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技巧的经典故事】关于说话技巧的小故事

2019-04-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说话技巧就是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谈,并且赢得他的合作,这是那些奋发向上的人培养的一种能力.关于说话技巧的小故事有哪些?打破茶壶的两种说法有一天一个女学生啊,她就说她打破了他爸爸的古董茶壶,还好,因为她会讲话,所以没挨骂.我就问他了,我说,"你是怎么说的啊"?她说我打破茶壶之后啊,我就跟我爸爸说,"爸爸我给您泡了好几年的茶,都很小心,很小心,可是刚才不知道怎么,手一溜就把茶壶打破了".她爸爸虽然大吃一惊啊,很心疼自己的宝贝茶壶,可能生气吗?他还安慰女儿说,"唉

说话技巧就是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谈,并且赢得他的合作,这是那些奋发向上的人培养的一种能力。关于说话技巧的小故事有哪些?

打破茶壶的两种说法

有一天一个女学生啊,她就说她打破了他爸爸的古董茶壶,还好,因为她会讲话,所以没挨骂。我就问他了,我说,“你是怎么说的啊”?她说我打破茶壶之后啊,我就跟我爸爸说,“爸爸我给您泡了好几年的茶,都很小心,很小心,可是刚才不知道怎么,手一溜就把茶壶打破了”。她爸爸虽然大吃一惊啊,很心疼自己的宝贝茶壶,可能生气吗?他还安慰女儿说,“唉,破了就破了吧,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你没被扎到吧”?

【说话技巧的经典故事】关于说话技巧的小故事

妙就妙,隔了一个礼拜又上课了,另外一个女学生说,事情真巧,她前两天也打破了她爸爸的茶壶,可是她照上个礼拜同学说话的方法去向老子报告,却挨了一顿臭骂。我就问她,我说,“你怎么说的啊”?她说我跟我爸爸说把他茶壶打破了,我爸爸就跳起来问,“什么”?我说,“我从来都很小心,而且给您泡了好几年的茶”,我爸爸反而更火大了,“你还强辩”?

【说话技巧的经典故事】关于说话技巧的小故事

六十分的第一名

我说这个故事,是要谈谈说话先后次序不同所能造成的影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小孩子放学了,一进门跟妈妈说,“今天考试”。“你考几分啊”?“六十分”。“啪”一巴掌,小孩一边哭一边说,“全班只有一个人及格”。“你得了,你还有话说”?“啪”又是一巴掌。

【说话技巧的经典故事】关于说话技巧的小故事

小孩真倒霉,不过也怪他不会讲话,如果他换个次序,一进门先跟妈妈说,“今天考试好难哦,全班都不及格,只有一个人及格”。“谁啊”?“我”。“几分啊”?“六十分”,你说就说的话是一样的,效果差很多啊。就算他妈妈还是觉得分数少才六十分,也不至于一巴掌啊,搞不好后来想想孩子其实拿了第一名耶,还嘉奖一番呢。

老人家的忌讳

尽管我懂得避讳这个道理,但有一次我还是差点儿犯了错。不久前的一天,我去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先生家里,老先生很沮丧地对我说:他最近很忧郁。我随口说道:“哦,这是脑子里头出了问题”。老先生大吃一惊,眼睛瞪得好大,像是天要塌了似的。我一看不妙,赶快改口:“其实这是老年人常有的问题,是由于负责传导的血清素比较少引起的,有种药吃了可以帮助改善现状。”老先生的脸色才缓和下来。

事后细想想,我刚才错在劈头说老人家脑子出了问题。要知道:任何人听说自己的脑出了问题,还能不紧张吗?同样的道理,前面说得那个女学生直接说茶壶打破了,那个孩子直接说考六十分,也会造成最重而且立即产生的反应。如果他能够慢慢的说到重心,冲击波就会小得多了。

开店卖货 说话是门学问

当你进店里问哪样东西时,店主如果一下子就拿出最好的商品,价钱非常高,你很可能会被吓一跳,“哎呦,进黑店了”,继而转身就走。所以他会先拿给你看比较普通的,等你跟他聊开了,对这个东西也比较了解了,他再给你看更棒、更贵的,你就容易接受了。

涨学费的技巧

做老师的都得懂这种说话技。例如:老师教小孩子弹钢琴,当家长来接小孩时他说:“下次开始要涨价了”,家长就可能一皱眉头,表现出很不高兴的样子。这时候老师如果接着说,“因为小孩越弹越好,要教比较高级的了”。家长很可能一撇嘴:“嘿,得了吧,我听啊,他(她)弹的还是一样烂!”

可如果老师一见家长先说,“恭喜您啊,您孩子真有进步,有天份啊,下次可以升级了耶”。家长一定眉头一扬,挺高兴,“哎呦,不错啊”。这时候你再说,“不过因为升级啊,学费可能稍稍要调整一点儿”。就算家长一百个不愿意,但感觉却要好得多呢!

邻里之间 可友可敌 全在你一句话。

有位球友在自己家后院打了一间十英尺乘十二英尺的工具房,也就是放那种剪草机、电锯之类工具的小房子。他刚盖时,邻居就隔着墙喊:“你乱盖房子是违法的”。这位球友立刻跑去建管部门询问,得到的答案是只要在十英尺乘十英尺之内都可以。

他立刻回去把那工具屋缩小两尺,并在跟我打球的时候和我说:“我打算好好修理一下我的邻居,告诉他:我去问过有关部门了,我可是合法的,你要告就尽管告去吧!”我听了之后说,“这又何必呢?邻居嘛,敦亲睦邻,你不妨换个方式去讲”。

他接受了我的建议,就去按邻居的门铃,很客气的说,“我是特别来向您致谢,幸亏您提醒我,要不然我多盖了两尺,真会违规、会吃罚单的啊。结果,他跟邻居从此成了好朋友,还教他的邻居也盖了一个。

所以,同样一件事情,当你陈述的先后次序、方式不同,很可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