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心悦目指什么肖】【精彩难忘十二艺】赏心悦目间品味时代风貌
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今晚在上海大剧院落下帷幕。
这是我国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国家级文化艺术盛会,共有51台剧目演出102场,不少演出上座率达100%。角逐文华大奖的38部剧目中,最终有《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十部作品获得殊荣。
盛市盛世迎盛事。三年一度的中国艺术节让申城成为全国文艺至高地:历时半个月内,累计近千台剧目、展览、艺术作品轮番呈现,文明热忱的观众,以线下无数次排队,线上千万次点击,参与和互动,共同缔造了一道文化盛宴。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于秀芬介绍,本届艺术节吸引了近10万人次观看剧院演出,近8万人次观看惠民公益展演,5万多人次参观演艺和文创博览会,仅十天就有近6万人次参观优秀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展览(将持续三个月),1亿多人次在线上关注和欣赏参演剧目,参与人数、社会关注程度和传播效果等均创下了历届之最。
文化艺术最能定格时代风貌,展现社会风采。本届艺术节也是党的十九大后首次举办、全面展示新时代文艺创作的累累硕果的一次盛会。
透过一幕幕演出、一件件展品,我们不仅可以领略艺术的博大与美妙,更能捕捉到时代的脉搏和印记,将真善美留驻心田,作为精神养料长久汲取回味。
5月17日,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惠民专场演出精彩纷呈,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省黔剧院的黔剧折子戏在上海大世界的专场演出吸引许多观众驻足欣赏。
5月19日,上海保利大剧院,由湖南株洲戏曲传承中心奉献的民族歌剧《英·雄》演出前,主演缪伯英的扮演者刘洺君在精心化妆。
《英·雄》讲述了湖南人缪伯英(英)和何孟雄(雄)的故事。“英”是缪伯英,她于1920年11月参加由李大钊组织的党的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女党员;“雄”是其丈夫何孟雄,两人在李大钊的帮助下成为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夫妻俩为了革命事业舍弃家庭远去的背影,尽显共产党员心系天下的无我境界。
5月20日,由中国交响乐团带来的大型原创交响音乐会《浦东交响》在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上演,讲述浦东开发开放成就的乐曲在浦东上演,让前来聆听的民众颇感舒心。
5月21日,由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 有限公司带来的秦腔《王贵与李香香》在上海城市剧院上演,观众对上海刮起的“西北风”赞口不绝。
5月22日,由吉林省戏曲剧院带来的京剧《杨靖宇》在宝山区委党校会议中心出演,英雄人物是京剧非常擅长的领域,脸谱化的英雄杨靖宇和罪恶的日本鬼子被演绎得惟妙惟肖。
5月23日举办的文创产品博览会上,故宫博物院网红口红持续热销,加深了民众对老字号和传统文化的新认识。
5月23日,黄梅戏《邓稼先》剧照,晚年邓稼先和妻子在圆明园散步,回顾自己隐姓埋名为国奉献几十年,无怨无悔。以黄梅戏表现当地名人轶事和宏大叙事,极大扩宽了黄梅戏的演艺边界。
5月23日,十二艺剧目、海南省选送的原创民族舞剧《东坡海南》在上海大剧院大剧场正式展演。该剧以苏轼谪居海南的行船道途为伊始,大梦叙事,通过“翁嫡南荒”“黎汉兄弟”“桄榔劝学”“天涯学堂”“鸿雪大梦”五幕叙事,书写出一个立体生动的“海南的东坡”。
5月24日,由青海演艺集团带来的民族舞剧《唐卡》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上演。 历经一年多精心创排,大型原创民族舞剧《唐卡》用“前一世、又一世、这一世”三幕舞剧的形式,表现了唐卡艺人用生命作画,虔诚并执著的弘扬唐卡绘画艺术的精神,刻画了主人公对唐卡的情,对藏文化的爱。
5月24日,由新疆艺术剧院带来的音舞诗《阳光下的舞步》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上演。该剧讲述了3位青年画家、歌者和舞者,背起行囊,离开都市,走向新疆辽阔大地的心路历程。展现了新疆青年的精神风采,表达了新疆各族干部群众感恩党的关怀,不懈努力创造美好生活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5月24日晚,上海保利大剧院,三位从山东专程来沪观看由国家大剧院出品的大型史诗舞剧《天路》的三位山东菏泽学院舞蹈专业师生,演出结束后意犹未尽,在舞台前合影留念。
5月25日,十二艺剧目《柳青》在上海外高桥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正式展演。该剧讲述了作家柳青为了创作反映农业合作化时期,广大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毅然放弃大城市优渥的生活条件,并辞去县委副书记职务,举家搬迁到长安县皇甫村,一住就是十四年的故事。
5月25日,复旦大学相辉堂后场内,原创昆剧《顾炎武》演出前,顾炎武妻子贞姑扮演者邹美林在化妆。邹美林是江西人,选择扎根昆山光大昆曲演艺事业,已成为当地青年文化名流。
《顾炎武》让平日疏于观看昆剧的观众大呼过瘾。顾炎武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千灯镇人,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昆剧《顾炎武》将“昆曲”和“顾炎武”两张昆山文化金名片有机结合,借由昆曲艺术向当代观众诠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深刻内涵,无论是弘扬传统文化,还是敬仰先贤思想,都具有积极作用。
5月26日,充满南粤韵味的《醒·狮》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演。醒狮作为中华传统狮舞的一脉,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优秀民俗文化集大成者,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东醒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醒狮起舞,代代相传、长盛不衰。
民族舞剧《醒·狮》以南粤醒狮为题材,以10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为故事背景,以三元里抗英斗争为高潮爆发点,以今日之醒狮人回望先辈的姿态,对历史前尘进行回溯。
5月27日,十二艺参评剧目京剧《红军故事》在上海美琪大戏院上演,用国粹京剧的形式讲述了“半截皮带”“半条棉被”“军需处长”三个长征时期的故事,展现了红军历经千难万险,坚守革命信仰,为革命胜利、为人民解放奉献一切的崇高精神。
5月28日晚,由浙江歌舞剧院等带来的原创歌剧《在希望的田野上》在上海文化广场上演。该剧唱出“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的艺术人生,唱出“改革先锋”施光南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抒情的心路历程,为观众带来改革开放新时代田野上吹来的希望之风。
5月29日,十二艺参演剧目秦腔现代戏《民乐情》在上海大宁剧院正式展演。秦腔现代戏《民乐情》是根据甘肃省政协原副主席韩正卿同志上世纪70年代在民乐县工作期间的事迹改编创作。在职期间,韩正卿制定“十库百塘千里渠”的规划,8年间修建中、小型水库6座及其配套工程,灌溉40万亩土地,人均达到2亩多水浇田,农民得以温饱。
5月30日,由广西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带来的杂技剧《百鸟衣》在复旦大学相辉堂上演。 杂技剧《百鸟衣》是以壮族最具代表性的同名民间故事《百鸟衣》为主要素材,融入花山壁画、铜鼓、壮族山歌等文化元素,将杂技与多样化舞台艺术进行组合,升华重铸为广西第一部壮族魔幻杂技剧。该剧通过对勇敢、坚韧、奉献、团结精神的歌颂,再现了壮族先民创作花山岩画的恢弘场面,也表达了壮乡人民勇于追求美好生活、建设美丽家园的千古宏愿。
5月31日,由上海昆剧团打造的新编历史昆剧《浣纱记传奇》作为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的参演剧目在上海城市剧院精彩亮相。 该剧展现了昆剧史上第一剧《浣纱记》的诞生过程,以及梁辰鱼、魏良辅、张野塘为代表的一代昆曲先贤如何推动从昆曲到昆腔再到昆剧的伟大历史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