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周亚夫军细柳怠慢皇帝 皇帝赞扬他后 下场如何?
语文课本上曾有一篇课文《周亚夫军细柳》,说的是汉文帝时期的将军周亚夫治军有方,汉文帝前来军营视察,结果士兵把皇帝的圣驾挡在军门之外,周亚夫自己亲自出来拜见汉文帝时,并不卸甲,也不跪拜,而是用军礼拜见。《史记》中称,汉文帝高度评价了周亚夫的这种治军手段,司马迁也高度评价了周亚夫,并且认为正是周亚夫的严格治军---军中但闻有将军之令,不奉天子之诏---最终让匈奴望而却步。
孙武所说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有这样军队才能有更大的战斗力。
要知道,在古代如果没有皇帝的允许,敢于披甲见驾,会给皇帝造成极大的压力。秦始皇时期开始延续的习惯是:由于荆轲行刺等原因,任何人求见皇帝都需要经过层层盘查,并且要距离皇帝一定距离,解剑卸甲相见,披甲带剑会让天子产生不安。我们看电视剧《雍正王朝》时,年羹尧见雍正不卸甲,雍正皇帝正面时也感到了恐惧,回宫之后就虐待年妃,不久之后就杀了年羹尧。
这样看起来汉文帝刘恒要比他的父亲刘邦宽容大度了很多,确实是一位大度的君王。其实纵观历史,如果事情到此为止,恐怕也算是罕见了,翻遍封建社会历史,见龙不卸甲,实际上未有善终者。
《史记》中太史公偶尔的一些偏见其实会出现一些自相矛盾,这表明他必然掩埋一些事实。简单地说,周亚夫治军的这一套没有没有多少技术难度,汉文帝虽然说他此前去过的“霸上、棘门”的治军不及周亚夫,但是为什么这两处都没有模仿周亚夫?
周亚夫何许人也,其父周勃,乃刘邦开汉之猛将,与陈平共同平息诸吕,扶植汉文帝之后又与陈平分拜左右丞相,乃有从龙之功。这就是类似于尉迟恭跟着李世民搞了场玄武门,只要没有大过错,皇帝一般都能忍。
所以说,所谓的“周亚夫军细柳”是有着先天原因的,对于别的将军来说“周亚夫的成功不能复制”。古代君王的威严哪里是那么容易冒犯的,就算是号称以人为镜的李世民,最后也怒掘魏征墓。
这位将皇帝挡在军营之外的将军,又被皇帝称赞之后,得到了什么样的结局呢?
事实上,大臣如果简单的把皇帝的称赞如果当真,这个人离死不远了也就。到了汉景帝的时候,周亚夫的脾气越来越大,汉景帝非常担心,曾表示:这样的人怎么能辅佐幼主。
后来有人在周亚夫家里找到了500副用来办丧事用的铠甲,有人趁机诬陷他谋反,审问他时,他脾气仍然很大。廷尉问他,你要铠甲不是要谋反吧。周亚夫回答,都是丧葬用的,怎么谋反。廷尉说,恐怕死了到地下也要谋反吧。
周亚夫感觉受到了屈辱,非常生气,就绝食而死。
事实上,周亚夫也是比较幸运的,如果他活到了更加刻薄的汉武帝时期,那他的命运将更加凄惨。司马迁最瞧不起的武帝时期的将军之一就是卫青,称他“以和柔自媚于上”。卫青统兵时,手下一名偏将苏建全军覆没只身逃回,手下有人建议卫青杀他,有人建议卫青放他,结果卫青却将这么小的一件事也交给了汉武帝。
卫青其实也知道,这样做非常不妥,还找了理由,说自己是天子亲戚,不需要建立威信。后世对卫青的评价是: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即使是这样,从不结党,不立私威的卫青,还是因为统帅了大规模的军队而被汉武帝所排斥,汉武帝后期迅速提拔霍去病加以制衡,霍去病死后,本来重新启用卫青很有机会彻底将匈奴消灭,但是汉武帝宁肯纵容匈奴也不用卫青。卫青死后,即使他的姐姐贵为皇后,也一门被灭。
所谓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虽然自古以来被兵家所追捧,但事实上,兵将作为政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稍有对君命的“不受”,对于皇帝来说,政治胜利是要重于军事胜利的。像卫青那样,司马迁给了他个“媚上”的评价,皇帝本该放一放戒心,结局却依然令人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