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瘦鹃周吟萍 周瘦鹃和周吟萍:情痴留遗恨
1895年6月30日,周瘦鹃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小职员家庭。6岁那年,由于维持家庭生计的父亲因病去世,生活展开了一幅艰辛的画卷。但幸运的是,周母是一位倔强的女人,为了能让儿子读书,她挑起家庭的重担,日夜为人缝补做活。在母亲的谆谆教诲下,周瘦鹃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因为成绩优异和家庭贫困,教过他的老师们都对他另眼相待,他也由此受到免交学杂费的特殊优待,直到中学毕业。
其实,早在中学时期,16岁的周瘦鹃就表现出非凡的写作能力。一次暑假,被旧书摊杂志上的一篇爱情故事打动,他就下决心把这则笔记改成小说或剧本。一个月的时间内,他竟然完成了八幕话剧《爱之花》,这虽然是他的处女作,但后来被搬上舞台,也曾轰动一时。
1912年,未满18岁的周瘦鹃中学毕业被留校任教。因为年纪小,而且教的学生大都是比他大的富家子弟,所以经常被欺负。周瘦鹃忍气吞声,也更加勤奋,很快,他就在文坛崭露头角。也就在这时,他遇到了一生中的最爱的姑娘周吟萍,也开始了他们之间一生一世的纠缠。
那是在上海务本中学的一次联欢会上,一个活波秀美的女生上台表演昆曲,一颦一笑让台下的周瘦鹃一见倾心,如梦如痴。得知心仪的女孩是"校花"周吟萍,且是富家千金小姐,周瘦鹃胆怯了,虽然自己小有名气,但贫困的家境还是让他感觉到两人之间巨大的差距,他望而却步,但又寝食难安。
18岁的青春,正是恋爱的时节,眼波追随很久的周瘦鹃终于无法按捺内心的冲动,他还是鼓足勇气给女孩写了信。怕鲁莽唐突,他在信中极尽谦和,但炙热的情感是无法掩饰的。信发出去后,他忐忑不安地等待着,期待她的来信又害怕她的拒绝。在煎熬中,他终于收到她的回信。就这样,书信传情,才子佳人,仿佛命中注定般,一眼万年。
他们开始了长达六年的通信,他们谈小说、昆曲,写诗歌美文,乃至讨论花卉种植,情感与日倍增。但一直在"女神"面前自卑的周瘦鹃最初依旧不敢直言自己的爱慕之情,可深情无需直白,周吟萍自然也心知肚明。他们以为爱情会随着时间瓜熟蒂落,总有一天他们会自然地走到一起。可情感浓烈时,周吟萍的家人发现了他们之间的恋情。
反对是必然的,她家道殷实,又才貌双全,父母怎会甘心把她托付给一个日子清贫的穷书生?面对家人阻扰,她反抗过,可无济于事。最终,两人不得不正视分手的结局,而她也面临着和一个富家子弟结婚的命运。看无可扭转,她只能选择妥协,但前提是必须让周瘦鹃来参加自己的婚礼。
他忍着剧痛如约来了,她一袭白纱明艳动人,只是神情恍惚,双手不停地抚弄手上的浅色丝手套。两人眼神交接中,他自然是明白的,那手套是他之前送她的。她在用行动来表白自己的心意,新郎的位置上站的不是你,但心是你的。参加完婚礼,他大病了一场,仿佛精气神被抽空了一半。
婚后,他们依旧保持通信,也互赠相思的信物。周瘦鹃曾说:"每得片纸只字,目为瑰宝。"而周吟萍也在信间表白道:"想当初我也曾几次三番地想抵抗,然总没有效果,后来退一步想,我譬如寄居此间,保持清白,以后慢慢再作道理,一年工夫,居然被我挨过了……"谁能想象,新婚一年后,她竟用尽各种方法为他保留着女儿身。
遗憾的是,他们终究未能实现在一起的心愿。因为母亲的催促,年龄愈大的周瘦鹃也开始面临结婚的压力。心系的女人已然成了他人的妻子,他又无法冲破这一切,于是开始相亲,随后也结婚了。
周瘦鹃结婚时,周吟萍也来了。同样的一幕,一先一后出现在两人面前,心苍凉,也许再也所寄。第二天,周吟萍写信给周瘦鹃,说昨晚去剧院看了《黛玉葬花》这出戏,为林妹妹流了一把伤心泪。此话所包含的各种情绪,她懂,自然,他也心明。
男婚女嫁,各自参与,只是彼此不是我和你。此时的他们也许终于看透了,相较男欢女爱,也许留在心里的真情才是最值得珍藏的。虽然,各自成家后,他们也曾一起相会过,看戏泛舟,似朋友,如亲人,但再无非分之想。
纯粹的爱情也许更弥足珍贵,无法忘却。婚后,周瘦鹃把对周吟萍的爱转化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为她的英文名字叫"Violet"(紫罗兰),于是,他建紫罗兰庵,一生供养紫罗兰花于案头,连办的刊物也取作《紫罗兰》,甚至用紫罗兰墨水写文章。作为"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他一生写过太多的爱情小说,很多主人公都是他的紫罗兰,他最初的恋人——周吟萍。
多年后,也许上苍看到这对有情人痴恋太苦,也给过他们一次机会。那时,周瘦鹃夫人去世,而周吟萍也失去丈夫,按说红颜白了头,真情终牵手也算一段佳话,可周吟萍却以"年华迟暮,不想重堕绮障"的说法拒绝了。也许看过太多的痴痴怨怨,站在彼岸守着回忆也是另一种风景。
有朋友曾这样评价周瘦鹃:"弥天际地只情字,如此钟情世所稀。我怪周郎一支笔,如何只会写相思。"周瘦鹃一生写尽人间情事,唯独难忘那一眼台上看到的舞弄长袖的女子,他终生痴迷紫罗兰,最终走不出初恋的回忆。1968年的那场浩劫中,当"紫兰小筑"变成废墟、紫罗兰花被践踏时,生无所寄的他再也不留恋这个世界,一跃而下,魂断枯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