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胶片】胶片与《小偷家族》有一种影像叫是枝裕和

2019-12-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镜头只拍下成形于现场的事物."--导演是枝裕和是枝裕和的第二部作品<下一站,天国>,描绘在"天国的入口"前,往生者会经由天国使者帮助,挑选出他们一生最珍贵的回忆,抱着回忆告别人世,迎向永生.看似奇幻的剧情设定,是枝裕和却使用接近"纪录片"的手法拍摄.首先,他邀请协助剧组做剧本田调的素人,扮演往生者,实际像纪录片访问一样,拍摄他们回忆.描绘记忆的模样;再者邀请纪录片摄影师山崎裕,担任摄影指导并以35mm胶片拍摄,尽可能不干涉素人演出的

“镜头只拍下成形于现场的事物。”——导演是枝裕和

是枝裕和的第二部作品《下一站,天国》,描绘在“天国的入口”前,往生者会经由天国使者帮助,挑选出他们一生最珍贵的回忆,抱着回忆告别人世,迎向永生。看似奇幻的剧情设定,是枝裕和却使用接近“纪录片”的手法拍摄。

首先,他邀请协助剧组做剧本田调的素人,扮演往生者,实际像纪录片访问一样,拍摄他们回忆、描绘记忆的模样;再者邀请纪录片摄影师山崎裕,担任摄影指导并以35mm胶片拍摄,尽可能不干涉素人演出的方式,不全照剧本、分镜设定,让画面内容更接近写实。

是枝裕和剪辑时,甚至加入原为幕后侧拍的片段,例如:美术陈设组反复和素人确认,剧中的布景是否符合回忆中的模样。是枝裕和认为电影如纪录片,重点并非“重现”原貌,而是新创作的“生成”。因此,与其选择回忆场景画面,他认为不如放入素人看见场景的缅怀、困惑或指点,借演员真情流露的表演,达成虚构剧情与真实回忆间冲突的美感。

“成人观点”的孩童电影——《无人知晓》客观的镜头语言

“真的是只想描绘出,那些小孩的日常生活。”——导演是枝裕和

让是枝裕和声名大噪的《无人知晓》,改编自真实新闻事件,细腻呈现四名年幼的孩童,如何在被母亲遗弃后,独立在困顿环境里谋生。是枝裕和早在《幻之光》就想拍摄该片,但因题材过于晦暗,难以找到制作公司投资,计划只好搁置。

历经15年后,在2004年是枝裕和才实现该拍摄计划。全片以手持的16mm胶片规格Aaton XTR Prod摄影机拍摄,并以脚架固定镜位,减少过多的摄影机运动,镜头尽可能接近客观,且几乎平视孩童。

这是由于是枝裕和多年后,已与当初看待故事的观点不同。他想呈现的并非道德批判,也并非纯然展现孩童内心,而是以成人观点凝视孩童,“如此一来他们说的话就不会是自言自语,而是对话。”

《无人知晓》拍摄现场

运用“资讯不对等”技法指导孩童演员

是枝裕和称其拍摄手法为“冷硬派”,不以过多的台词表现情感,而是指导孩童演员表现彼此间追逐、嬉戏,捕捉演员实际的动作和神情,并且几乎没让演员看过剧本,而是以“口述”手法,现场才和演员沟通台词或表演。

为捕捉孩童的真实反应,是枝裕和参考多位导演拍摄孩童的技法,包含英国名导肯·洛奇的经典电影《小孩与鹰》,经常会在拍摄前口述表演时,让演员的“资讯不对等“。例如:拍摄兄弟因电玩吵架时,是枝裕和告知弟弟可以玩电玩,但却要求哥哥在中途用脚踢开游乐器,引发弟弟被激怒的反应。

回归自身的家庭书写——《步履不停》珍视所有拍摄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