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门票 今年趵突泉花灯会结束 40年它经历了哪些变化?
2月24日,持续20天的趵突泉花灯会落下帷幕。“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正月里看花灯的年俗可谓自古流传至今。从自己做花灯到花灯投标选优,从简陋花灯到花灯仙而美,从电机送电花灯到高科技全息投影花灯,趵突泉花灯会也走过了它的40年芳华。40年里,趵突泉花灯会经历了哪些变化,又有哪些趣事儿令人难忘呢?
大冷天喝口白酒
工作人员下水装花灯
今年57岁的孙学峰是趵突泉的老员工了,1985年从部队复员的他被分配到这儿工作。可以说,他见证了趵突泉花灯会近40年的改变发展历程。“2003年以前我们有自己的花灯队和厂房。”孙学峰介绍,他就是花灯队的,那时厂房位于现在的无忧泉边上,冬天园子不忙的时候,除了售票员,其他员工都聚集到大厂房里做花灯,两三个老师傅现场指导。
大家有的焊接灯架子,有的负责裁剪,有的负责给灯架糊上厚厚的红绸子……为了焊花灯架,孙学峰的眼睛被电焊伤了,疼得晚上睡不着觉,可第二天爬起来继续干,“为了赶工,我们都忙到夜里十一二点。”安装也是自己来,不少花灯要安装到水里,那么冷的天怎么办呢?“穿上皮裤雨靴,下水之前再喝几口白酒。”孙学峰说。
忙起来没时间吃饭,大家用铁皮饭盒装上两顿饭,得空的时候,把饭放到茶社边的炉子边上用蒸汽稍微热乎热乎就吃。更别提顾家了,结婚头十年,孙学峰就没在家过个一个安生年,大年初二没跟媳妇回过娘家。
为看“七品芝麻官”
挤得景区关了门
那时的花灯啥样?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工作人员聂晶介绍,比较流行机械灯组。“以哪吒闹海、二十四孝、齐天大圣等寓言故事为主题。”有些场面也很“高科技”,比如会吐水的红孩儿,会敲鼓的小兔子,会转动四肢的小猴子等,有的灯组还能营造出渐变的效果。景区也注重与游客的互动性。景区制作幸运转盘,游客手动摇转盘赢取幸运,“别看一个小小的转盘,每天晚上都排起长队,大家积极性可高了。”
说到这儿,孙学峰也感叹,那时候的花灯相对单一、简单一些,但人们依然看得津津有味儿,花灯会从大年初一持续到二月二。人流涌动,“园子比现在小近一半,但一晚上来的人有三四万。”他又讲起“一筐鞋”的故事,“每天晚上灯会结束我们都会捡到很多单只的鞋,有些人第二天会来找,后来我们就把单只的鞋扔进筐里放到景区门口儿,谁的鞋丢了就自己去筐里扒拉去。”
到了正月十三、十四、十五、十六这四天,更是观灯的高峰,“检票处根本忙不过来,为了更快速的检票,那四天的票各印成不同的颜色,凭颜色验票,效率高了很多。”最高峰的时候,滞留游客太多,景区甚至取消售票,直接入园。
令孙学峰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一部叫《七品芝麻官》的豫剧电影特别火,后来景区就以其形象制作了一个花灯,花灯随着电影配乐摆动乌纱帽,逗趣可爱,游客更是爆棚,“挤得走不动,最后吓得关门了,不敢让大家来了。”
经历低潮期
如今成“网红打卡地”
花灯会40年也并非一帆风顺,它经历了两个低谷。一个是1994年-1997年,另一个是2000年-2005年。第一个低谷,孙学峰分析是当时整体经济形势加上公园门票涨价造成了市民的购买力降低。“白天几乎没人,晚上最多也就万把人。
”领导也着急,怎么办,大家骑上自行车满大街推销票去,“挨家挨学校去推销,有的挺配合,有的则把我们赶出来。”第二个阶段,则是在2000年左右,聂晶对此印象深刻。她分析这段时间的低潮与泉水的停喷与网络和多种休闲娱乐的兴起有关。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信息宣传处负责人王波坦言,以前的花灯相比现在总体还是有其“落后”性。“花灯会难逃生肖魔咒,每年一到花灯会就是主打生肖主题,狗年说狗,鸡年说鸡。”每年要么12生肖主题,要么12星座,无法与时代接轨。人物花灯也有其局限性,“以前就用模特架子的那种脸,再给化化妆。”这种人像花灯到了晚上“有点瘆人”。
那段时间,甚至还传出了“不办花灯会”的声音,但消息传出来后,市民却反响强烈——“不能不办”。一直到2006年,公园年票的产生让花灯会再次红火起来。“2012年以后,游客逐年增多,趵突泉看花灯越来越成为老百姓过年的必备项目。”聂晶认为,看花灯的游客增多,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游客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更加深刻,对传统的“年”有了更多的理解。
今年除了全息动画《知否》灯组以高科技领先,推出的吉祥物“泺泺”及其衍生的文创产品也开了40年灯会的先河,并广受游客好评。对此,王波介绍,此次“泺泺”及其衍生的文创产品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下一步,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将以此为契机,整合有效资源,继续展开文创产品的研发与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