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家书综艺】山村里藏博物馆 一封家书催人泪
武义县三港乡,是武义的南大门,地处武义和丽水的交界处。中秋小长假里,户外徒步途经三港乡石浦村的驴友们,都会走进村里的一座博物馆参观。
石浦村有座辛亥革命詹蒙烈士祠,这是武义县首批特色博物馆之一,里面祭祀着武义县辛亥首义英烈詹蒙。
烈士幼年入学地
如今变成纪念祠
辛亥革命詹蒙烈士祠设在石浦村詹氐宗祠内,始建于光绪六年(1880年),面积398平方米。
烈士祠的工作人员詹宣武,也是石浦村人,平时负责维护烈士祠。他说,幼年的詹蒙烈士在此入学启蒙。
詹蒙1892年出生于武义,1911年考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据《中国同盟会早期史料汇编·詹蒙传》等史料记载,1911年10月10日,获悉武昌起义爆发后,詹蒙积极响应革命,随陈铭枢、陈果夫、蒋光鼐、王卓等,积极参与谋划光复南京起义之事。
之后,听说武昌战事吃紧,詹蒙又和陈果夫等组织同学到上海随黄兴、宋教仁赴鄂参战。到武昌见黎元洪,詹蒙被委任为军务处军械科员,詹蒙却推辞了。他说:“予费尽周折,始克抵此,志在分劳,不甘就逸,愿改委。”后黎元洪编第四陆军中学学生为南洋混成独立队,黄兴委任陈方度和詹蒙为队长。
同年11月22日,詹蒙在垜路口指挥队友阻击清军时,不幸左耳和额头中弹,喋血武昌,英勇牺牲,留下了“今日死且不暇计,何恤一耳”的敢死绝句,时年21岁。
詹蒙牺牲后,家乡百姓在詹蒙幼年启蒙地詹氏宗祠召开追悼会并设詹蒙烈士祠纪念。之后,烈士祠年久失修,2011年,在华侨詹杨毅、詹应龙、詹伟雄、詹子林等资助下,三港乡石浦村民自筹资金,再次重修詹蒙烈士祠,陈列辛亥革命首义夏阳保卫战史料和詹蒙相关文物,其中13件珍藏在武义县档案馆的詹蒙烈士档案入选《中国档案精粹——浙江卷》。
一封珍贵家书
读之让人泪下
白墙黑瓦,庄严肃穆。詹氏宗祠内陈列着《辛亥革命学生军史料展》和《詹蒙事迹展》两大类展板,詹蒙烈士的资料和相关物件亦一一呈现,各界人士的题词、挽联、祭文等悬挂于宗祠内。
一般的宗祠柱上、梁上牛腿雕饰基本是花鸟鱼虫,琴棋书画,而詹氏宗祠内其中两根柱子上的牛腿,雕饰的却是骑着高头大马的辛亥革命学生军人物,栩栩如生。
烈士祠里展示出来的一些专用祭器(碗、碟、壶、盏)甚至烛台、瓦片都雕刻着具有时代特色的“共和双旗”,在别的地方难得一见。
詹宣武说,最近三年来,这座小小的博物馆,已经吸引了越多越多的关注。这里曾连续举办了“小学生进特色博物馆追忆学生军”“走古道赏美景忆英烈”等系列活动,宣传革命烈士精神。今年4月,又聘请省内研学旅行专家研究,金职院杜丽卿老师设计研学课程,联合省百姓家谱文化研究会、县图书馆等单位举办“品读英烈家书 传承红色情怀 寻找优秀家风”系列研学活动。截至目前,武义县内外20多家单位来祠开展党员教育或团建等活动。
馆藏的文物里,有一封珍贵的家书,那是去湖北参战之前,詹蒙写下的最后一封家书《与父亲书》。
寥寥数语,充满了对父母的感激和心中的负疚,可以看到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信中的每一句话,都充溢着对父母、对国家的赤子之情,读来让人潸然泪下,被网友誉为“金华林觉民”。
《与父亲书》
父亲大人膝下禀者:
男游杭四载,所费银钱实多,大人之汗血,而大人之望于男者,因切而且深矣。然而时丁厄运,中原逐鹿,人心思乱,揭竿而起者随处皆是。男既为军人,不能不从事于戎马,惟兵凶战危,不能料其必胜,亦不能预知不死。万一男能出九死于一生,则当再养大人而尽孝道。不然,若从此久别,则四弟长大尚足以奉养父母而嗣后也。徜男得天之佑,蒙祖宗之庇,尽国民之义务,实亦终身愿也!
父亲阅男书,可以无生怨泣。盖死生有命,人必有一死,况死中可以求生也。男此行矣,至于所在,则堂堂中国随地可以立足。嗣后再行禀明,敬请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