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天惊的意思是什么 石破天惊的一吻
在意大利美声歌剧中,我第一热爱的是贝里尼的《诺尔玛》,平时在普及歌剧讲座中,我讲得最多的也是《诺尔玛》。自从歌剧女皇玛丽亚-卡拉斯在上世纪中期历史性地唱红了这部歌剧后,诺尔玛这个集戏剧、抒情、花腔于一体的角色成为顶尖女高音的标杆之一,或被称为女高音中的珠穆朗玛峰。
在卡拉斯之后,虽然有琼-萨瑟兰、贝弗利-希尔斯、蒙特塞拉特-卡巴耶等一流女高音演唱这个角色,并留有CD、DVD,但她们的总体实力和艺术感染力,还是逊色于卡拉斯。限于时代,卡拉斯只有全剧录音和片段影像,没有全剧录像。
卡拉斯去世后,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录音和影像业日趋发达,对普及推广歌剧越发有利。《诺尔玛》依然在上演,但令人不解的是,当今那些著名的女高音很少饰演诺尔玛。是受嗓音条件限制?也不尽然,如美国女高音蕾妮-弗莱明,饰演过威尔第《茶花女》中的维奥列塔(这个角色可与诺尔玛并肩为意大利歌剧女高音中的“双峰”),但不见其演唱贝里尼《诺尔玛》的CD、DVD。
罗马尼亚女高音安琪拉-乔治乌在唱片中有过《诺尔玛》中“圣洁女神”唱段,但全剧演出似乎没听说。
俄罗斯女高音安娜-涅特列布科,唱过许多重量级的角色,最近几年甚至唱到了瓦格纳《罗恩格林》中的艾尔莎,但迟迟不见她的诺尔玛。连近些年走红的德国女高音安雅-哈特罗斯,为拓宽戏路去演瓦格纳的角色,但就是没有染指诺尔玛……
以上这些当今世界乐坛顶尖的女高音,不仅唱功出色,颜值也高,为什么不演诺尔玛?是因为卡拉斯的珠玉在前,令后来者望而生畏,生怕唱不好诺尔玛而砸了自己的牌子吗?这让我想起了老前辈德国女高音莉莉-勒曼当年说过的一句“狠话”:我宁愿一晚上唱三遍布伦希尔德(瓦格纳《尼伯龙根指环》中的重量级女高音角色——笔者注),也不愿唱一遍诺尔玛。
那么,当今的诺尔玛由谁在演呢?说来有意思,大都是那些虽不顶尖、但具备一定实力的女高音。2014年夏天,我专程到北京的国家大剧院观赏《诺尔玛》,其中的意大利女高音也是这样。这些年来,除了CD,我还收集了近十款《诺尔玛》DVD,其中捷克女高音埃迪塔-格鲁贝洛娃版的名声最大。
2006年,当年已六旬的格鲁贝洛娃(1946年出生)在巴伐利亚歌剧院主演诺尔玛的消息传出后,引起轰动,几轮演出票一抢而空——已有多年没有大牌女高音来挑战诺尔玛,格鲁贝洛娃却在六十岁的年龄来饰演诺尔玛,堪称壮举,因而引发了抢票观剧的热潮。
然而,格鲁贝洛娃毕竟年纪不轻,嗓音特色又偏重花腔,对她饰演的诺尔玛,我们实在不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其他几款DVD中的几位女高音的表现,勇气可嘉,也已竭尽全力,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但总觉得不够打动我。又一想,既然大牌女高音都不演或不敢演,那些“二线”女高音能演到这样,已经值得点赞了。
因为太喜欢《诺尔玛》,虽然很少有满意的版本,只要市面上有新出的《诺尔玛》,我还是会一一收集,直到最近欣赏到由女高音桑德拉-拉德娃洛夫斯基(Sondra Radvanovsky)主演的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版本的《诺尔玛》,我出乎自己意料地被感动了!
拉德娃洛夫斯基的《诺尔玛》,我收藏有两个版本,2015年西班牙的里西奥大剧院版本我印象一般,2017年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版本,在演第一幕时,我的感觉还是一般,直到进入第二幕。为方便叙述,先简单介绍一下《诺尔玛》的剧情。
二幕歌剧《诺尔玛》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0年罗马统治下的高卢德洛伊特地区。德洛伊特族领袖奥罗维索,号召民众奋起抗敌,但其女儿、祭司长诺尔玛却与罗马总督波利昂私通相爱,并已生下两个孩子。后来,波利昂又爱上了诺尔玛的部下、年轻的女祭司阿达尔吉萨,并准备带她逃往罗马,诺尔玛知道后愤怒之极,想杀了阿达尔吉萨作为祭品。
这时,波利昂潜入德洛伊特地区,想带走阿达尔吉萨,却被诺尔玛的士兵逮捕,带到诺尔玛面前。诺尔玛觉得这是最好的复仇之机。
但面对波利昂的不屈不挠与为阿达尔吉萨求情,诺尔玛终于“良心发现”,最后在族人面前宣布:该上祭台的是自己!因为是自己私通敌方首领,背叛族人,罪孽深重。波利昂因此被深深感动,但为时已晚,剧终诺尔玛与波利昂双双走向火刑祭台……
由此可见,《诺尔玛》的情节极具戏剧性,是所谓正歌剧中的英雄歌剧,壮美而大气。出于诺尔玛女英雄的角色要求,饰演诺尔玛的女高音须具备强烈的戏剧性张力、深情优美的抒情特色和颗粒感清晰的花腔装饰音。说实话,要综合以上实力,难度确实很高,这也就是为什么诺尔玛几乎成为卡拉斯的代名词。
后来的女高音,要么花腔上有特色(如萨瑟兰、希尔斯、格鲁贝洛娃),要么抒情上很漂亮(如卡巴耶),要么戏剧性上有追求(如希腊女高音Dimitra Theodossiou),这是演唱诺尔玛这个角色的重中之重。但综合相比,还是比不上卡拉斯,尤其是后一点,即强烈的戏剧性张力,卡拉斯宽广的音域、浓郁的质感、深刻的悲情独步天下。
再说回到桑德拉-拉德娃洛夫斯基——这位1969年出生在美国的女高音,从姓氏上看,很可能是俄罗斯和东欧移民的后代,她近年来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出演了一些威尔第女高音角色,名声渐起。她本质上是位抒情女高音,最多是重抒情(Iirico Spinto),并不擅长强烈的戏剧性,所以在演唱《诺尔玛》第一幕结束前,诺尔玛、阿达尔吉萨、波利昂三人不期然相遇,爆发强烈冲突,在人物情绪剧烈的三重唱中,拉德娃洛夫斯基就显得力不从心,戏剧性不足。
当时我想,这又是一版“鸡肋”《诺尔玛》。谁知进入第二幕,一切改变了。
以往,几乎所有饰演诺尔玛的女高音,都强调角色的女英雄气质,即所谓“硬气”,哪怕是最后牺牲自己感动波利昂,表演上依然表现出一股凛然之气,这几乎已成为一种套路。我们且来看拉德娃洛夫斯基的诺尔玛。第二幕一开始,当她听说阿达尔吉萨将离开波利昂成全自己时,流露出少女般的喜悦,想象并憧憬着自己将与波利昂重归于好。
但当侍女告诉诺尔玛,阿达尔吉萨还是将与波利昂私奔时,前面还流露女性柔情的诺尔玛彻底绝望了,她愤怒鸣锣,号召族人与罗马人抗争,并要将阿达尔吉萨处以火刑。
面对被抓获的波利昂,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全剧进入白热化高潮。经过一番内心剧烈挣扎,百感交集的诺尔玛痛定思痛,最后决定牺牲自己,舞台气氛即刻凝固了。诺尔玛对众人说:诺尔玛不会说谎。
她走到波利昂面前,凝视着波利昂,没有恨,没有怨,没有怒,深情而又温柔地吻了波利昂!——出人意料、石破天惊!我们几时看到过诺尔玛会亲吻波利昂?这一吻,刹那间冰雪融化。接着诺尔玛与波利昂相拥二重唱,一对冤家到此冰释前嫌,互诉衷肠,拉德娃洛夫斯基与饰演波利昂的马耳他男高音约瑟夫-卡莱亚都擅长抒情,这段二重唱凄美悲伤,深情绵绵,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由此我们理解了当初诺尔玛为什么会爱上波利昂,就像朱丽叶为什么会爱上罗密欧。
在真挚的爱情面前,世仇也会置之度外。这里的演唱,立体化了两位主角,尤其丰满了诺尔玛女性化、人性化的一面,拉德娃洛夫斯基在卡拉斯“标准化”的诺尔玛中另辟蹊径,是塑造诺尔玛这个角色的一个“历史性”转折点,因此这版《诺尔玛》的意义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