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市是由谁倡导的?】毛群安:将推出全国首批健康城市示范城市
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开始将目标从“卫生城市”升级到“健康城市”。
2015年,“健康中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全国爱卫办转年确定了首批38个全国健康城市试点城市。此后的几年间,青岛、连云港等城市纷纷喊出要争创全国首批健康城市示范城市的口号,但始终未有示范城市名单正式对外公布。
《华夏时报》记者获悉,这一备受瞩目的名单近期或将出炉。“我们现在正做的工作就是对已经被评为卫生城市的城市,按照健康城市的标准进行逐一评价,近期将推出国家第一批健康城市的示范城市,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规模的城市选择。”11月15日,在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主办的“第四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与实践论坛”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表示。
从卫生城市到健康城市
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城镇化的脚步逐渐加快,城乡卫生环境开始受到重视,人群的健康意识也逐渐提高。1989年,全国爱卫会开展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全国许多城市都在积极参与,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截至2019年2月已有93个城市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236个县城被评为国家卫生县城。
对于城市而言,获评“国家卫生城市”并不能得到专门的物质奖励,收获的仅仅是爱卫会颁发的奖牌证明。然而在城市对外招商引资时,这个奖牌却是一块“金字招牌”。“你们这个(城市)能够达到国家卫生城市(的标准),对整个城市综合的管理水平,大家就会有一个考量。”毛群安说。
然而,尽管过去30年创建卫生城市的行动中,污水处理、垃圾回收、粪便处理等环卫基础城市设施逐渐普及,但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光鲜干净的柏油马路背后,诸多“城市病”却开始爆发,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等问题层出不穷。居住在繁华的摩登都市里的人们,在享受物质资源丰富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对身心健康的威胁。
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国爱卫会也在卫生城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升级版”,即健康城市,不仅从环境、卫生等基础城市设施对城市提出要求,更从制度层面注重一个城市是否能给市民提供健康服务和健康教育,包括提供运动健身场所、提倡合理膳食理念等。
2016年,中央召开了“健康中国”大会,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年健康纲要》,这也是中国第一个卫生健康的中长期规划。毛群安指出,从这一规划看来,“健康中国”建设主要包括五个核心领域,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和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
示范城市呼之欲出
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基本建立健康促进政策体系、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的目标,同时根据健康影响因素和重点人群,确定了15项专项行动。
这些行动如何具体落实?毛群安指出,要配合“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就要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抓住“创建健康城市”这个抓手,通过完善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来改进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健康服务,全面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满足公众的健康需求,实现城市建设与人的健康的协调发展。
“近几年,我们抓的重点就是在卫生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要求已经是卫生城市的地方要向健康城市迈进,还没有创成卫生城市的地方首先要创建卫生城市。”他说。
2016年开始,全国爱卫办开展了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工作,同一年公布了38个首批健康城市试点名单。而两年后,又发布了用于规范指导健康城市建设的《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要求地方将健康城市建设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程,在公共政策的制订过程中引入健康影响评价制度。
记者发现,不少城市已经专门出台文件,提出要创建国家健康城市示范市。例如,青岛近期提出到2022年争取成为国家健康城市示范市创建城市;广州中山力争到2020年建成广东省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市,争取达到国家级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市水平;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年提出,预计到2020年健康城市建设水平达到全省中上游,力争建成全国健康城市示范市。而目前,健康城市示范城市的评价正在进行中。
“促进城市居民的健康、建设健康城镇是我们国家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问题。我们讲卫生城市健康,不仅仅是医疗卫生,更大的是城市的社会治理。”毛群安表示。