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投资骗局】共享经济难道是一场流量 资本的骗局?
自Uber、滴滴开始,全球兴起共享经济的热潮,出现了爱彼迎、途家、小猪短租等解决空间共享的方案,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篮球……也纷至沓来,以至于有人调侃道:“在这个男多女少的国度,老婆能不能共享?”可见,国内的共享经济似乎过于泛滥了。
但让人疑惑的是,这些共享经济几乎都未曾有盈利的先例。这难道又是一场“羊毛出在猪身上”的生意?而消费者会为此买单吗?
以滴滴为例:在今年4月底拿到55亿美金融资后,滴滴的估值已飙升至3447亿元,毫无疑问成为国内出行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但与此同时,滴滴也陷入了长期无法盈利的困境。据业内相关人士研究表明,平台抽成这种盈利模式根本无法支撑滴滴这么庞大的体系的正常运转。
但从投资ofo、进军互联网金融等举措都能够看出:经历数轮融资后的滴滴,拥有极其雄厚的资本实力。而掌握了庞大出行数据之后的滴滴,所做的更像是一场流量的生意,是一场“钱生钱”的游戏。
尽管滴滴确实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但遗憾的是,它并没有从“独霸出行领域”中获得盈利。而与此类似的,还有解决人们短途出行的“共享单车”:自营单车——烧钱铺量——引导消费——占领市场——流量为王,完全的“伪共享经济”模式。而这样做的后果是,不仅消耗了大量的钢铁资源、违背了“绿色环保”的初衷,更重要的是完全看不到任何盈利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