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尚和法师的区别】大师、法师、禅师与大和尚
这年头,李一、张悟本、王林几位大师的相继倒下,让众多大师提心吊胆,大都偃旗息鼓低调过活。而例外的是,有些大师,照样可以高调的到处抛头露面。这种大师,是现代人士对当代高僧的尊称,是真正德高望重,举个实例,星云大师。
其实,一直有网友问,同样是和尚,为何有的被称为大师,有时又被称为法师,而有时又叫禅师或者大和尚呢?
事实上,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很久。后经多方请教,才大体明白。
佛教中的大师,是现代人士对当代真正德高望众高僧的尊称,举个实例,星云大师。
法师, 传统意义上,指精通佛学,会讲经说法的僧人。
禅师,是指禅宗一脉,有禅宗传承或学修禅法的僧侣。
大和尚,指大寺升过座的住持,即方丈。
举个实例,福州开元方丈释本性,我们时常有听到有人叫他本性法师,也有人称他为本性大和尚、本性禅师。其实都是对的,原因是上述几个条件,他都满足。而这几个称谓中,可能唯有禅师最适合释本性方丈了。他,毕业于北京中国佛学院、科伦坡凯拉尼亚大学研究生院,学兼汉传与南传禅法。
为中国禅门临济正宗第42代、曹洞正宗第48代法脉传人。自1985年投身禅门,环球禅旅,足迹遍四十余国。写就心灵感悟、朝圣禅思文字200多万。
出版禅学专著逾10部。应邀于欧美、东南亚等举办禅学讲座30多场。为斯里兰卡马欣达·拉贾帕克萨总统“佛教贡献奖”获得者、中国国务院侨办“文化中国·名家讲坛”主讲人。他希望本身成为一个知行合一的心灵导师与灵性引者。
因此,大部份情况下,释本性方丈是被人尊称为本性禅师的,并且他本身对这个称呼好象比较认可,原因是发现他的博客也是以本性禅师自称。当然,也有人称他为本性法师、本性大和尚,看每个人本身的心意与感觉吧。
其实,中华民族也曾有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各行各业,一群闪亮的名字留在中国近代史上。然而,随着21世纪的到来,那个曾经大师辈出的年代似乎离我们远去了。如今的人们似乎只能仰望这100年来如群星般的大师们,看着他们日益远去的身影,对我们身处的今天打下一个问号:大师辈出的年代还会到来吗?
只要稍微翻一下不远的历史,就会看到无数被载入史册的名字:梁启超、蔡元培、陈寅恪、鲁迅、梁漱溟、马寅初、徐悲鸿、黎锦晖、胡适、华罗庚、竺可桢、李四光、圆瑛,等等。对于今天来说,远去的大师群像留给了我们和未来一些什么秘密?我觉得,所有的大师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师,除了强烈的使命感和卓越的事业成就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突出之处,就是他们崇高的道德感和令人钦佩的修养人格。
这不是巧合,而是一个必然。由于近一百年来历史的风云变幻,上述大师们,几乎个个生活坎坷、命运多舛。
但是,他们都不屈不饶,从不放弃对本身的道德自律,自然而然地要求本身成为光明磊落、问心无愧的正人君子。原因是,几乎他们每一个人都受到中国传统的影响和熏陶,在他们的血液中,天生遗传了中国传统优雅而高贵的道德力量。这一点,正是今天所缺乏的。大师之所以能成为大师,道德力量和修养境界永远不可或缺。
这些大师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功底,因而,他们几乎每个人都在本身成为大师的领域,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做了完美的结合,从而使得东西方文化在天翻地覆的历史时期,获得了融合与发展。
然而,我们从当今一个个大师被打下神坛,可以看到今人与那些远去的大师们的差距。其实,今天的中国依然处在一个巨变时代,需要建树、需要开发的领域广泛。然而,由于历史被无情地切断,传统被不公正地丑化,中国人最重要的道德标准被严重忽略,人类基本的人性修养被淡化。
因而,当今很多人即便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其道德自律和人格魅力的不足,使其难以成为大师。此外,由于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在经济大潮的强大影响下,对个人利益的关注,大大超过了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只能让社会离大师越来越远了。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华民族除了有星云大师、学诚大和尚、本性禅师等佛教界大师外,各行各业会有更多的大师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