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流水的武汉 耄耋理发老人 70年行云流水的“顶上功夫”
图为:小巷老店前,老人看到路过的街坊,都会打个招呼
图/楚天都市报记者李辉文/楚天都市报记者郝晓燕
掉了漆的红木门,斑驳的镜面,笨重的旋转铁椅,磨得蹭亮的剃刀……庆新理发店藏在汉正街义烈巷深处,里面有不少物件都散发着“古董”气息。看起来就像是被遗落在时光深处的老店面。
店子的主人叫黄发祥,今年已经90岁了,算得上武汉最老的理发师。从十几岁开始做学徒,他在这一行已经干了70多年。上世纪60年代,黄爹爹来到庆新理发店,周边的店面一茬茬地换,他还舍不得手里的剃刀。“闲着心里发慌,做点事才心安。”
店很小,仅一个座。有时一天也就一两个客人,忙的时候上十人。顾客大都是汉正街五六十岁的老街坊。也不用多交流,来了往椅子上一坐,“照老样子。”穿着白大褂的黄爹爹就默契地拎起了推子,一边慢悠悠地拉家常,一边剪、剃、刮一条龙服务麻溜做下来。原本蹒跚佝偻的身影都挺直了几分。
记者去的当天,刚好碰上顾客郭先生想要试试火钳烫发。黄爹爹把一把火钳在炉子中烧到火红,然后淬水,温度稍降后将头发迅速夹住,伴随着“滋滋”的响声和焦糊味,头发冒出一缕缕白烟……看起来有点让人惊心动魄,据说是江湖上已近失传的手艺,上世纪时髦男性烫大背头、油头都是靠这个。
一手拿着火钳,一手拿着梳子,黄爹爹熟练地在客人头发上翻滚操作。在满屋子的焦糊味中,把烧成枯草样的发梢修剪、洗头、吹干,头型就神奇变得蓬松有型起来。
“比想象的好很多啊。”郭先生摸着新发型笑笑。他是汉正街长大的伢,从小就被家长带来这里剪头发,如今虽然已经搬家,但偶尔回来还会到黄爹爹这里剪头发。“主要是他这里还能刮脸修面,外面已经找不到这手艺了。”
刮脸也是个技术活。先用热毛巾焐一下,然后抹上肥皂泡,把老式剃刀在“荡刀布”上反复磨几下,锋利的剃刀就沿着顾客脖颈处的皮肤笔直往上拉,下巴、脸颊、鼻梁……刀刃贴着脸面一路抚过,行云流水,连耳垂最薄的地方,都刮得干干净净。做完全套,热毛巾再抹一把,齐活儿。“别看老爷子耳朵不怎么灵,但眼明手稳,刮下来舒服!“顾客竖起了大拇指。
一个小时的时间,洗剪烫加修面,整套下来30元,黄爹爹不会用微信支付宝,都是现金结账。送走一个客人,他就佝偻着腰坐下休息一会。“人再多就吃不消了。”黄爹爹说。
日子慢悠悠地走着,黄爹爹也不紧不慢地守着这个老店。“做到做不动的那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