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杰深圳市副市长 深圳前副市长唐杰:“无人机”为何在深圳爆发?
在9月深圳科技创新大会上,大疆创新创始人汪滔透露,2016年大疆的销售额将突破100亿元,比去年增长大约60%。
成立10年的大疆,是深圳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深圳市无人机协会会长杨金才今年6月对媒体表示,深圳已经成为全球无人机的集散地,占据了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约70%的市场份额,300多家无人机企业年销售总额超200亿元。
从市场份额来看,深圳无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无人机之都”,业界和观察人士通常将这归功于深圳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及研发优势。
而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如何从传统的产业基础上培育出新兴产业,或许是一个更值得探讨的话题。
12月12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深圳前副市长、哈工大(深圳)筹建办临时党委书记唐杰,他详细分析了无人机为何在深圳爆发。
唐杰说,无人机的主要材料之一是碳纤维,深圳这个基础是从哪里来的呢?从羽毛球拍、鱼竿而来,然后到后来的航模,再到无人机,这也正是产业逐渐升级的过程。
产业升级产物
今年年初,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一份无人机市场报告预测,未来几年无人机将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到2020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259亿美元。
在抢占这个新型千亿级产业的进程中,深圳已拔得头筹。
几个月前,在深圳举行的马洪基金会秋季理事会论坛上,唐杰在演讲中就表示,无人机的产业配套,深圳称得上全球最好,没有之一。无人机所需要的碳纤维材料、特种塑料、锂电池、磁性材料等关键配件及材料,深圳都已在此前形成了优势。
事实上,在这一轮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深圳为何表现突出,无人机正是其中一个良好的观察切入口。
唐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无人机核心材料中,碳纤维占据了大约70%的比例,这种材料最早运用于羽毛球拍、鱼竿等物品;以此为基础,深圳发展起了同样依赖于碳纤维的航模产业。
据中国模型协会统计的数据,2014年深圳已成为世界模型产业的生产基地,全球80%的模型产品产自深圳。
航模业的的发展,为无人机产生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唐杰表示,“过去深圳大多是做代工,当城市在走向IT业的时候,大量最基础的、低档次的材料、产业在逐步实现升级。无人机,正是在航模的基础上加入控制系统而合成。”
另一方面,深圳发达的手机电子行业也为无人机的兴起提供了支撑,不管是锂电池,还是陀螺仪、GPS模块等传感器设备,无人机和智能手机有着相近的运用。即使是航空铝的后加工处理,唐杰援引无人机业内人士的说法指出,“这并不是一个独有产业,而是附着于大量手机类消费电子的外壳上。”
唐杰进一步分析,30多年来,深圳所生产的大多是快消品,但在真正高端的装备、材料等领域,领先的是德国、美国、日本。“深圳现在的变化是什么呢?假如无人机是一个创新趋势的话,它代表的是未来我们高端装备制造的方向。”
提升创新扩散速度
拥有了硬件条件,如何在此基础上培育出新产业?
创新当然是必不可少的要素。而背后的另一个问题是,在一个区域经济体内,哪些主体在承担创新任务?
唐杰认为,深圳不仅仅拥有华为、腾讯等著名世界性的创新型大企业,更造就了海量的高成长创新性小企业。而“深圳模式”的核心正是在于,创造了一个由内生的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成长模式。
以日本的汽车工业为参照,唐杰分析,日本汽车业发展是基于一种精密的分工体系,大企业制订标准,中小企业严格执行,以确保优良品质,但事情的另一面是,这很大程度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创新动力。
相比之下,同样是基于分工体系,深圳则创造了一个更加开放的创新体系。比如手机开发模块,中小企业和多家大公司合作,并不只是保证供货,事实上,在一个变化非常快的终端里,是中小企业在推动完成一部分创新,以适应不同合作者的需求。
“传统的工业讲究的是整体设计,分工生产,但深圳正在迈向数字化产业,比如你要想保住华为供货商的地位,靠的是能够跟上它的创新步伐,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中小企业成为强有力的创新主体。
另一方面,从政府在产业创新中扮演的角色来看,唐杰指出,无人机在深圳的崛起完全是市场化的过程,与政府规划无关。
不过,在发现这一产业的潜力后,深圳市政府在2013年发布了《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决定每年分批次对无人机设计测试、总装集成、人机交互等领域进行扶持。
在上述马洪基金会的论坛上,唐杰曾与经济学家张维迎就产业政策问题展开了一场即兴“辩论”,相比于张维迎的极力反对态度,唐杰的观点是,评判政府的产业政策,要看是不是有利于提升创新扩散的速度。
唐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其边界在于,政府的政策是打破了原有的市场竞争,还是进一步促进这种竞争。
“有的城市出了大疆,恨不得天天大力扶持;但深圳支持的是整个行业的竞争,而不是某个特定的大公司。所有人都只能通过竞争获取资源,这是开放的另一层意思。”唐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