拓展公募资产管理业务,适时组建量化投资团队和衍生品投资团队,建立能够带来较高、较稳定投资回报的各层次资产配置逻辑与方法体系,并且初步构建较先进的程序化交易系统等。
《上海证券报》:对于新开放的投资品种,有哪些配置取向?
周立群:新开放的投资品种的普遍特点,一是与实业投资挂钩,二是以债务融资类为主,三是流动性较低。对于这些产品,我们倾向于投资所处行业发展前景良好、债务人经营状况良好、产品交易结构清晰、收益与其内在风险和流动性状况匹配的品种,并在监管规定范围内择机进行投资。
实际上,每个保险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都是不一样的,即便现在很多投资品种放开,保险投资管理人也不会立马就大幅配置,应该挑着吃、慢慢吃,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来决定用什么样的速度和密度去配置。
《上海证券报》:海外投资已经全面放开,对于“扬帆出海”准备好了吗?
周立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海外投资的条件已经具备了。过去,人民币对美元是单向升值,使得我们对于海外投资并不迫切。现在已经是双向波动,对于中国的投资机构来说,全球化配置的一个条件已经具备。
海外投资总体上应立足于以下两点原则:一是对冲国内投资风险,二是平滑整个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海外投资品种较多,可选择空间较大,具体会投资哪些行业,仍视海外具体市场情况来判断。
《上海证券报》:有些保险机构目前热衷于信托投资,人保资产怎么看待这个新增的投资品种?
周立群:我们认为,信托行业的发展空间很大,只是目前信托业务比较狭窄,基本局限于资金信托,因为资金信托比较容易做。而由于市场制度、专业素质都没有到位,其他类型的信托尚未发展起来。
除了信托,我觉得还有一个领域保险资金可以涉足,那就是租赁。租赁行业的特点比较符合保险资金追求稳定回报、长期资产配置的特性,对提升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有一定帮助。而且租赁和保险业会产生一些业务关联,比如医院体检设备的租赁,大部分投保健康险、寿险保单的过程中本身就需要体检。在租赁领域,我们也在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
《上海证券报》:投资品种大大增加,未来保险资金权益类仓位会否因此下降?
周立群:投资渠道的丰富与权益配置水平之间并不矛盾,也不是简单的替代效应,而是为保险资金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
多方肉搏:抢跑第三方业务
无论是管理保险资金还是管理社会资金,产品化都是最有效率的方式。对于保险资管公司而言,资产管理方式要从单一的委托代理向信托方式转换。这是保险资管公司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上海证券报》:泛资管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保险资管将与券商、基金等机构在第三方业务争抢上展开“肉搏”。相比之下,保险资管有什么优势?
周立群:资产管理行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未来将逐步站在同一竞争平台、同一起跑线上。应该说,各类金融机构都有其各自最擅长的领域,各资产管理市场主体也都有各自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保险资管公司在资产配置、组合管理、风险控制和专户管理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比较明显。这主要体现在: 一是资产配置和组合管理能力优势。特别是在多年的保险资金投资管理实践中,保险资管公司重视对保险资金风险收益特征和资产负债匹配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在大类资产配置和组合管理技术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特点和竞争优势。
二是风险管理和信用评估能力优势。在多年的保险投资管理实践中,保险资管公司在风险管理和信用评估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制度安排。
三是专户管理能力优势。目前,保险资管公司开展投资管理业务的主要形式是专户受托管理。与专户管理相适应的委托受托关系、绝对收益目标账户管理机制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是保险资管公司的特色。
《上海证券报》:短板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周立群:在社会第三方财富管理领域,与券商、基金等机构相比,保险资管公司也的确存在一些短板。
首先是社会公众对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认知度较低。一方面,以往,保险资管公司一直专注于保险资金的投资管理,未涉足社会第三方财富管理市场,因此,对于社会第三方市场来讲,保险资管公司是“新兵”。另一方面,由于监管政策以及委托人个性化的投资限制等约束因素,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缺乏可比口径的历史投资业绩,使得投资者短期内对保险资管公司的投资管理能力难以客观评价。
其次是产品创新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多年来,保险资管公司主要以专户形式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产品化程度不高,现有的产品也存在较高的同质化特征,差异性不明显。如何在产品上进行设计开发的创新、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是保险资管公司业务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上海证券报》:保险资管公司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周立群:无论是管理保险资金还是管理社会资金,产品化都是最有效率的方式。对于保险资管公司而言,资产管理方式要从单一的委托代理向信托方式转换。这是保险资管公司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